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艷(甘肅政法學院藝術學院 730000)
數字技術領域下的現代設計教育
金學艷(甘肅政法學院藝術學院 730000)
設計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已經將藝術設計的概念擴展到新的范疇。我國沿用的傳統美術教學為主體設計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培養跨世紀人才的要求,各類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數字媒體教育成為當前設計教育的重點,這對傳統的教育觀念、模式、手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數字技術;設計教育;技術力量;融合發展
設計的演變發展總是會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機器時代的到來使得生產技術和社會結構產生了變化,而設計也隨之變革。設計與制造的分工,各種新能源和動力帶來的新型材料的運用,各種設計思潮的產生,與再現過程有關的機器相繼誕生擴展了視覺傳達領域,上述這些變革些無疑都驗證了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有著極為深刻的關系。后工業時代的設計對技術的要求更加智能化、靈活化,以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費人群。今天,數字技術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它以強大的信息量和極快的速度在改變、更新我們的世界。它也改變了我們傳統的設計觀念,為我們的設計教育領域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領域,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液晶屏幕、大容量內存、高速芯片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圖文并茂的各種信息,可以通過這些設備直觀的展示出來。人們把即將到來的時代稱之為“讀圖時代”,圖像信息相對于文字更容易識別和交流,尤其是精美的數字影像,它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時也將審美性提升到了較高的層次,讓觀看者在賞心悅目、身臨其境的同時對其中的信息進行掌握,這種跨越語言文字、地域、文化的形式利于教學效果的優化。同時,數字化教學提升了教育工作者的效率,優化了課程結構,節約課時,減少了一些表現技法的練習,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構思和創意上,這種以欣賞和啟發、參與為主的課堂教學毫無疑問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益。面對信息時代的來臨,這種教育教學技術的輔助已經成為必備。
電腦在近20年被廣泛使用,成為新技術的核心,設計作為數碼化革命的最先試驗點,在編輯、圖形處理、設計創作、排版印刷上都發生了變化,技術力量的革新促使藝術設計的形式和風格與以往完全不同。電腦、數碼相機、掃描機、刻錄機、互聯網等等帶領著設計行業和設計師進入一個前所未有,面臨新奇與挑戰的階段。設計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已經將藝術設計的概念擴展到新的范疇。我國沿用的傳統美術教學為主體設計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培養跨世紀人才的要求,各類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數字媒體教育成為當前設計教育的重點,這對傳統的教育觀念、模式、手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設計教育從美術教育中演變誕生而來,以往學習設計專業的學生,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他們需要手工制圖來表現他們對設計的感悟和理解。因此他們的學習建立在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之上,通過對繪畫理論的了解、繪畫技能的掌握,進行了一定的技法訓練之后才進行設計學習。但是現代數碼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大量的制圖、手繪、建模等等都不再需要手工來完成,而被計算機所代替。以往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細致描繪的效果圖可能通過電腦軟件,例如AutoCAD、Photoshop、3D Max等軟件迅速完成,而且在精準性和傳播性上優于傳統手繪形式,無形中提高了設計的速度、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以前的課程設置中可能占據大部分課時量的技法課就會縮短,教師教學的重難點可能會發生改變,教學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更好的培養和發展。
不同的設計工具所帶來的視覺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數碼技術作為設計的新型工具,它所具有的表現優勢相對于傳統的技術工具來說具有靈活性、多樣性、新穎性等特點。正如插圖畫家克里斯蒂安?拉塞爾認為:“我發現了一個明凈的世界,真正美得澄澈。我能在轉瞬之間重新著色,重構畫面??傊?,以任何我想要的方式重新確定大小、剪裁圖像。我對這種全方位建構式的繪畫、剪裁和粘貼等要素幾乎純粹數字化的制作越來越感興趣。”設計家們將他們的非凡想象力與數字技術結合,正使用數字科技創造新的觀念和新的審美趣味。
