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銀
(南京市紅山初級中學,江蘇南京 210000)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的策略
王桂銀
(南京市紅山初級中學,江蘇南京 210000)
國學經典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將國學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優化學生的品德素質,可實現國學經典的高質量傳承,能夠推動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大幅優化。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的策略,進行了細致的探究。
初中語文;國學教育;滲透策略
國學教育指的是以誦讀經典為主要載體,目的是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養與道德水平的教學形式。初中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是傳承經典知識的最佳載體,其教材中所選入的篇目蘊含有大量的傳統典籍文化,因此其教學過程與國學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國學教育,是教師需要研究的關鍵問題。
國學經典一般都蘊含有一定的深意,但是較之其他課文具有較為嚴肅與艱澀的特點,這就不利于調動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阻礙了教育效果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國學教育中,就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用一些生動、幽默及形象的語言,借助提問、討論會等差異化的方式,營造出活躍、寬松的教學環境,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參與國學教育的興趣。另一方面,語文教師還可用情景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表演等形式進行交流、互動,以幫助學生更加真切感知與體會教學內容。當學生們完成國學知識的表演之后,教師應及時而積極地做出點評,以增強學生的國學知識學習自信心與積極性。
并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詩詞與詩歌教學的時候,假如學習內容具有較短篇幅的話,教師就可對學生做針對性啟發,使得他們通過自主思考的方式,嘗試創作古詩歌,使得學生在輕松、自由、有趣的教學過程中,深刻掌握古詩詞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并且受到國學經典的深度熏陶與感染,最終顯著提高自身接受國學教育的主動性。
比如,在學習部編新教材初一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 》這一篇國學經典的時候,教師就可從學生都比較熱衷的旅游話題入手,當學生興趣被激發出來之后,教師趁機詢問學生有無到過“孔廟、孔府、孔林”等景點游玩過?告訴學生這幾個景點慕名而來的游客川流不息,以激起學生了解更多相關信息的積極性。此時,教師就可趁機導入新課,有那么多人來敬仰孔子及其弟子,是因為他們所編創的《論語》一書中有很多巧妙的學習方法與科學的學習思想,最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想顯著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實效,就需要從教育體制層面入手,對國學教育進行有效引導及高度重視,明確國學教育的重大價值。另一方面,教育部門應從政策方面對國學教育進行必要的指導,充分發揮素質教育觀念的價值,幫助學生構建健全人格,適當加大國學經典在語文教材中的占比。并且,課堂評價是推動國學教育改革的關鍵因素,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需要借助合理而科學的教育評價措施的引導與考核,從而為國學教育的高效、有序、規范開展提供依據,并且可為國學教育活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活力。只有這樣,才能引導教師重視國學教育,才能為他們更好地開展國學教育創造條件。
比如,在學習部編新教材初一語文下冊《傷仲永》這篇國學經典篇目的時候,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將其列入重點教學篇目,先范讀課文,幫助學生掃除讀音及斷句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課文內容進行翻譯,并用自己的話把故事內容闡述出來,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意見。當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并匯報學習成果之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小組學習效果進行激勵性評價,并對學生理解的偏差之處進行糾正,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愉悅性及收獲性,從而以更高自信心與積極性參與到以后的國學教育活動中去,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隨著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先進的技術被普遍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并彰顯出巨大的優越性。同樣的,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的時候,也應與時俱進地把多媒體技術加以恰當應用,以輔助教學過程的高質量開展,盡可能提高教學方法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在實際的國學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學生需求,在恰當的教學環節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圖像、聲音或文字,可讓學生借助多種感覺器官體會與感知知識點,以顯著提高教學形式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從而讓學生可對國學經典的思想與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部編新教材初一語文下冊 《孫權勸學》這一篇國學經典篇目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透徹地領悟其中的教育思想與價值,教師就可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在欣賞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對課文深意有更加精準的領悟,并受到一定的啟發與啟迪。另一方面,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形式多樣、信息容量大的特點,結合學生學習中的困惑之處,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補充一些背景資料,可以是文字、圖片,還可以是錄音等,以輔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國學篇目的內涵。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國學教育活動的時候,應恰當選擇應用時機及應用時長,切不可過渡使用而導致空有形式情況的出現,這就不利于學生對教材國學篇目內涵的領悟而只趕了一場熱鬧。
初中語文教師是國學教育活動中的關鍵因素,他們不僅是教育目標的設計者,而且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并且還是教學效果的評價者。因此,他們所具有的國學教育基礎知識是否豐富、教育方法是否靈活生動,對教育效果的優劣有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從這里可以看出,初中語文教師的國學教育能力直接影響了教育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顯著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效果,就需要先提高教師的國學教育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充分重視國學教育,明確教師能力與教育效果之間的正比關系,并主動為語文教師提供專業成長與能力提升的機會。
在實際的提高初中語文教師國學教育能力的過程中,學校應做好以下幾點:①結合現有語文教師的國學教育水平,為他們量身定制培訓方案,有計劃性地組織國學基礎知識培訓活動,并引導他們大膽探究與創新有效的教育措施。②幫助教師明確國學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督促語文教師重視國學教育。③推行集體備課制度,為語文教師提供共同商討國學教育方法及分享國學教育經驗的機會,以便利用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推動教育效果的明顯提高。④制定獎罰分明的考核制度,對語文教師的國學教育效果進行定期考核,并結合考核情況給予一定的獎懲,以推動教師更加盡心地工作及努力提升自我。⑤為語文教師提供到國學教育示范機構學習與觀摩的機會,使得他們能擴大眼界、借鑒他人之長,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注入新活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傳承與廣大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了解國學教育的價值,積極探索國學教育的有效措施,借助激發學生興趣、做好平價與指導、創新教學方法及提升自身能力等方式,不斷提高國學教育的效果,最終順利實現國學經典的有效傳承及學生素質的普遍提高的目標。
[1]揭開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的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7(6):155.
[2]張海峰,郝亞莉.初中語文課本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11):53.
[3]鄧朝陽.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國學教育的思考[J].科普童話,2015(25):2.
[4]李芳.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國學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5):66,128.
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