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陳國環
馬云最喜歡的中供鐵軍是如何建起來的?
口述|陳國環
中供鐵軍在互聯網圈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們奠定了阿里巴巴在B2B市場的地位,同時也培養出了一大批COO:美團前COO干嘉偉、大眾點評前COO呂廣渝、去哪兒前COO張強和易到用車COO馮全林等。還有多個CEO——滴滴CEO程維、同程網CEO吳志祥等。
中供鐵軍,這支被譽為“馬云最喜歡的團隊”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又是如何運轉的?而創業公司又可以借鑒些什么?創業黑馬學院導師、趕集網前COO、中供鐵軍骨干陳國環在黑馬高管營課上深度分享了打造高效鐵軍的“九條軍令”。
1.創業者都應該“出局看局”。
碰到問題不能急,要想明白為什么碰到這些問題,最好是從這些問題中跳出來看問題,因為只有從局外看局里才能更加清楚你的目的。
馬云經常說:因為我不懂,所以我成功,其實說的就是看問題只有從局外去看,才能看得比較透。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你的公司要走向哪里?
我們如何看待創業呢?
首先,你要了解CEO創建公司的終極目的。他最終想走向哪里?他找這些用戶的目的是什么?他是為了做一個底層數據的沉淀?還是想把用戶拉進來做會員費?還是想開發什么東西?這些都是要想清楚的。
公司最終要走向哪里,如果CEO講不通,你們就要一起探討。如果探討不出來,你們公司就比較危險,因為看不到終局,贏的可能性太小。
其次,了解你公司在行業里面的狀態。1999年的時候,中國大概有不到3000萬的網民,不像現在有這么多的網民。我當時跑客戶的時候,很多大企業比如服裝企業雅戈爾的辦公室里都沒有電腦,老板甚至不知道上網是什么意思。我要教客戶上網,他竟然來了一句:我們邊上沒有池塘,不用網。他以為網是用來打魚的,就是到了這樣一種落后程度,而馬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創業的。
馬云看得很清楚,他覺得必須教育市場、教育客戶,但教育客戶只靠廣告是沒用的,因為廣告只能在淺層面上設計,在深層面的內心的溝通上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所以必須要建立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
3.中供為什么要建團隊?
中供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以終為始”的思路,他們的產品形態是會員制,而且是一年一簽的。中供一定要把這些客戶服務好,因為這里面涉及復購的問題,所以阿里不惜一切代價建立自己的鐵軍團隊,以保證持續地為他提供服務。
首先,他們做的不是一錘子買賣,把用戶圈進來就完了。這個團隊其實是有始有終的。他們在簽完訂單以后,還繼續對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比如他們會教如何拍照片,怎么設置照片、美圖等,這里面涉及很多外貿的流程和技巧,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其次,大部分產品服務個性化。當時的阿里巴巴處于早期,并不像現在這么標準化,產品里帶有一定的個性化成分。在局部的標準化,大部分深度服務個性化的情況下,產品就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團隊,提高單價。
4.選擇對了,事半功倍。
在團隊里面,你要選擇是戰斗的高效,還是戰役的高效。這是一個格局的問題,所以每個帶團隊的人都必須提升自己的格局,只有這樣你才知道怎么去打仗。
第一,選擇大于努力,在努力之前一定要先選擇。我的核心理念是停止、停止,然后再做出選擇。選擇對了,事半功倍,效力才高。
第二,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正確地做事。選擇正確了,一切才可以開始。
