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儲岐
為黨建插上信息化“翅膀”
吳儲岐
在“互聯網+”風靡各行各業的今天,以信息化、網絡化的方法推進從嚴治黨、加強黨員教育、更好地服務黨員,是我們黨與時俱進的體現。
2012年6月30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舉行的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共產黨員手機報開通儀式上啟動按鈕,正式開通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共產黨員手機報。5年后,共產黨員網注冊用戶830.3萬、日均獨立訪問人數26.8萬,成為黨員教育的旗艦平臺;共產黨員電視欄目收視率穩居全國衛星頻道同類欄目前列;共產黨員手機報每個工作日面向全國332萬名基層黨員干部發送,以“小窗口”展示“大世界”。
信息技術發展一步,黨建工作信息化就跟進一步,不斷助力偉大工程。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積極探索創新,穩步推進黨建信息化建設。中組部制定實施《2016—2020年全國組織系統信息化工作規劃》,全力推進全國黨員管理信息化工程;開通共產黨員微信易信公眾號,訂閱用戶超過1500萬,成為名副其實的政務公眾號“第一大V”,與共產黨員網、電視欄目、手機報等形成系列平臺;依托共產黨員網,建立全國黨建網站聯盟和黨性教育示范基地網上展館。目前,全國建立黨建網站2萬多家,開辦黨員教育電視欄目(頻道)1900個,開通黨員教育手機報6900個、微信易信公眾號2.6萬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完成中央平臺、地方平臺和70多萬個鄉村終端站點的改版升級。
信息化手段的大量運用,開辟了基層黨建工作新陣地,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上網用網越來越成為一種習慣,黨建信息化平臺越來越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平臺,成為廣大黨員和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家園。
2017年2月,國內最大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開通了“黨課隨身聽”頻道,“習近平重要講話百日學”節目上線7個月,播放次數超過1800萬,成為最火的節目之一。各地各部門堅持以用為本,把信息網絡技術融入黨建業務,線下與線上、“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使基層黨建從現實世界擴展到網絡空間,極大拓展了黨的工作覆蓋面。
宣傳形式推陳出新,文字、圖片、動漫、微電影、微視頻等形式直觀生動地展示黨建成果。現在,家里電視可放黨建節目、手機電腦可查黨建信息、戶外大屏可看黨建新聞,黨員群眾能時時處處聽到黨的聲音。教育培訓靈活多變,網上課堂越辦越火、“永不下課”。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共產黨員網等系列平臺開設專題、專欄、專網,打造“全天候、開放化、菜單式”的權威學習平臺。
近幾年,每逢元旦、七一等重要節日,廣大基層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都會收到來自中組部的手機祝賀短信。黨員、群眾如果想了解黨務工作、咨詢黨務政策、反映意見建議,只要拿起電話撥打“12371”黨員咨詢服務電話,即可連線組織部門。許多地方通過整合基層黨建信息化平臺和網上民生服務平臺,在線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回應群眾民生訴求,滿足群眾辦事需求,拉近了黨員、群眾與基層黨組織的距離。
創新驅動需要技術引領。以量化分析、實時分析、智能分析為特征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理念、方式、載體、機制提供了新的機遇。各地各部門積極運用新技術,推動基層黨建信息化工作探索創新,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精準化邁進,為“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開辟出新的試驗田。
一些基層黨組織通過信息化平臺安排支部活動、創意組織活動、創建黨建品牌,進一步增強了黨的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天津黨建”數字化平臺設置“組織生活”管理系統,探索組織生活新形態,基層黨組織可直接了解所屬黨支部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貴州省貴陽市等地運用大數據的自流程化提醒功能,對黨支部未按期換屆,黨員未按時交納黨費、未完成培訓學時、未按要求參加組織生活等進行督促提醒。
大數據時代,以數為據。黨建工作開展得怎么樣、效果如何?網上留痕,數據說話。一些地方依托黨建信息化平臺,探索建立基層黨建工作規范運行、工作紀實、監督檢查、科學考評機制,讓基層黨建有了“計劃表”“流程圖”“明白賬”。北京房山區“黨建智慧管理平臺”,對各基層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重大事項決策、重要組織活動等進行文字、圖片和視頻紀實,實現對基層工作的有效監督和可視化管理。
實踐不停歇,創新無止境。推動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體現的是全面從嚴治黨在工作理念、思維方式和路徑方法上的守正出新,需要從加強黨的領導、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根本點出發,用好用活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黨建工作信息化、科學化水平。
(摘自2017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