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仕旺 任宏霞(廣東理工學院藝術系 526100)
論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之原則
花仕旺 任宏霞(廣東理工學院藝術系 526100)
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相關課程教學設計既要遵守循序漸進等教育教學的普遍性原則,更要依據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在凸顯“應用型”的前提下,探索適合本學科教學的原則,構建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課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原則是根據已發現的教學規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對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教師設計教學需要遵循這些基本要求。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也有自己的原則,這些原則至少包含四個方面,即主體性原則、審美性原則、視覺性原則和創新性原則。
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一般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和藝術設計的表現技法,以及設計通史、專業史、相關學科的學術史等專業基礎知識,通過藝術設計理論思維能力、造型藝術基礎及設計原理與力法的基本訓練,學生能具備在藝術設計行業或文化創意行業從事策劃、設計和管理的基本素質 。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的主體是該專業的學生,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是為了促進藝術設計學專業學生進行更有效地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設計不僅是完成課程標準中教學的規定內容,更是要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以及將來社會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需求。當然,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設計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整體發展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對于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設計尤為重要,由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背景不同,性格、氣質、個性存在差異,所以審美傾向和創作習慣往往具有獨特性,千篇一律的要求并不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與評估,學生必然會取得很快的進步。
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某個理論和某項技能技法,更應該是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現代設計教育常常被忽視的環節,其實,審美性原則應該是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原則。在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活動設計中應該注重審美性,包括前期準備,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等各個環節。審美教育的目的是構建與完善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提升審美情感,建立良好的審美趣味、審美態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審美感受能力。學生只有完善審美心理結構(認知,倫理,審美),才會擁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所學的藝術設計理論和技能技法才能具有靈魂。貫徹審美性原則,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審美觀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對于美的看法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人們審美需要是多樣性的,審美的價值取向也是有所不同的,審美品位也存在高低。教師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審美觀進行審美教育,就是承認審美差異,了解學生各自不同的審美取向,引導學生關注真正美的作品,因為好的作品是符合大多數人和社會需要的,是有利于社會進步和人的精神崇高至善的。對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而言,教師要將審美性原則貫穿于教學的各個方面,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審美性是藝術設計教育的靈魂,不只是教學內容,從教學環境的創設到教材的選擇和教學的方式方法都應該給學生美的感受。
藝術設計是視覺藝術,藝術設計學的視覺本質具有重要的意義,藝術設計學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設計要貫徹視覺性原則,就必須要求教師將視覺性原則貫徹于教學全過程,與教學內容緊密配合,與講解相結合。藝術設計學專業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的形象性應該特別突出,教師的課程設計應該在這方面多動腦經、多找素材、勇于創新,提供可視的形象要從課題導入到講授新課的內容、原理闡釋、技法傳授、布置作業、巡回輔導、課堂小結等所有的教學環節,要將直觀形象與講授內容緊密配合,自始自終都是以形象“說話”。教學手段要根據教學內容予以正確的選擇和貼切的運用。藝術設計學專業相關課程教學可運用的視覺性教學手段很多,除演示之外,還有范畫、掛圖、實物、模型、范作、參觀、幻燈片、影視錄像等。這些手段的運用要有典型性、示范性,給人以美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加強學生對形象的視覺記憶,但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需要恰當選擇,并非越多越好。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設計的視覺性原則運用的恰當與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相關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同時也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體現。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更應該注重創新,只有創新,藝術理論才有價值,藝術設計作品才有靈魂,藝術設計活動才有意義。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應該凸顯創新原則,能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不僅感知美、理解美,而且還要創造美。創新性原則要求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在設計原理和設計技法的教學中重點啟發和鼓勵學生新的創意。二是在設計應用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現和使用新材料。三是在欣賞活動中,鼓勵學生不僅要認真“讀作品”,更要積極地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四是在設計項目實踐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生獨到的發現或獨特的藝術處理。五是在探究學習課上,要鼓勵學生通過學科間的橫向聯系獲得新的創作靈感。
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學專業相關課程教學設計既要遵守循序漸進等教育教學的普遍性原則,更要依據藝術設計學專業課程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在凸顯應用型和體現主體性、審美性、視覺性和創新性原則的前提下,繼續探索適合本學科教學的原理和方法,構建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1](美)布朗科贊尼克.藝術創造與藝術教育[M].馬壯寰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19-223.
[2]花仕旺.高校美術教學與發展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90-105.
[3]何新聞.高校美術與設計教育研究[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
課題項目:2015年廣東理工學院校級教改項目《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協同創新能力拓展訓練實踐與研究》(JXGG2015011)階段性成果。
花仕旺(1979- ),男,江蘇大豐人,文學碩士,廣東理工學院藝術系副主任、高級工藝美術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學。
任宏霞(1981- ),女,江蘇鎮江人,藝術碩士,廣東理工學院藝術系教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