第三,以終為始思考選擇需要建什么樣的團隊。起步正確是最關鍵的,后面無非是術的問題。而道的問題就在這里,我們要選擇正確的道。
一個沒有魂的軍隊是打不好勝仗的,所以鑄軍魂是第一步,而一個部隊的軍魂在于首席行政長官的思想。如果你是創業公司的CEO或聯合創始人,那么團隊的魂就在你身上。你應該把思想提煉出來,成為魂的核心。如何提煉呢?你要了解公司創業的初心是什么。比如,馬云的創業初心很簡單,他融合了這些文化:
阿里的文化就是儒釋道貫通,馬云知道他自己想要什么,知道這個公司初心在哪里,要走向哪里。
你的公司也是一樣,你的初心是什么?做這個事情對社會有什么意義?為用戶解決什么痛點?你打算以激情的方式走過去?還是以沉靜的方式走過去?雖然每個公司的道不同,但殊途同歸。
馬云不光用儒釋道三教打通經脈,而且還把三大宗教與黨的文化融合,形成阿里巴巴獨特的江湖文化,體現出來就是獨孤九劍、六脈神劍。
我剛去趕集的時候,團隊因屢次打敗仗而處于崩潰邊緣。后來,我利用被長期壓制的、被奴役的人民想反抗和超越的心理激發士氣,迅速做到了行業第一。
我是如何做的?當時我定下了三大目標:招聘第一,收入第一,增速第一。將這三個環節打出去,用KPI的方式把士氣激發出來。
為什么有些公司無法順利融資?因為這些公司5個管理人員能說出了5個不同的愿景、使命,團隊不能高度一致,執行力非常差;為什么當年趕集在短短一年內能輕松融資好幾輪?因為投資人和趕集高管團隊聊時發現所有人的理念、口徑高度一致,于是噼里啪啦地投了。
當然,我們不能為了融資而創業,而是真正想要創業才去創業,真正的創業要回歸本心,因興趣而將這件事當作終身事業而奮斗,這樣的創業成功率才更高。
而趕集與阿里鑄造軍魂的方式并不相同:阿里是馬云通過打通所有經脈,提煉出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而趕集則是激發人性最脆弱、也是最強的一面,我要超越,我要復仇。
選將有很多講究,有人說將是培養出來的,我并不認同,因為培養的前提是選擇。
1.從招聘開始,而非從培養開始。
阿里選將是從招聘開始。比如面試時,面試官會對這個人做大體判斷,如是否具備管理的潛質,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然后在面試意見中寫備注。如果是良將,將被列為長期關注對象。因此,從招聘開始就要確定選哪些將,尤其是創業公司。
2.用人的上中下原則。
我對團隊有一個要求:每個人必須帶出3個人。第1個人走了,第2個人立馬可以接班;如果第2個人突然生病了,第3個人可以接班。所以我們團隊人才梯隊是往下走的,越到下面,組織越豐滿。
3.不拘一格降人才。
CEO要大膽用人,善于用人。一個公司只要CEO在,公司就不會死。所以用將時,不妨膽子大一點。如果覺得這個人可用就用,不要求全、求完美,否則下場常常是無人可用。
當你選對了路、團隊,團隊靈魂統一,團隊骨架也已搭建完成,這時就應該搭建信任體系,讓骨架與骨架之間的連接更加順暢,更加令人放心。
很多創業公司CEO與合伙人之間常懷有警戒之心,很難做到完全信任;后加入公司的管理者,建立信任會更難。但如果沒有信任作為基礎,想要建立一個十分強悍的團隊也不太可能。只有信任團隊,讓其自我產能、自我驅動,團隊才會非常高效。
1.戰略清晰。
對一家公司來說,清晰簡單的戰略至關重要,許多成功的公司都很聚焦,比如百度的搜索、阿里的電商、騰訊的游戲、聯想的電腦等。
2.決策流程清晰。
趕集打不過58是因為趕集決策流程太復雜。比如,以前趕集的銷售促銷費用需要一級一級批,整個流程批下來至少需要一周,但一周時間可能仗都打完了。所以,我們后來直接簡化流程,下放權限。如此一來,原先需要一周的決策現在幾分鐘就可以搞定。
3.團隊溝通簡易。
我經常與下屬溝通,而且我不喜歡坐辦公室,喜歡串門,屬于“走動式管理”,把下級變成了我的老板。我所有的直線下屬都是我的老板,我服務于他們,這樣我的團隊才能保持流暢的溝通。所以,下屬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我都能第一時間了解到。
除此之外,也要多組織跨部門的溝通交流,溝通得多了事情就比較好解決。我這樣做的核心目的是為了讓事情更簡單,因為越簡單的東西越能打透,越復雜的東西越難形成合力。
每個人做事情久了都會疲,所以激發每個人的激情是管理者的重要課程之一。有激情的前提是土壤要好,土壤就是你的理念、方向,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讓激情的種子生根發芽。
