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青云
“互聯網+”時代中學檔案工作探索
文/陳青云
“互聯網+”時代中學檔案管理呈現出載體虛擬化、信息集成化和管理網絡化的特點。因此,應堅持系統、動力和整合的原則,做好“互聯網+”時代中學檔案工作。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學檔案信息資源在互聯網背景下體現出了不同于傳統紙質檔案新特點。
1.載體虛擬化。中學檔案信息資料可以借助信息媒介和虛擬平臺實現管理,改變了傳統紙質檔案管理的手工操作模式,為中學檔案信息資源的加工、處理和服務提供便捷。
2.信息集成化。通過“互聯網+”檔案模式,可以實現面向所有師生等廣大不同的受眾群體的檔案信息資料的收集和網絡管理。檔案管理人員從不同角度實現對中學檔案資料的研究、管理。“互聯網+檔案”使檔案信息資料呈現出要素集成和動態開放于一體的新特點。
3.管理網絡化。“互聯網+”解決了傳統中學檔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將中學教學、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檔案資源實現網絡互聯互通,提升了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檔案管理工作由檔案信息的收集、鑒定、整理、保管、檢索、利用和統計等基本環節構成。將“互聯網+”模式引入到檔案管理工作中,應遵循如下原則:
1.系統原則。“互聯網+”檔案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支持,而“大數據”又需要占用海量信息資源。這就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將系統原理應用到新時期檔案管理中,體現檔案管理的“全宗”。對收集、整理的各種檔案資料按照中學檔案特點進行系統分析、研判,從各種數據類型的檔案信息中收集有價值的信息內容。
2.動力原則。管理學中的動力原理是指在管理過程中既需要強大的內生動力,也離不開有效的外在動力驅動,包括精神、物質和信息動力。“互聯網+檔案”模式下的“物聯網”思維的深化和拓展作為推動中學檔案模式的轉變和管理創新,其實就是在不斷吸收先進的檔案管理方法和模式基礎上,不斷提升中學檔案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過程。
3.整合原則。管理學中的整合原理是在實現整體目標的前提下進行工作分工,并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再形成有效整合。“互聯網+檔案”中的“云計算”技術則充分展現了整合原理。“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數據庫和虛擬化技術將檔案管理中的不同任務進行分解和整合,檔案管理者可以將海量信息輸入到檔案管理軟件中進行有效“整合”,而檔案查詢者則可以通過輸入關鍵詞就可以將“全宗”中的相關信息呈現出來,滿足便捷查詢服務功能。
“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包括中學檔案管理在內的傳統行業都在尋求“觸網”的突破口,搭上互聯網發展的“順風車”。因此,中學檔案管理應積極尋求“互聯網+”時代檔案工作面臨的新形式和新變化,在實際工作中大膽探索和創新,推動檔案管理和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既做好檔案管理和開發工作,也為廣大師生和教學活動提供優質服務。
1.培育檔案管理人員綜合素能。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手段深刻影響檔案管理模式和發展方向,“互聯網+檔案”成為中學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但不是單純地將互聯網技術與檔案相加,需要具體從事檔案管理工作的人員,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互聯網意識,培育互聯網思維。中學檔案管理工作定位要從重保管向重開發利用轉變,著重要培育檔案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檔案管理人員運用新網絡媒體技術的行動自覺和思想自覺。
2.推動檔案存儲介質的“紙電”并存。數字化是適應“互聯網+”時代中學檔案工作的重要舉措,需要推動檔案存儲介質由傳統的紙質向“紙電”并存,更加注重數字化方向轉變。把紙質檔案通過信息網絡技術予以存儲起來,通過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中學檔案的管理數據化、集成化。此外,要拓寬檔案收集范圍,由傳統的條線分割向匯總整合轉變,打破檔案信息的“信息孤島”,通過互聯網運用和數字學校建設實現檔案資源的合理整合和資源共享。
3.積極建設中學特色檔案數據庫。數字檔案的建立是中學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關鍵。針對中學檔案單純以紙質檔案為載體居多,檔案信息資源的加工和利用程度不深等問題,實現中學檔案的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滿足“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要,需要將傳統的紙質檔案載體轉化數字化檔案,建立教學管理檔案數據庫、科研檔案數據庫以及示范校建設數據庫等一個個特色檔案專題數據庫,提升檔案管理和應用效率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