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天津天獅學院 300000)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堂理論教學方法研究
王秀梅(天津天獅學院 30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形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改革。本文從我校課堂理論教學的現狀入手,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的學生心理及學習狀況,總結出適合我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堂理論教學的具體方法。
視覺傳達;理論教學;教學方法
由于我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設立較晚,缺乏教學經驗,且課堂理論教學一直采用師講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沒有與學生的實際結合,呆板且缺乏新意,學生學習興趣低,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況且這種教學形式也不符合現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導致課堂互動不夠,學生對教師所授內容沒有任何反應,教師也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玩手機、睡覺等不聽講現象嚴重,影響了該專業課堂理論教學的順利開展。為了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有必要對我校學生的學習心理及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形勢。
受高考升學壓力的影響,一部分學生把“藝考”作為升學的跳板,經過短短數月的突擊培訓,通過美術考試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在參加調查問卷的學生中,只有28%的學生自主選擇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43%的學生是在受家長或他人影響的情況下,選擇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其實他們內心深處并不喜歡該專業,還有一部分學生通過調劑進入我校,這部分學生入校后發現,現實與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差距太大,造成負面情緒較多。所以,整體來看,他們對該專業的興趣不高,不會主動了解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缺乏追求藝術的動力,造成審美鑒賞力不足,整體藝術素養不高,思維創造力上不去的局面。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越來越便捷,這也造成了一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聽老師講課,只要輕松的查閱網絡便可獲取,于是在課堂上不聽講、玩手機等,對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作業也不認真對待,面對課堂提出的問題以“不知道”進行回應,課堂紀律散漫,給教師的課堂理論授課帶來了挑戰。 因此,我們必須找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師生間的良好溝通。
理論知識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讓人難以理解,而在教學中單純的理論講解勢必造成學生理解困難,或者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的狀況出現。案例教學法的本質就是實現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良好交流的良好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形象案例展示相結合,使理論知識理解起來更為直觀,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但藝術設計專業的案例數量龐大,要想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就需要任課教師對教學案例進行精心挑選,以保證案例教學的順利開展。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即教師在上課前必須把案例吃透,將其中的關鍵點抓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不同于理工科,該專業注重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設計作品的自由性較大,如果我們一直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以慣性狀態聽課,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長久下去必將不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我們必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他們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而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是最好的課堂互動教學方法。角色互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把每堂的授課內容告知學生,并要求學生課下查閱資料,等到下次上課時將課堂時間的70%-80%交給學生,學生各抒己見,這樣一來,學生便成了教學主體,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其學習熱情。
所謂的討論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學生就特定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自古以來,我國的教學形式一直是師講生聽,注重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教”與“學”不同步,這也是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原因之一。查閱資料我們發現,在國外的課堂教學方法中,討論式教學的應用較為普遍。課堂上教授們鼓勵學生根據提前布置的閱讀材料自由提問、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觀點。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問題—思考—探索—解答”的積極狀態,學生不僅可以向老師學習,也可以與同學交流并互相學習,把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真正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既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又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總之,時代在變化,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變化,我們必須適時調整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探索合適的教學手法,注重與學生的需求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意能力,推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堂理論教學的不斷發展,為藝術設計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本文為天津天獅學院校級科研項目“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堂理論教學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