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英
成都體育學院
體育英語課堂的跨文化研究
張偉英
成都體育學院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英語已成為國際上廣泛使用的語言,是進行全球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主要分享平臺,而且國際體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跨文化交流也成為一大趨勢,因此本研究以跨文化交流與溝通為出發點,探索大學生體育英語課堂的教學安排與方法,并提出相關的建議,以促使大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增強。
體育;英語教學;跨文化
眾所周知,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主流趨勢,英語是國際化的語言,所以民族文化的溝通與交融離不開英語的廣泛使用[1]。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及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體育事業也已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加入了國際體育賽事中,跨國交流日益密切,并且國際間的體育交流不僅僅是體育的交流,也是各國文化的交流,因此跨文化交流已成為國際文化溝通與交流的主體,而且作為全球化語言交流媒介的英語,是進行全球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主要分享平臺。但是由于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專攻體育的學生長期以訓練為主,導致文化素質較低,這就限制了我國體育在國際的發展,而經濟全球化卻要求擁有跨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國際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因此,這樣的現狀為當前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一層的要求,體育英語課堂也有了更好的教學安排與方法[2]。
眾所周知,語言形成是為了傳遞信息,并且文化傳承是以語言為載體的,文化是眾多民族信息的總和,因此語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組成成分,二者相輔相成,難以分離。語言是區分不同民族文化的金標準,是不同文化的反映,而近年來隨著體育事業的空前發展,體育已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的體現,也是國家軟實力的一般象征,并且國際體育交流日益密切,體育交流也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因此體育運動人員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還應該擁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播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融。
隨著各國人民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體育人員不僅要擁有專業的體育能力,還要有超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而英語作為國際化、全球化語言,是每一名體育運動員必須精通的,所以這就要求體育專業學生必須接受英語教學,還要求授課老師在教授英語時不僅要講授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素質,只有這樣,體育運動員才能擁有廣闊的視野,與各國人民進行更好的的交流,更好地傳播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精神。因此當前體育專業英語教學模式需要做出一定改變,把文化融入其中,才能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化,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最終才能提高我國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3]。
二、跨文化體育交流的重要性
第一,跨文化交流可以加強國際人民的聯系,增強各民族文化溝通與交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強,國際體育事業日益發展,各民族體育交流非常頻繁,作為全球化語言交流媒介以及全球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平臺的英語,各國人民運用地越來越多,在體育比賽的閑暇之余,各國人民不斷就本民族意識形態、經濟文化、地域特色、行為習慣等進行溝通交流,在精神領域獲得了認可,意識上獲得了共鳴以后,關系不斷增進,這就導致各國運動人員獲得了深厚的跨國友誼。
第二,跨文化體育交流不僅可以緩和國際間的緊張局面,還能夠促進國際和諧與穩定。各個國家可以通過體育事業建立深厚的外交關系,例如“乒乓外交”就使得中美建交,此外各個國家申請舉辦奧運會或者著名的國際體育賽事,也可以和其他國家建立經濟或者政治上的聯系,增進國際友誼,緩和國際緊張情況,總之,在體育事業日益重要的今天,跨文化體育交流對國際社會有著越來越不可比擬的影響[4]。
第一,運用對比教學法加強文化學習。跨文化交流是兩個或其以上國家或民族的文化交流,而跨文化體育交流是在此基礎上的體育交流,所以體育運動人員在與其他國家參賽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必須掌握各國文化差異,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矛盾的產生。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對比教學法,設立模擬場景,模擬與不同國家或者民族人民進行交流溝通,就可以在真實面對時避免文化沖突[5]。
第二,加強本國文化學習。體育專業人才在培養跨文化能力的時候,不僅要學習其他國家文化,還要對自己國家或民族有深入的了解,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和反映,只有加強本國文化,培養學生用國際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加強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國際交流才能在與其他國家人民交流時不會出現尷尬局面,才能更好的傳播本土文化。
第三,加強英語聽說能力培養。聽、說、讀、寫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四項技能,而進行跨文化交流主要注重聽說能力,因此,可以在課上舉辦故事會等激發學生聽說能力的活動,還可以排演舞臺劇等提升學生對文化的了解,而且老師盡量要采用全英語教學,還要有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教學計劃,提高每一位體育專業學生對文化的交流能力[6]。
