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南
(浙江財經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政企價值鏈協同的區域物流體系構建
楊炳南
(浙江財經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指出目前我國許多區域內價值鏈協同發展滯后,特別是受行政體制門檻約束,政府之間、政府與企業主體之間較難構建協同合作的良好格局,區域內部競爭仍比較激烈,在物流平臺、交通基礎設施、物流發展機制等方面較難實現有機聯動,不利于構建完善的區域物流體系。然后基于政企價值鏈協同的視角,從組織體系、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構建區域物流體系的對策建議。
政企價值鏈;價值鏈協同;區域物流體系
隨著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和普及,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滲透,我國區域內諸多產業間的融合之勢非常迅速。作為基礎性的新興產業,物流業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的融合發展也備受關注。從融合模式來看,當前我國許多區域(如長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等)物流業在供應鏈上的融合多為企業之間的業務協同,而在管理協調、技術協同等方面較為薄弱,真正的價值鏈協同體系未能有效構建起來。同時,由于各地行政體制的門檻所限,價值鏈協同活動也受到政府的過度干預而較難有效開展,降低了物流運行效率,不利于構建完善的區域物流體系。這些問題必須得到各地政府的足夠重視,爭取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途徑予以破解。
價值鏈協同理論是系統科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價值鏈協同研究的重點是,當價值鏈上下游各個節點同價值鏈外部資源進行交換時,如何借助內外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來實現價值鏈上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價值鏈的協同整合,能夠促進企業共享資源,降低運營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政企價值鏈協同,則是政府與企業以實現合作共贏為目的,依托價值鏈開展各類業務協同活動?;谖锪髌髽I的政企價值鏈協同,涉及到配送、倉儲、加工、運輸、信息、人才等各種物流相關服務,我們認為應在第五方物流(5PL)體系下實現。第五方物流體系,是為其余四方提供物流人才培養和信息支持的體系,是為供應鏈物流系統優化、供應鏈資本運作等提供全程物流解決方案服務的體系。在大力倡導創新驅動的背景下,物流企業的運作、物流活動的開展,都要有廣泛的信息資源參與和人才供給,因此價值鏈的協同也要在第五方物流體系下,不斷實現內外功能的融合。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等各項創新產業的大力發展,我國各級政府與企業組合成利益共同體,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也需要企業與政府的共同參與。我國政府部門要結合物流企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做好區域物流產業規劃。制定科學、可行、合理的區域物流發展戰略,既要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又要與其他產業相協調,建立資源互補、管理并進的戰略伙伴關系。物流企業在政府引導下,積極主動配合搭建物流科技平臺,整合區域物流價值鏈的各個節點,讓科技創新成為區域物流發展的主動力。運用價值鏈協同理論,創新商業模式,有利于優化區域物流資源的配置,提高區域物流的效率,對我國區域物流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價值鏈協同要求政府加強服務創新,政府創新服務職能的強化有利于政企的協同創新。作為創新服務的引領者,政府不僅要加強區域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加強物流創新人才的培養與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推動物流創新與價值鏈協同發展,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契機,提高區域物流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一方面,加強政府創新服務的落實。政府的創新服務必須落到實處,才能實現協同管理,發揮政策創新與制度創新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物流企業接受創新服務的積極性,解決區域物流企業發展內在動力不足的問題,為區域物流體系建設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與環境保障。
價值鏈協同要求區域物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從而助推價值鏈資源共享。發揮價值鏈的作用要從市場入手,市場需求量直接影響到區域物流的發展,市場需求對區域物流技術創新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深入挖掘市場需求,有利于提升區域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推動智慧交通、物聯網技術等技術在區域物流領域的應用,整合物流資源,激勵企業創新,全面提升區域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參與,從政府層面、企業層面進行分析,探究政企價值鏈協同視角下我國區域物流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
4.1 政府層面
從整體來看,缺乏中長期區域物流發展規劃,資源協同效應不夠強大。我國大部分地區區域物流規劃不完善,行政劃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區域物流的整體性,導致政府與企業的協同效果不明顯,區域物流的基礎設施協同效果也偏低,不僅浪費了物流資源,還加劇了企業區域競爭,導致我國區域物流的整體競爭力不強。此外,還容易產生區域物流設施重復建設的問題。
從行政劃分來看,行政劃分一直是抑制我國區域物流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多頭管理與行政劃分約束了我國區域物流的發展,政府各個部門與企業缺乏有效溝通,協同作用低效,導致我國區域物流的綜合性水平、社會服務性水平偏低。此外,市場準入條件也影響了政府的執行效率,無論是信息的規范度、透明度,還是信息的潛規則都束縛了區域物流企業的發展。行政隸屬關系的不同,導致各個區域的政府部門只考慮區域的局部利益,而不顧全國的整體利益。
從投資環境來看,區域物流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方面,區域物流投資環境自身的差異性,導致物流投資環境復雜多變。另一方面,我國區域物流的配套服務不健全,難以引進高水平的物流企業。
4.2 企業層面
區域物流企業的效率低是我國物流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全國區域物流的不協同發展,浪費了良好的物流基礎條件,降低了我國區域物流基礎設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擁堵的概率與時間。
區域物流的監管步伐慢于企業發展步伐。隨著電商與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區域物流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區域物流的監管步伐較為緩慢,慢于區域物流企業的發展步伐,導致我國區域物流企業容易出現惡劣的競爭行為。
區域物流企業信息不暢通。我國區域物流體系的不協同也導致了信息不通暢,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還沒有實現與物流企業信息應用的無縫對接。雖然政府部門與企業在區域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基礎設計的有效性、真實性以及及時性仍有待提升。在區域物流信息整合層面仍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如何協調,二是數據的口徑與標準是否一致。這兩大問題直接導致了在物流價值鏈整合過程中因信息流通不充分、信息不對稱而降低物流運作效率。
