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澤蒙 張 璐 李永強(凱里學院貴州凱里556011)
高校網球異軍突起中校園文化的發展思考
□鄭澤蒙 張 璐 李永強(凱里學院貴州凱里556011)
就其精神實質而言,網球運動亮點在于人們運動中所詮釋的禮節與文明、自信與尊重、團隊協作與崇尚競技的深厚文化底蘊,正如魅力網球一道美麗的弧線劃過,萬眾矚目中掀起場外一片“無言”的驚喜與寵諾,盡將這種運動文化魅力內涵展現無疑。這些源自網球運動的文化要素同時也是加強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塑造新時代綜合人才不可多得的基礎性素材,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基于此,本文結合高校網球異軍突起的文化底蘊與文明靚點、高校網球文化與時俱進的時代所愿與發展需求、高校網球文化何以當代的構建途徑與發展思考三方面做出研究探討。
校園文化高校網球文化發展思考
1.1、高校網球的文化底蘊
高校網球現身于校園文化中,其承載主體為廣大學生,是活躍體育課與豐富課外活動學生們熱戀的“寵兒”,是生于校園興于校園,與絢麗多彩的校園文化密切貫通。這種異軍突起的體育文化形成校園獨特環境,凸顯了培養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精神的初心。高校網球異軍突起的文化底蘊由此鮮見一斑。
(1)人本理念下的“高雅文明”。
因網球運動誕生于英國宮廷,長久以來網球運動常常被冠以“貴族活動”與“高雅運動”的美譽。盡管經歷世紀的歷史洗與世人的不斷演繹,這種“高雅文明”依然傳承的生生不息。如網球比賽中人人注重禮節,不僅對球員的參賽衣著頗有講究,而且對言行舉止于球拍的使用也均有規范說法,要求球員行為舉止應具紳士風度,以禮相待,網球場上最高頻率使用的兩個詞通常是“對不起”與“謝謝”等;而網球場現場觀眾言行也需溫文爾雅、舉止文明,現場中途不得鼓掌與隨意走動,所有這些均體現了人本理念下的高雅文明。
(2)誠實守信中的“以德容人”。
誠實守信作為網球文化對球員注重培養的品質,舉手投足間均體現出“以德容人”的素養,而這種素養總是要相互的。即便是球友間業余球技切磋,也是基于彼此誠實與相互信任,由對方做出網球落點“out”或“in”的裁定,足見誠實守信在網球運動對球場品質要求的嚴謹性,網球運動對培養誠實守信的球員品質重要性也鮮見一斑。而網球技術也是基于球員直面困難、謙虛謹慎、刻苦學習的優良品質而來,則更顯難能可貴。心理素養對比賽影響尤為明顯,一場球賽身心投入中實則為一場真正的戰斗,若選手能林場發揮八成水平就已經是難能可貴的狀態了,更何況置身于“鴉雀無聲”的萬眾矚目之中了。以此網球參賽者必須要有勇于直面困難,對勝利充滿信心。特別是對技術欠佳、不如自己的參賽對手所表現出的那種大度與尊重。
(3)集體觀念上的“精誠團結”。
同時,網球運動的特色底蘊又在于對球員集體意識與團結協作能力的重點培養。即便是單打比賽,球員與教練的配合默契也可將其表現無疑。如教練一個手勢,球員便知剛才的技術錯在哪里,教練一個眼神,球員就知道下一個球落點要打向哪里。這種默契就來源于日常配合協作意識的培養。而雙打更是對這種團結協作精神的徹底展現,每一個球都需要搭檔之間的配合相通,始終以正確的心態鼓勵、尊重同伴,即便因同伴失誤而丟分,也不因此而相互抱怨,而是相互鼓勵拼好下一個球。
1.2、高校網球的文化靚點
高校網球特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靚麗風景,逐漸描繪出高校校園文化的時代藍圖。是承載大學的天空,反映大學生所特有屬性的價值取向、觀念思想及行為規則的一種時代文化新形態。為我們所致力倡導的綜合素質教育與系統終身體育提供了更為廣闊豐富的發展空間。探究其鮮明的文化靚點,又使我們得以窺視其同屬意識形態領域的三大特色:
(1)是一種重構物質文明的校園文化。
相對而言,網球活動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表現形式,擔負著大學生逐步自我完善、演繹自我發展歷程的重構使命。得益于網球運動兼具一身的運動趣味性與運動量可控性,大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往往很高,一場球下來,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數公里跑步的運動量。另外,網球運動隸屬隔網距離對抗,無直接性肢體接觸。可避免類似籃球不必要的對抗傷害,讓學生充滿樂趣的同時又增強了自身體質。關鍵一點,可讓大學生通過網球運動科學掌握身體鍛煉的系統方法,養成全面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與終身體育實現對接,為培養綜合型人才打下基礎。
(2)是一種突出精神建設的校園文化。
同時,網球運動所固有精神屬性又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大學生精神建設領域。網球運動所表現果斷勇敢、協作團體、拼搏向上的競技精神,以及團隊精神與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精神等無一不折射著人類文化的精神光華。高校的網球文化又作為一種獨特的制度文化,對創新高校精神建設做出獨到的擔當。網球運動固有的比賽規則與比賽制度,本身就作為一種約束與規范進行著競技精神的鍛煉培養,它以嚴格而細致的規則創設出為雙方競爭的嚴謹公平條件,也以誠信守則的品質夯實了大學生日常道德規范。
(3)是一種提升行為規范的校園文化。另外,網球禮儀對球員于觀眾做出了行為規范,潛移默化中將對大學生行為素養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中國歷朝歷代皆將禮儀行為視為至高無上的追求。“尊重球場在于尊重一切”的網球運動行為準則詮釋了規范的真正含義,也體現了“卓爾不群”的高雅行為風范,它具有超乎想象的感染力,滲透并促進著大學生的行為群體文明建設。