第四,培養學生文化思辨能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體育運動人員在與其他民族或國家人員進行溝通時,必須要有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老師在講授課程時,可以通過舉辦辯論會等提高學生思辨能力,也可以采取討論式課堂、問題式課堂等模式增加學生邏輯推理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擁有與國際人員游刃有余交往的能力,更好地進行國際溝通。
第五,通過第二課堂搭建跨文化素養的實踐性平臺。老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跨文化的教授,還要在課外發展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進行實際交流營造濃厚的學校氛圍,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真正體驗各民族文化的差異和相同之處,加強學生對跨文化的理解,熟練運用知識及技能交流,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及時改正。第二課堂活動以提高學生跨文化能力為主,主要通過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一系列活動進行文化體驗,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不同,還可以通過互動等方式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增強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六,改革體育專業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開設跨文化交際類選修課。不同類別的跨文化課程,能夠提供給學生不同的體驗,例如學習“中西文化對比”一類的課,可以增加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還可以開設一些西方電影賞析課等激發學生興趣的課程,這些均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跨文化,擁有更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七,以語言為載體,在文化教學中滲透體育文化。英語教師在文化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體育文化融入其中,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例如老師可以把一些關于體育的作品拿到課堂上,同學生分享、鑒賞,這樣就可以通過體育人物的奮斗史來激勵學生勇于追求夢想,深化體育知識,引領學生進行想象、實踐,從而傳播體育文化與精神,健全學生的人格,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此外,在課下,還可以通過體育英語活動中心來激勵學生,復習和鞏固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使學生自由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利于文化交流。
第八,借助于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空間。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不斷拓展生活資源,要想確保他們在日常體育學習環節可以能夠持續維持學習動力,就需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從而體現英語學習的應用價值。生活資源是從不同的角度利用課程資源的重要嘗試。例如教學人員可以從英語教材當中的單元主題出發,讓學生收集同主題相關的生活嘗試,并且編寫讀物。每個班需要各自完成Our lives的編寫工作[7]。在此過程當中,教師的工作主要就是將全班學生具體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各個小組單獨負責某一方面的內容,搜集這一方面的內容并且完成編寫,這樣一來就能夠給予學生寶貴的實踐機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高度重視生活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留意身邊事物。在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生活當中的英語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抄錄或者是收集英語商以及和中英文對照廣告,還可以讓學生給各種學習用品以及生活用品貼上英語標簽[8]。
綜上所述,隨著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跨文化的交流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不同國家以及文化背景的體育交流活動日益增多,因此我國的體育教學人員也需要樹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識,提高交往能力。因此體育院校需要高度重視英語教學,結合當前體育教學的特點因材施教,合理應用常規教學方法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出滿足時代需求的體育人才。
[1]劉靚,李晨曦,周心越.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研究——以北京體育大學英語專業為例[J].現代交際,2016,10(2):138-139.
[2]王菡.淺談通過培養跨文化意識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校園英語,2017,8(27):18-19.
[3]柳莉蕊.語言、文化與體育的融合——我國體育專業學生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素養培養[J].海外英語,2016,4(21):1-2.
[4]李贊萍.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6,21(2):3-4.
[5]蔣涌才,王晶.體育與跨文化交流研究——以英國足球教練員遷移為中心的歷史考察[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2(3):73-76.
[6]方瓊.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大學英語課堂跨文化傳播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37(14):114-115.
[7]歐陽娜.跨文化意識下的體育新聞習語翻譯[J].新聞戰線,2015,3(9):133-134.
[8]唐春玲,周正霞.應用型體育英語人才專業能力構成及其培養途徑的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7,1(3):133-134.
四川外國語言文學研究中心課題,課題名稱:ESP的跨文化研究:以體育英語為例SCWYH11-10
張偉英,女(1979.9-),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基礎英語泛讀及體育新聞報刊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