基于第五方物流體系下的政企價值鏈協同視角,構建功能完備、渠道暢通、要素充分的區域物流體系,是實現政府和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證,是區域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區域物流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動力。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5.1 完善政企價值鏈協同的組織體系
在價值鏈協同的過程中,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可以通過市場合作來提高運行效率,而政府的參與使得供應鏈運行變得更為復雜,必須借助一套完善的政企合作組織體系,有效協調政企關系。
(1)構建有序的政企合作組織框架。從區域來看,無論是港口物流還是公路鐵路物流等方式,各地“孤島”式的政府決策已不再適用,建立區域一體化的政企合作組織體系,是構建新型區域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商剿鳂嫿▍^域性的物流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區域內各個行政主體之間以及政府同企業合作的各項事務,協調各地政府的功能職責,并引導企業有序參與價值鏈協同活動。
(2)建立健全跨地域合作協調機制。物流活動離不開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支撐,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也離不開有序、暢通的基礎設施支撐。因此,要建立健全跨地域的大項目協調機制,促進道路基礎設施、信息設施等實現區域間緊密銜接,構建起區域性、整體性的配套體系。應積極構建公平公正的區域合作機制,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促進全區域物流活動的高效開展。
(3)加強行業協會的服務支撐。為了更好地促進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建區域物流體系,應合理搭建物流行業協會,承擔不同合作主體之間的橋梁功能,加快推進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與交流。同時,依托行業協會主動開展相關調研,為政府出臺區域物流體系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5.2 推行技術創新協同管理模式
創新,是政企價值鏈協同的關鍵所在,也是完善區域物流體系的重要角度。應堅持創新驅動戰略,特別是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方面做足文章,健全技術創新的協同管理機制。
(1)加快實現物流體系的大數據共享。依托大數據,從資源要素共享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對區域物流運行的數據進行有序整合,突破價值鏈上的各種“數據孤島”,是當前充分挖掘區域物流數據資產價值、加快促進物流業轉型的先進模式。各級政府應從頂層設計上加強該方面的規劃設計,搭建功能完備的大數據平臺,促進區域物流體系的大數據全面共享。
(2)積極完善物流信息服務載體功能。應重視物流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積極整合現有公共服務資源,搭建標準化、網絡化、一體化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推進政企之間、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資源無縫對接。
(3)順勢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在開放發展理念指引下,物流業的開放發展是重要突破口。應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支持區域跨境電商項目建設,以跨境電商為引擎,有效破解物流效率和成本方面難題,推進區域各地的物流業務與物流利潤同步快速提升。
5.3 健全市場化的協同發展機制
政企價值鏈的協同、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應以市場化為原則,即實時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積極通過市場行為有序開展價值鏈協同活動。因此,在區域內應健全市場化的協同發展機制,做好面向大市場的制度體系保障。
(1)積極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應針對區域內政企不分、合作主體權益分配不明晰等問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利益分配機制,在政績考核、利益分享、風險分擔、利益補償等方面積極引入市場化理念。并積極創新利益分配辦法,在價值鏈協同過程中尋求更加客觀公平的利益均衡點。
(2)全面推進區域一體化整合行動。完善區域物流體系,應在區域一體化的框架下進行
。
因此,區域內各級政府應打破行政邊界,營造開放、一體的新環境。區域內各地之間應探索構建物流發展的研究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等平臺,并探索跨行政的財政支持機制。應探索建立區域一體化的治理機制,共建一體化的決策、執行與管理組織,推動制度一體化建設,確保區域物流體系的建設擁有區域一體化的制度支撐,合理解決現有行政體制下區域物流體系建設的體制矛盾。
[1]劉維林.區域物流系統與經濟增長的動態耦合機理與實證仿真[J].經濟地理,2011,(9):1 493-1 498.
[2]閆敏.基于大數據的電商物流價值鏈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24):49-50.
[3]陳建鑫.基于價值鏈理念的供應鏈物流效率研究[J].物流技術,2014,(23):366-367.
[4]周興建,黃少南.互聯網+物流的價值鏈分析與重構[J].ECommerce Letters,2015,(2):26-30.
[5]郝玉龍.基于共生理論的制造業與物流業的互動發展研究[J].物流技術,2011,(5):27-30.
[6]Chen Y,Chai Y,Li X,et al.A novel transaction financing model towards electronic commerce[C].The 2012 4th Electronic System-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Amsterdam:ESTC,2001.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Government-enterprise Value Chain Collaboration
Yang Bingna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In this paper,w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alue chain collaboration in many regions in China which restric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enterprise value chain collaboration,we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build the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market mechanism,etc.
government-enterprise value chain;value chain collaboration;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F252
A
1005-152X(2017)06-0030-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6.009
2017-04-20
楊炳南,男,上海人,浙江財經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