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釗義(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030006)
風景園林規劃中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探析
白釗義(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030006)
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的如火如荼,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當前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環境問題也越發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城市環境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在風景園林規劃的過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能夠建設新型城市,同時也能夠推動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風景園林規劃;海綿城市;應用
城市是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心,伴隨著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建設也如火如荼,一大批城建項目紛紛開展,一大批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些在推動城市經濟快速發展,提升城市生活水準的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一定的污染問題,給城市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诖?,人們開始注重風景園林的建設與規劃,在發揮它的美化美育功能的同時,也提升城市的自凈能力,實現城市環境的自我調節。海綿城市的理論始于2012年,在該理論下,城市如同海綿,具有一定的“彈性”,特別是在自然災害發生的過程中,城市自身具備一定的抵御和自救能力。因此,在城市風景園林的規劃過程中,需要積極應用海綿理論,以充分發揮城市的自我調節功能。
海綿城市理論是一個全新的理論,顧名思義,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具備一定的吸收能力。同時,城市自身具備一定的彈性機制,可以應對自然條件的改變,可以應對城市環境的變化等。
在這種新的理論支撐下,城市如同海綿一般,既具備一定的吸收能力,同時也具備相應的彈性,能夠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和調整,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自我調節功能,實現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自然災害發生以后,海綿城市能夠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尤其是洪水等水澇問題,海綿城市通過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城市綠地等,能夠實現部分吸收余水的功能,以減輕洪澇災害對城市的負面影響。海綿城市的“彈性”,主要在于它能夠科學有效的保護城市中的原有生態系統,比如城市綠地。作為海綿城市的“肺”,綠地既能夠實現雨水的吸收利用,同時也能夠實現一定的截水功能,避免雨水進入城市主干道,影響交通,影響行人。同時,海綿城市的“彈性”還在于它能夠有效修繕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重新煥發城市生態系統的能力。海綿城市具有特殊的屬性,在生態系統的修繕和完善過程中,會督促人們基于其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方式,避免保護不力或者因保護而造成的二次損害。此外,海綿城市理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導人們,充分發揮海綿城市自身的能力,同時借助于保護和開發技術,來擴展新的海綿體,增加城市的自我調節能力。
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城市的核心功能,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這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初衷,也是其目的。建設海綿城市,充分發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它的自我調節能力,能夠全面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宜居性等。首先,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夠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長期以來,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城市發展對于城市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是非常大的?;趦烧咧g的矛盾,直接造成了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同時,城市空氣質量差,交通、城建、施工等造成的揚塵天氣多發,嚴重制約著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因此,建設海綿城市,發揮并擴展城市的自我調節能力,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有利于創建宜居性的城市。其次,城市應對洪澇災害的能力是比較弱的,城市地下排水管道在應對洪澇災害時,往往具備一定的“度”。建設海綿城市,能夠提升城市的自我防御能力。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城市的海綿體就會形成防御、截留、吸收等綜合能力,這無疑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此外,建設海綿城市,能夠實現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城市海綿體,能夠實現對雨水的循環利用,能夠將多余的雨水進行有效截留。同時,城市海綿體對于城市溫度、環境的調節,本身能夠緩解人們對空調的依賴,這有助于節能型城市的構建。最后,建設海綿城市,在保護城市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過程中,營造新的生態體系,能夠全面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統一與和諧。
風景園林規劃的目的在于營造城市良好的環境,充分發揮城市的生態效益,科學全面推動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生態環境的合理保護。傳統的風景園林規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僅僅符合了城市環境的保護,對于城市自我調節能力的發揮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因此,應用海綿城市理論來重新梳理風景園林規劃,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內容:
在風景園林規劃中,道路規劃是非常關鍵的,同時道路規劃也是占地面積較大的規劃內容。傳統的風景園林道路規劃,僅僅注重人與自然的貼近性,僅僅注重道路規劃的美觀性,忽略了道路規劃的生態保護功能。在海綿城市理論的作用下,道路規劃應該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同時結合實際風景園林的建設方案來科學規劃。一方面,在風景園林道路規劃設計中,應該減少道路對綠地的占用,將傳統的直線型道路規劃,調整并改變為曲線或者環狀設計。同時,在道路規劃設計中,應該規避傳統的密實鋪路法,積極采用間隔性的鋪路法。比如兩塊地磚之間間隔10cm的空隙,以有助于雨水的下滲,發揮道路吸收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風景園林道路規劃中,一般人們喜好運用整齊劃一、具有乘涼功能的高大樹木來營造“曲徑通幽處”的氛圍,這雖然也有助于環境保護,但它吸收雨水的能力有限。因此,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應該在道路兩側設計大面積的低矮綠化植被,并保證這些植被之間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充分發揮它的生態環境局地效應。此外,在風景園林道路規劃設計中,對于道路鋪磚材料的篩選也應該慎之又慎。傳統的石材、板材等吸收雨水的能力非常有限,滲透性能不佳,不符合海綿城市的科學理論。因此,為提升道路自身的滲水能力,應該在價格合適的基礎上,盡可能選擇滲透性好的材料。
水景是風景園林規劃中的重點內容,水景的存在,本身就能夠發揮水的吸收、降溫、保濕等諸多功能。但傳統的水景規劃,人們為了便于及時換水作業,同時也便于科學管理,所以往往將水景獨立封閉起來。特別是在一些大的水塘的規劃設計中,水塘的底部及四周被混凝土水泥封閉起來,使得水塘成為“一塘死水”,難以充分發揮它的交換功能,也不利于它與自然界的物質置換。這樣的水景規劃,在南方多雨的季節下,可以充分發揮它的蓄水能力,實現對雨水的凈化和利用。但在北方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區,該水景設計的功能就無處發揮。因此,在風景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中,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應該優化水景設計。一方面,在水景位置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利用地形地勢上的天然優勢,來引導雨水自動蓄積。比如將風景園林景觀中海拔最低或者存在坑洼的區域,確定為水景所在地,利用地形條件來修筑蓄水池、蓄積渠道,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另一方面,在水景的規劃中,若需要建立大型的水池,則需要規避水池的全封閉性,而應該在水池的適當位置預留一定的開放區域,以實現水池與自然界的物質交換,也便于雨水滲透。
在風景園林的規劃中,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還應該注重建筑物的科學規劃和利用。建筑物對于雨水的滲透能力也是比較優良的。傳統的園林建筑規劃,過分注重建筑的實用性和美觀性,特別是屋頂,采用抗滲性能優良的材料,來減少屋頂滲透問題,這與海綿城市理論是相悖的。因此,在園林建筑的規劃設計中,應該基于海綿城市的科學理論,從兩方面來著手:一方面,在園林建筑物的規劃建設中,可以建設一定的排水渠,并將雨水引入園林的水景或者直接引入綠化植被中,以有效實現雨水的利用和積蓄。
應用海綿城市的理論,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應該著重處理園林綠地的規劃。園林綠地的規劃,要注重自然規律和人工作業的充分融合,在實際的綠地規劃中,要減少對自然地形的破壞和修整,而是充分基于地形地勢的自然條件,合理配置不同密度、不同高度的綠植。同時,基于對不同綠植根部的深入研究,來精準進行蓄水池位置的選擇。
海綿城市理論是個全新的理論,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在風景園林規劃中,應該基于海綿城市的科學理論,充分發揮風景園林景觀的自我調節能力,從道路、水池、建筑物、綠植等全方面來規劃設計,充分發揮它們的滲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園林景觀的生態環境效益。
[1]陳碩,王佳琪.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6,36(3).
[2]張韜.淺析景觀生態學——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6).
白釗義(1967- ),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劃理論研究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