1.給員工成長空間。
阿里巴巴現今人員只有3.5萬,但阿里巴巴的工號已經排到快13萬人,流傳到社會上的已經有8.5萬~9萬人了。馬云就是開放型心態,他希望優秀的人離開阿里,從而創造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他的胸懷是很偉大的。
不要以為給員工很多錢就行了,每個人去一家公司都不可能一輩子在這個公司,也不會一輩子只做個管理層,他們或許也想自己創業,也想做出更大的成就。所以,成長空間是保持員工源動力的重點,管理者要鼓勵員工超越你,這樣他在公司才能擁有持續的激情。
所以,管理者平時走訪員工時,不要每天只問他做了多少業績,而是要多關心他的成長與收獲,問的問題要傾向員工內心所想。
2.建立股權激勵體系。
阿里巴巴為什么會這么強悍?我認為有幾點原因:關注員工成長和文化;推行以公司目標為導向的股權激勵計劃;制度對所有人公開。因此,阿里巴巴讓所有員工都享受到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
3.用人性PK對賭管理。
做管理、帶團隊要懂人性,但人性天生就有競爭意識,管理者要把這種競爭意識發揮到極致,塑造日常的流程和管理規范。比如,團隊與團隊之間的PK機制、激勵機制,或者對賭機制。
一家公司要發展,不能只靠個人,而要靠團隊合作。如果沒有團隊合作,只能局部高效。那怎么做到讓公司很厲害呢?答案就是讓團隊之間達成共識。
比如:阿里每周會將技術、產品、營銷團隊召集起來開“共創會”,大家互相提建議,同時會分享好的東西,讓團隊彼此成長。
很多人覺得團隊中人越多越好,阿里巴巴最早期也是這樣,但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比如,阿里曾在企業服務領域做了一個SAAS系統,希望借助阿里的地推團隊獲取客戶。所以,中供鐵軍除了做自己原來非常專注的產品之外,還做阿里軟件。但是,一年過去了,阿里軟件沒怎么發展起來,整個中供的業績也在下降,因為兩個模塊沒有一丁點關系。這樣完全不相關的模塊合在一起是非常不聚焦的,因此很難成功。所以,團隊不能貪多,因為貪多會嚼不爛,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結果導向包括三方面: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三個字就是:定、追、拿。
定:定年度目標,然后將目標任務拆分到各個團隊身上,回顧月度進程;追:進程不是看目標怎么樣,而是看達成的結果如何;拿:當結果產生以后,我們還要反思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它的行為計劃是什么,這個行為計劃產生的結果能否彌補目前出現的問題。
在追過程的時候,早期阿里巴巴的做法如下。
每晚開一個簡短的電話會議,過一下這個月的目標完成情況。具體包括:哪個目標還沒完成?沒完成的原因在哪里?讓優秀的個人分享他的經驗。
越是完不成任務的員工越是直接電話追。如果員工老是不完成任務,你就單獨和他面談。不要想著做個老好人,而要做高效的管理者,把事情做到極致。
所以,我講的高效團隊九條軍規最主要是希望你們具有高效的思想,讓團隊更高效。高效思想的核心是保持溝通的一致性,如果你有一個想法要去實施,就一定要改變團隊里面所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讓大家聚焦一致,然后把這個一致變得更加簡單和容易執行。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亮劍》,李云龍跟下面的團隊溝通非常頻繁,跟下面的小兵和醫院護士都很熟,他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所有人,讓所有人都認同他,所以我們要讓整個團隊保持高度的一致,只有形成拳頭的力量,才會非常高效。
(陳國環,創業黑馬學院導師、趕集網前COO、中供鐵軍骨干。本文為創業黑馬學院根據其在黑馬高管營課上的“打造高效鐵軍的九條軍令”主題分享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