易曉芬 唐德紅(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 430070)
中國傳統文化在燈具設計中的應用
易曉芬 唐德紅(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 430070)
目前我國的燈具市場日益疲軟,為了提升燈具銷量,許多廠家開始在燈具中注入新元素,從而讓燈具更具文化、個性化,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本文嘗試在燈具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不但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要,還能發展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在設計方法上,本文提出在現代審美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的元素進行重新提取、組合,并運用在燈具的設計中,找出一條符合傳統特色的燈具設計之路。不但讓燈具在設計上煥發出更大的魅力,還能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燈具;設計;漢繡
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開發,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越加廣泛,滲入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現代燈具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也日益突出,含有傳統文化的燈具在家居生活和公共環境中也越來越普遍。傳統文化的元素經過提煉、組合,加入現代的審美思想,創造出獨具一格的燈具,展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精神,不但豐富了燈具的設計形式,還大力弘揚了我國的民族精神,一舉兩得。從燈具的使用來講,傳統風格的燈具在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中展現著難得的靜謐,寄托了人們的向往和慰藉,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追捧。而且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在燈具中的應用也是多種多樣,給燈具的設計增添了更多的選擇,提升了燈具的魅力。
在燈具中挖掘、發展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意義深遠。在這個時代,新的消費文化和消費需求促進了傳統文化的發展,燈具行業也是如此。燈具的競爭不但包括了原有的生產水平、科技含量,還包含了產品的文化韻味,因為現在的消費者看中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關注著產品的使用體驗和娛樂性。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被設計師開發出來,把其濃厚的歷史文化韻味應用在燈具中,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把傳統文化大眾化、日常化、商業化,可以提高燈具的銷量,實現行業的快速發展1。傳統文化的融入,還可以增加燈具的美感,使其更具特點和個性,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風貌。
在全球工業化的趨勢下,我國燈具的設計中也凸顯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忽略了民族特色,現代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不夠緊密,以至于燈具的款式在盲目的模仿西方的設計中而逐漸被同化。這說明我國的燈具在設計中模糊了繼承與拿來的界限,沒有認清傳統與現代在設計時的關系與變化。
如何改正這種現象是我國燈具行業當前應該解決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印證著我國人民的品行、修養,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精神。燈具的設計只有在時代觀念的指導下,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才符合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才能立足于國際舞臺,彰顯我國燈具的獨特魅力。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指:大多數國人認可,包含我國傳統文化精神,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以及其他從傳統文化中提取出來的有代表性的東西,中國傳統元素精彩紛呈,在歷史的積淀中演變成如今獨特的表現形式,有書法、纂刻、漢繡、國畫、瓷器、祥云、十二生肖等等。諸多元素很好的傳達了民族特色,可以向全世界展現我國的民族精神和國家特色,最適合運用在燈具的設計中2。
如何在燈具設計中既能展現傳統文化的風格與魅力、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體驗,又能契合當今的審美標準,是設計師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目前,許多設計師已經將中國傳統元素加入到燈具的設計中去,但是僅僅把其當作一種符號,沒有考慮到它的文化內涵,這就造成設計的空洞或淺顯,不能展現出中國的文化意識。設計師只有先深刻的理解傳統元素的文化體現,才能把傳統文化元素的神韻表達出來。這要求設計師能找出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契合點,并且把握住二者之間的平衡。另外融入傳統元素,不是一味的追求復古,要考慮到新時代人類的審美觀和認識度,要遵循現代的設計理念去設計產品。可以大膽的運用一些新的材料或工藝,賦予產品新的生命。還可以交叉使用現代與傳統元素,形成古今碰撞,從而展現出時空交錯的奇異感。
