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福(菏澤市委黨校山東菏澤274000)
楊式太極拳的身法和練法分析
□馬傳福(菏澤市委黨校山東菏澤274000)
楊式太極拳經過了一百五十年的發展,歷經太極拳專家們的研究,給我們傳遞了很多豐富的知識,不同的拳架練法也很是豐富多彩。正因為這樣,很多人在練習的過程中,總是找不清楚重點和方向,不知道什么是正宗的。結合這些問題,本文主要講述了楊式太極拳身法的內涵概述,并進一步分析楊式太極拳身法的特點,在文章的最后,筆者介紹了楊式太極拳身法的練法。
楊式太極拳拳架練法身法特點
楊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它是由一代宗師楊祿禪及其子楊健候其孫楊澄甫等人開發的,他們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細心鉆研,從陳氏太極拳延伸而來。他們在不違背武術的本質和基礎上,充分地保留了技擊與攻防的有關內容,編制了一套架勢優美且緩慢柔和的太極拳套路動作,這套太極拳有著淳樸、新穎的特色。傳統楊式太極拳85式為其經典代表作。在中國武壇上,楊式太極拳不僅為人們展現出強健的身體,而且在治療疾病方面做出了諸多貢獻。楊式太極拳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楊家上下祖孫三代人的影響下,太極拳從原來的秘密世襲走向了公開傳授的道路。如今已經風靡世界,且受到了諸多人的喜愛,成為了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以及精神文明進步的體現。除了楊式太極拳創始人的努力之外,楊氏太極拳本身也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它得以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下我們的太極拳已經有了陳、楊、吳、孫、趙、武這幾個大派,但是楊氏太極拳始終有著它自身獨特的旗幟以及不朽的成績。這些門派之間,既有共同點也有著各自的風格。陳式太極拳善用彈抖之力,往往有著較強的爆發力。吳式太極拳則是建立在楊式小架之上,善于利用柔化的技巧,但是也具有楊式的快、靈、直、變的特征。武式太極拳誕生于楊式和趙堡架,有著節奏緊湊,手法緊密的特點。孫氏太極拳又被成為開合太極拳,強調開手與合手的利用,有著八卦、太極、形意這些類別的特點,同時也講究進退相隨,要求動作敏捷的同時,也保持著自然的作風。趙堡太極拳講究輕、柔、平、圓,靈。這些都是六大門派各自的特點,也正是因為此,才能夠流傳下來。但是自建國之后,國家公布的二十四式以及八十八式太極拳,大多都是根據楊式太極所改編的。甚至四十八式與四十二式的太極拳也都以楊式太極拳為基礎,所以,綜合來看,楊式太極拳在我國的流傳甚是廣泛。
1.1、拳架開展大方
楊式太極拳在拳架上安排的風格甚是大方,只有充分地大方開展才能夠有助于肢體的拉長,拳架開展需要身體達到一個內外放松的狀態,舉手投足之間都要到位,衡量全家的動作是否到位,要看開展大方的程度。
1.2、立身中正安舒
所謂立身中正安舒,是指對身法的要求,太極拳的不同門派對此都十分重視。但是這一特點,尤其是楊式太極拳更為出色。早在上世紀30年代,楊澄甫先生就對身法要求提出了“太極拳說十要”。其中包含了身法與尾閭要擺正的觀點。在練功時,身法要擺正,大部分的動作都需要實現上中下三個學位的垂直,保持不偏不倚,形成一個重力垂線,身體也不能前俯后仰。要想保持尾閭中正,從脊椎到尾閭都需要垂直于一條線。如果可以做到這兩個方面,就能夠達到立身中正安舒的效果。
1.3、動作松柔緩慢
楊式太極拳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動作比較松柔緩慢,這也是楊式太極拳能夠名揚海內外的重要原因。楊祿禪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了楊式太極拳。這個太極拳其中沒有太大的發功、跳躍以及震腳的動作,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這就增加了功力的練法,也讓人們形成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大松大柔的風格,這就是所謂的老幼咸宜的健體方法。
1.4、速度均勻緩慢
一些太極門強調快慢得當,要求發力剛猛。而楊式太極拳則強調的是慢、是柔,其中的速度要保持一個均勻的狀態,不能動作忽快忽慢,架子忽高忽低,行功走架要保持速度上的均勻,這也是楊式太極拳的獨特之處。雖然一些動作可以稍快,一些動作可以稍慢,但是總的來說,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速度要均勻適當。
1.5、招式虛實分明
