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忠新
(江西省九江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江西九江 332000)
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改善對策分析
游忠新
(江西省九江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江西九江 332000)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新課改的標準越來越高,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視。目前,教育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圍繞學生學習成績展開教育活動,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以培養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過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與之相關的改善策略。
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改善策略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學生學習狀態較為緊張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此階段的學生會在壓力的影響下形成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指導,那么就會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心理教育作為當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品德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只有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以最佳狀態去適應社會的發展,進而在社會中發揮自身的最大價值。
高中階段是學生以往學習的總結期,也是面臨高考的重要時期,此階段的綜合成績將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發展,因此,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容易在受挫后形成心理負擔。而現階段的社會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只要學生在成績方面有些許波動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如成績好的學生時刻都處于精神緊繃狀態,一刻都不得放松,久而久之就會給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并在考試過程中會較為緊張,不利于正常水準的發揮。而成績差的學生就會對考試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害怕考試,導致棄考現象頻臨發生。此外,學生平時的學習任務非常大,父母對其期望過高,造成學生精神負擔,長期在大腦較為緊張的狀態下會使學習效果適得其反,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很高,不能正確對待自身家庭經濟水平,容易造成自卑心理。在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程度上的提高,其整體消費質量也相對發生改變,而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所花銷的費用與家庭實際情況不能成正比,盲目攀比,極容易產生心理失衡現象,對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負擔。
高中階段是學生情感發育的關鍵期,其情緒較為敏感且容易沖動,同時對異性之間的關系沒有適度的把握能力。此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很多學生都會在網絡世界的誘惑下而迷失自我,經常會把自己的情感表露在網絡上,進而忽視了現實中真正的情感,如對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以及朋友之間的相互關愛等都視而不見,對現實中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在高中教育階段,很多教師為了督促學生把精力放到學習上而過于干涉學生的業余生活,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憤恨,還有一些教師存在處事不公行為,根據學生的家庭狀況對學生區別對待,嚴重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也很難處理,很容易在矛盾中造成彼此間的不理解,導致后期連朋友都做不成,因此,內心產生孤獨心理。此外,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造成很多家庭關系不夠和諧,使學生與家長關系越來越生疏,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高中生正處于身體、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尚未形成明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由于現代高中生更加趨于個性化,對很多事情、事物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觀察角度,進而在很多看法上表現的比較偏激,容易出現情感上的波動。另外,高中生學習的壓力較大,特別是一些中下游成績的同學,更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常常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獨立空間,不愿與其他人接觸。高中生戀愛的問題也較為普遍,很多同學一旦陷入戀愛過程便很難自拔,由于其自身思想還處于幼稚階段,容易造成誤區與心理病態。
家庭之中,由于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以致在與子女交流溝通的環節上方式欠佳,很多時候都是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的精神負擔。或是部分高中生家庭存在著很多離異家庭或貧困家庭,而此類家庭很容易導致高中生自卑感的形成,久而久之形成孤僻的性格。另外,高中教育工作中,衡量學生成績的標準仍是以期中或期末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定,而此類的高頻率考試勢必會刺激學生心理的超負荷緊張狀態,同時也容易激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最后,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習慣也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學校可以設置一些專門輔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心,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并開展一系列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雖然高中時期應該重點抓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教師和父母不要過于強調分數,適當地為學生減少學習任務的重量,使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業余時間進行情緒調整,為學生多爭取適當的閑暇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放松的狀態下避免緊張,對學生正常發揮水準有很大幫助。同時教師和家長應多給予孩子鼓勵,盡量控制自己的言語,以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教師作為知識的引導者,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學生才能在日后學習和生活中正確看待問題并處理問題。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表面事物的誘惑,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加以引導,避免過激語言和過激行為而傷到學生自尊心,在正確引導下告訴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以降低不良現象的發生幾率。
構建良好的成長環境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修養,并增加學生的法制觀念,使學生能夠在集體學習的狀態下陶冶情操,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各院校可以開展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彼此間的友誼,進而培養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教師一定要善于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對學生的不良情緒加以疏導,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此外,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應隨時與老師互相交流,通過與老師的交流來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而在現實生活中給予孩子最大的心理幫助,并為高中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網絡環境,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模式及學習模式,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全能型人才。
綜上所述,就高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問題主要由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以及情感上的壓力所形成,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視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導,并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1]金琳.淺析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J].家教世界:創新閱讀,2013(2X):72-73.
[2]盛繼霞.高中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吉林教育,2016(Z1):133-133.
[3]李麗梅.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J].才智,2015(13):197.
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103-02
游忠新(1968-),男,江西九江人,本科,中學一級物理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及高中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