那些在手繪效果中復雜而難于實施、難于掌握的技法面對電腦和數字技術,可以說輕而易舉就可以解決。以3D軟件為例,復雜的場景和多位空間只需要設置相機就可以解決。通過各種電腦軟件,設計師們隨心所欲的進行設計創作,數碼技術不僅僅在風格和形式上可以制作模仿傳統的手繪形式,諸如中國傳統的水墨效果,簡潔的木刻,素描、油畫,甚至是仿真的手繪效果,簡潔復雜的數字圖形,全新的“數字科技”無所不能。除此之外,它也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延展了傳統設計的概念,拓寬了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帶來了與以往不同色彩、造型,視覺效果獨特、新奇,尤其是當下流行的三維插畫,虛擬的空間、夢幻般的效果、更或是幽默風趣的形象,帶給人們全新的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設計師們只要有鼠標、寫字板和相關的電腦軟件,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展示自己的創意,優美流暢的線條,絢麗的色彩隨著鼠標的拖動呈現出全新的藝術效果。以Photoshop為例,一個簡單的畫筆就可以繪制出各種各樣、形式各異的線條,根據需要可以隨意改動線條的粗細,鉛筆、鋼筆、噴筆、畫筆等每一種工具所繪制的插圖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目前,通過這種全新的數字技術手段進行設計已經成為一種主流,也成為設計者所必須掌握的技術。
正因為設計內涵的不斷延展,設計形式的不斷多樣化,許多的設計專業都在嘗試進行電腦繪畫教學,而一些計算機輔助設計成為專業必修課,不少學生甚至在課堂學習之外自己在不斷探索計算機軟件所具備的強大功能,不斷感受著數字科技所帶來的各種視覺效果。在這一發展背景的影響下,設計專業不斷的誕生出許多新的課程和專業。從98年開始,國內很多專業院校相繼開設了電腦繪畫課程,成立了電腦動畫專業。例如北京電影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動畫學院為培養電腦動畫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數碼圖形基礎、Internet資源及傳播應用、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多媒介設計、數碼影像后期處理等等都已經納入了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在西方,一些國家已經將藝術設計的重心開始轉向多媒體設計,設立多媒體專業、數碼游戲設計專業等等。計算機技術和傳統教育相互滲透、結合、相互影像,為設計教育專業開辟了前所未有的新領域。
看著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設計公司,店員們在鍵盤上快速舞動的雙手讓我們驚嘆,他們對數碼軟件的熟悉度甚至遠遠超過了一些設計師。如果僅靠快捷和準確性就判定他們是不是合格的設計師,顯然過于武斷,對于設計而言,他們只能稱之為“操作員”,設計師進行創作靠的不僅僅是高科技的技術,更多的是自身的文化修養,審美觀念,對藝術的獨到見解、細微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象力。復制和重復是信息時代社會生產、傳播和消費的主要方式,數碼技術為藝術設計的傳播帶了更為快捷暢通的渠道,但是設計的美學價值除了技術上的體現,還有其合理的構圖、深厚的文化、深層的意境。技術和工具只是我們進行表達的手段,換言之不同的工具和技術的更新、變化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行性因素,可以準確、快捷的傳達藝術家的思維,但是藝術設計的精髓來自于它的藝術性,而它的藝術性僅僅靠技術、工具是不夠的,只有藝術家通過自己的視覺經驗,將巧妙的構思、真摯的情感付諸于作品之中,才是優秀的設計作品。
從這一角度來看,教師在教育學生利用現代數字技術,解決設計的基本問題時,還應該考慮從基本的藝術原理和傳統的藝術設計中吸取養料。伴隨著科技應運而生的藝術與技術、設計與科學的合理融合是當前設計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面對數字化時代。數碼科技力量的飛躍為藝術設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它以其高效的制作速率、傳播能力賦予藝術設計更為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全新的“生命形式”在信息時代更具發展潛力。這些可能促使我們的設計教育不斷的去改革發展,這也可能給了設計教育的工作者更多的機遇,更多的挑戰。但是設計的本質使不會改變的,數字化只是我們的一種手段和技巧,不是我們藝術設計的根本目的,我們需要把握藝術設計教育的本質,培養具有創意潛能的新型設計人才。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2.
[2]劉元康.來自科學前沿的報告[M].北京:清華大學版社,1996.
[3]陳實.數字化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J].浙江萬里學院雪豹,2001.09.
金學艷(1982.8-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碩士,甘肅政法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