楊澄甫曾經在自己的“太極拳說十要”中提到,太極拳術要以虛實為第一要素,將虛實的刻畫擺在一個最重要的位置,這樣就可以分清楚虛實對于楊式太極拳的重要性。例如全身都坐在了右腿,那么右腿就為實,這個時候左腿就處于一個虛的狀態。如果全身都在左腿,那么左腿就是實,而右腿則是一個虛的狀態。虛實可以分,而后轉動要輕靈,讓自己毫不費力,如果不能分,那么邁步都會重滯,缺乏自立性,進而會被人們所牽動。楊式的85招式從頭到尾都要將虛實的度把握清晰,這種虛實分明的特點,在楊式太極拳中有著十分突出的特色。
1.6、換步逢轉必沉
在換步的過程中,講究逢轉必沉,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要突出沉的力道,不僅表現在某一個拳架的動作上,還要貫穿整個套路當中,逢轉必沉是一個十分具有規律性的表現。楊式太極拳需要打出沉勁兒才可以,如果沒有這樣的沉勁兒,那么就無法打出傳統的楊式打架的味道。這種練習也是推手過程中的彈簧勁發出的基礎。所以,逢轉必沉也成為了楊式太極拳中一個比較普遍的規律。
1.7、體用效果突出
從本質上來說,太極拳還是以技擊和防身自衛為主,楊式太極拳更是有這樣的特點。它強調的是粘連相隨,不丟不頂,講究外柔內剛。除此之外,太極拳又是以體用兼備的特征,讓自己祛病健身,延年益壽。從健身的整體效果來說,尤其是楊式的套路體現得尤為明顯。很多練楊式太極拳的人都將自己久病不愈的慢性病給治愈了,一些心腦血管病的患者甚至有的癌癥病人,也會因為練此拳而延年益壽。所以,楊式太極拳的健身功效不容忽視,這與其套路的方式方法有著極大的關聯性。
1.8、套路適應廣泛
楊式太極拳的社會適應層面較為廣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動作輕柔舒緩,且易學易練。第二,適宜不同出發點的人,有的人學太極拳是為了治病防病,有的人是為了全身健體,還有的是為了自衛。楊式太極拳可以滿足不同學者的需求。第三,它的適應面較寬,無論是男女老少,身體健康或者羸弱,甚至一些慢性病的患者,都可以進行練習。第四是楊式太極拳適合各種身體狀況的人,強者、弱者都可以進行聯系,沒有太難的動作。所以,國內外的楊式太極拳練習者也越來越多。
楊式太極拳有著獨特的健身功能,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其中的動作圓活且延綿不斷,氣韻暢通,不僅練意、練氣甚至也有練身的功效,使得意念呼吸以及動作相互配合,可以達到調節身心的效果,對于提升人體免疫力,強身健體都有極大的幫助,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也能夠得到提高與改善,具有獨特的健身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
在練習架拳時,要重視對基本功的訓練,例如脫肩、揉肘以及纏腕等等,都可以達到伸筋、撥骨的功效,進而增強身體不同部位的功能。
練好楊式太極拳,必須依據楊式太極拳身法的要求去練,(1)明楊式太極拳身法之理;(2)明師指點;(3)方法必須要科學;(4)長期堅持,持之以恒;(5)用心用腦,不斷深悟。
在進行單練時,在盤架子明白架拳中的各種基礎方法上,利用單式訓練法,例如捋、肘、靠、進和退等“母法”,以及一些子法。這樣一式一式的單練,早晨練上3000次以上,熟練之后,再換一式。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就可以達到嫻熟的技巧,順物自然。
在進行對練時,學習太極拳械。首先要讓老師指教,學會太極拳的劍、刀以及桿的套路,然后經老師或者其他人陪練,學會太極拳、太極刀以及太極桿的對練。在一攻一防和你來我往之間,逐步增強攻防的意識,提升實戰的能力。
訓練推手。要先從定步開始,經過單手推挽,逐步學活活步推手、定步推手以及散手等內容。為了進一步培養競技實戰高手,有的還可以采用散推、半塔半打的訓練,在邊推邊打以及推打結合的過程中,再逐步過渡到散打的階段。
至今,楊式太極拳已經有一個半世紀的發展歷程,經過楊祿禪、楊健侯以及楊澄甫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太極拳從最初的陳家拳一代一代發展演化成為今天的楊式太極拳。無論是從無數的文化觀念、思維方式,還是它的功能和功效方面,我們都可以深入到其中的內涵去挖掘其中最精髓的部分,剖析其發展的空間以及練就的可能。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會楊式太極拳的精髓。
[1]李康,解乒乒.楊式太極拳“提手上勢”的攻防技術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5.
[2]田耀華.“2014年第二屆北京國際武術文化節暨第十屆北京國際武術邀請賽北京國際武術與養生文化研討會”論文太極拳的教學原則與學習方法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4,08.
[3]楊祥全.洪洞通背拳:失傳的太極長拳——兼論太極拳研究的一個可能路徑[J].搏擊(武術科學),2013,04.
G852.1
A
1006-8902-(2017)-04-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