2.1、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中國的網球運動可謂“雄姿英發”,呈現出勃勃生機。2004年孫甜甜與李婷奪得雅典奧網女子雙打冠軍,來之不易的這塊金牌承載多少運動健兒的喜與淚,舉國歡騰之下,我國網球運動得到了空前重視,也贏得了空前的發展;2006年晏紫與鄭潔也喜登澳網與溫網女子雙打冠軍領獎臺;2010年鄭潔與李娜分別打進四強,李娜同時排名世界前十的球員;2013年7月彭帥喜獲溫網女雙冠軍,實現首個冠軍大滿貫;同年10月奪得年終總決賽女雙冠軍,創造亞洲歷史;2014年彭帥女雙世界排名第一。伴隨這些榮譽喜極而來的是國人對網球盛況空前的熱寵和我們網球運動的強勢發展,特別得到高校大學生的空前熱戀。因此,建設高校的網球文化是尋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必然的發展結果。
2.2、順應運動普及的需要
2004年,首次中國網球公開賽在隆重北京舉行,短短的4年時間,已經發展成最具影響力的賽事冠名全亞洲。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喜愛、認識網球,舉國之下大型的網球普與推廣已綜合鋪開。每年以40%增長速度,譜寫著中國網球發展新篇章。在網球運動普及推廣之下,學校群體效應的能量再次振奮了國人。尤以各大高校網球普及最廣,規范化的室外網球場幾乎覆蓋所有大學校園,并專設網球體育課,選擇重點網球課程大學生也呈連年陡增的景象。伴隨高校網球運動的全面加強,營造出時代大學體育教育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在如此吸人發展的推促之下,構建起高校的網球文化則更先必要。高效通過對網球文化的全面構建,可以更加活躍高校網球運動,為進一步促進在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創設更良好條件。
2.3、順應素質發展的需要
網球運動對大學生的觀念思想、行為意識和能力培養存在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網球運動通過無比豐富文化底蘊將大學生的觀念意識、道德規范、行為標準與能力素養緊密相融,相對于大學生可塑性強的時代特征而言,建設高校的網球文化必會進一步形成積極性的促進作用。同時,參與網球運動,可以全面培養在校大學生的領導組織能力,并基于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大學生完善人格的形成與情感價值觀的進一步端正,為真正培養新世紀合格市場人才打開教育之門。因此,建設高校網球文化是順應大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網球文化建設越見成效,網球文化的底蘊對大學生的品行、性格與行為舉止的影響力就越大。時代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所具備的高雅文明與誠實守信、團結協作與自信果敢等品格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并在社會的積極響應中,促進我國全民素質的整體提高。
3.1、以師資建設為先,提升高校網球文化向心力
要對高校網球師資隊伍建設予以高度重視,當務之急在于執教師資力量的進修培訓力度,出臺相關政策積極鼓勵倡導在職進修,不斷提高應有的學歷層次,確保其專業水平與專業能力堪當實踐教學。要堅持教學與科研“相提并論”的原則,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師的科研能力,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展開業務實踐與理論交流,培養其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與創新技能。特別加強師資力量的專項運動理論探討、轉變執教觀念,力爭最短時間落實師資梯隊建設,以此全面提升高校網球文化向心力。
3.2、以設施建設為實,提升高校網球文化凝聚力
網球場地要做到數量增加,質量加強。場地建設是我們網球運動不容忽略的硬件設施,擁有充足的基礎設施是開展網球活動的基礎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育素質,提升大學生網球學習興趣,增進當代在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物質文明保證。因此,各高校必須引以高度重視,要轉變觀念,運籌帷幄,廣渠道、多形式做好資金籌集工作。為高校網球運動的全面普及與推廣爭做積極不懈的努力。
3.3、以興趣培養為要,提升高校網球文化感染力
作為高校學校應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做好宣傳,如校園廣播、校園網絡等,在大學生中切實做好網球運動相關知識、運動技能與價值的輿論導向,以正確的引導積極培養大學生投身參與的興趣,以此提升高校網球文化的感染力。
3.4、以教改優化為重,提升高校網球文化發展力
必須更進一步增加網球課程的開課率,進一步增加以網球運動為實質內容的體育相關課程教學,確保網球運動的教學課時充足豐富,在此基礎上增設一定的網球選修課與體育必修課,讓網球運動早日進入高校的體育課堂。
[1]陳勇.探析網球運動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原因[J].山東體育科技,2005,4(3).
[2]梁高亮,劉鐵.關于中國網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1.
[3]呂立功.高校網球文化對普及網球運動的影響[J].聊城大學學報,2009,22(3).
[4]尹建平,吉向陽,段書峰,李彥慶.網球教學中多球訓練法的運用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0,23(1).
[5]曹靈,李明.我國大中小學優秀體育后備人才一體化培養模式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8).
[6]張軍平.湖北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6).
G845
A
1006-8902-(2017)-04-SY
鄭澤蒙(1986-)男,山東日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