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穎
鞍山市糧食儲備運營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成本管理模式與經濟效益分析
許 穎
鞍山市糧食儲備運營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不外乎采取三種戰略:成本領先戰略、標新立異戰略和目標集聚戰略。其中,成本領先戰略是最基本的競爭戰略。可見,企業的成本管理對企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它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依據,是節約型管理的重要體現,是企業戰略管理者管理的核心。
企業成本管理是以提供信息、參與管理為目標,對與企業經營過程相關的所有資金耗費進行包括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四項主要內容的管理工作。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任何設定的條件下,只要影響利潤變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變動而發生變化,降低成本始終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一般通過兩個階段來實現。先是在既定的經濟規模、技術條件、質量標準等特定條件下,通過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的組織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然后,當成本降低到這些條件許可的極限時,通過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如通過采用新的技術設備、新的工藝過程、新的產品設計、新的材料等,使影響成本的結構性因素得到改善,為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來難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
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但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戰略意義的議題是如何通過增加成本以獲取其他的競爭利益。當成本變動與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動相互關聯時,如何在成本降低與生產經營需要之間做出權衡取舍,是成本管理無法回避的困難選擇。
3、成本管理能保障企業抵抗內外壓力,配合企業取得競爭優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為了取得競爭優勢,往往要采取諸多的戰略措施,這些戰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此外,在資源限制條件下,通過成本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經濟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達到節約增產的目的,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這點對于存在瓶頸環節的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價值鏈是用來描述企業在研究、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產品過程中,其作業與產品價值之間關系的一種方法。例如存貨在企業生產活動中只起到有備無患的預防作用,它的存在并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因此應盡量減少這種作業成本。半成品在企業生產部門的傳送作業也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應運用網絡規劃的科學方法合理布局企業的生產車間,來減少半成品傳送作業使其傳送成本最小化。在產品價值形成過程中,企業必須嚴格區分價值增值作業與價值不增值作業,應盡量減少價值不增值作業,從而減少企業生產成本。糧食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不斷完善優質糧食產業的創業鏈,對創業鏈進行合理分工,在關鍵鏈接點和瓶頸環節上加大各類資源整合力度。按照專業特點和技術優勢形成分工協作、聯合創業、共同發展的集群創業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下連園區、基地和農戶,與他們簽訂基地建設協議,以合作社為主體,與農戶建立利益共同體,推進土地流轉,實行集約化經營,發展訂單農業;由水稻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團隊做技術支撐,在基地開展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的示范推廣應用,形成統一的技術服務標準和規程,提升產業的科技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在訂單區域實施糧食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與農戶進行機械服務和農副產品置換等多種模式,提高糧食優質品率,降低生產成本,解放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創辦糧食銀行。
由于存貨管理是價值不增值作業,所以目前許多企業追求零存貨,但是,零存貨給企業產品生產帶來很大風險,一旦供貨商違約延時供貨或所供材料有質量問題,這時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零存貨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良好合作關系的供貨商與客戶。與此相關的就是及時生產方法,在這種生產理念的指導下,企業只有在接到訂單時,才準時生產,并且生產線上的各種生產部件都在下一個生產步驟需要時生產。這種生產方法要求企業不但能及時、有序的獲得各種訂單并開發設計產品,同時也要求各種零部件具有高質量高水準、生產工人的技能熟練程度也要達到極高。因為一旦一個生產環節出錯,整個生產過程都要停下來。因此,在這種生產方式下,企業還要具有快速、靈活的應變能力,一旦出現故障或產生廢品要及時處理。糧庫可以資金實力作保證,幫糧農存糧,按照降價保底、漲價順價的原則發放“糧食存折”,并隨時提供現金結算或糧食等物資兌換。由于防蟲、防水、防霉變措施不力,結果不但賣不到好價錢,有時還損失慘重。有了 “糧食銀行”,自己再種多少糧都沒了后顧之憂。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管理基礎,通過對作業成本動因的分析來計算產品生產成本,并為企業作業管理提供更相關、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是企業為提供一定量的產品或勞務所消耗的原材料、技術、方法和環境等的集合體,它是與產成品的獨特性無關的重復執行的標準化方法和技術。企業每完成一項作業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項作業,按此逐步轉移,直到產品最終提供給企業外部的顧客。因此,企業的生產過程就是作業消耗資源和產品消耗作業的過程,同時又是價值的形成過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業都是價值增加作業,作業成本法管理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業,盡可能提高增值作業的運作效率,減少資源消耗,以至于最終減少成本。
全面質量管理被認為是上世紀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課題之一,它的核心是產品要全面滿足顧客的需求。目前西方制造業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質量是免費的”,也就是說高質量產品所獲得的收益遠大于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獲得的收益問題。糧庫要按照優質糧食產業發展需求和企業信息化建設要求,設置技術服務、基地建設、產品加工、市場信息等多個欄目。企業特色網站將生產、加工、銷售、管理集成一體,應用電子農務平臺專家數據庫,建立了高檔產品的質量溯源系統、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市場營銷管理系統和監控系統。依托現代信息化手段,對農業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建立起了“產供銷”全程信息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了企業管理與優質原料生產、產品加工、市場銷售、網點布局、質量溯源、精細管理等協調統一。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打破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的界限,改進企業服務功能,緊密與農戶“利益共同體”的關系,提高了資金、資源利用率,整體提升企業管理服務水平?,F在的糧食企業,要在定單農業基地、產業信息示范點、生產加工等環節建立完整的信息科學管理系統,把信息化建設滲透到各個層面,并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之,糧食企業的成本管理是一項復雜而任重道遠的任務,也是眾多糧食企業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和深入研究的課題。企業生存的動力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即獲得利潤,必須保證企業生存公式:利潤=收入-成本的值>零,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糧食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凸顯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對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細,成本管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方面是成本管理的技術手段不斷更新,由于采用會計電算化,其時效性和準確性早已成了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成本管理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管理深度也逐漸加深,對于糧食企業而言,成本管理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它是生產型企業持續經營,進而達到利潤最大化的基本保證。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加強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