在設計中,利用許多獨特的方法也可以達到極好的效果:(1)新舊組合法,把傳統元素與現代新材料新工藝結合起來,做出新穎獨特的產品,可讓人眼前一亮。(2)大小轉移法,把大的傳統元素應用在小的燈具上,把小的傳統元素應用到大的燈具上,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設計方法往往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3)紋樣裝飾法,把傳統元素中的一些紋樣或圖案用于燈具的一些邊角、燈罩等小部位,不但能達到功能上的要求,還起到了裝飾作用,傳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4)光影互補法,燈具本身就是一種發光工具,在設計中,充分利用其發光特性,處理好光與影的關系,也是一種創新思路。(5)形態轉移法,把傳統元素的圖案或形態提煉后融入到現代燈具的形態之中,比如祥云這種元素,外形大方、美觀,意義美好,做成燈具是一種完美結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存在著文化差異,外國消費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也有限,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不僅要考慮本國國情,還要符合其他國家的風俗習慣。比如"龍"在中國有著吉祥、福氣的美好象征,但在西方某些國家,卻象征著邪惡,那么選擇關于龍的燈具的銷售對象就要慎重。
漢繡是刺繡中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因其起源于楚漢之地,得名漢繡。漢繡以楚國的刺繡為基礎,多年來不斷融合其他地區的刺繡文化,形成了如今別具一格的刺繡工藝。漢繡的色彩豐富,圖案設計大膽、夸張,特征鮮明。大多數都展現了古代人民祈求福運、歌頌生活的場景,反映了勞動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漢繡因其豐富的色彩和造型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好填補了我國傳統文化在燈具設計中的空白,成為近年來的熱門3。
把漢繡應用到燈具中去,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漢繡中的祥龍、鳳凰、花卉等圖案,都蘊含著美好的寓意,這種圖案印在燈罩上,為燈具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民族文化的親切感,深得人們的喜愛。另外,漢繡特色的燈具在特定場合的運用是行業發展的方向之一4。比如一些古風風格裝飾的飯店、賓館等地,在燈具的選擇上仍然單一,而把漢繡運用到燈具中,可以設計出不但圖案美觀、造型獨特,而且貼合場景的燈具,更好地滿足了這些場所的應用。湖北武漢的漢繡博物館里的燈具就是這種應用的典型。該館的照明燈具利用祥云的漢繡圖案修飾燈架,帶給人一種和諧飄逸的美感。另外該館以漢繡的代表作《古黃鶴樓》為主題,制作了一批在形態和圖案上均有濃厚的漢繡特色的燈具。這些燈具的使用符合了漢繡博物館的主題,還豐富了博物館的內容。在家居裝修中,人們也不再滿足于明亮、體積大的燈具,而是更偏愛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燈具,比如漢繡中的“金玉滿堂”,色彩豐富、圖案大膽精細,運用在燈具中,不但外形好看,更是賦予了燈具深刻的含義,增添了欣賞價值和藝術感染力,這種燈也成為了人們搶購的對象5。因此,漢繡在燈具中的應用大有可為。也說明傳統文化在燈具中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前景廣闊。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無數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和提煉出來的。把傳統文化的元素應用到燈具中不但弘揚了民族精神,還開拓了燈具的設計思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廣泛,題材多樣,是現代的文化形式不能取代的。它在燈具設計中展現了多姿多彩的風格,受到了設計師的青睞。本文以漢繡為例,也說明了傳統文化在燈具中的應用是燈具行業的一大創新,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傳統文化在燈具中的運用,既是對燈具的創新之路的拓展,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
注釋:
1.劉暉. 中國傳統元素在燈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
2.盧章平,董元軻. 產品設計中的文化價值體現——以現代燈具為例[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2(03):199-201.
3.羅薇. 傳統裝飾藝術漢繡與現代設計[D].武漢紡織大學,2013.
4.馮澤民,趙靜. 漢繡文化內涵及其傳承發展[J]. 絲綢,2010,(04):50-53.
5.張繼晃. 淺談燈具設計及其關注點[J]. 中國照明電器,2010,(09):22-26.
易曉芬,1986年出生,女,漢,湖北鐘祥,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講師,研究生在讀,產品設計。
唐德紅,1968年出生,女,漢,重慶,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玩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