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靚靚 (遼寧大學藝術學院 110034)
遼南皮影戲中的音調特征淺述
劉靚靚 (遼寧大學藝術學院 110034)
皮影戲是我國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在不同地區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別,遼南皮影戲又叫蓋州皮影戲,是皮影戲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類別。本文對遼南皮影戲中的音調特征進行分析,旨在加深對遼南皮影戲的了解。
遼南皮影戲;音樂;音調特征
遼南皮影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皮影戲起源于西漢時期,又叫做“燈影子”,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有研究表明,我國的所有戲曲種類基本都是起源于山西的秦腔,而秦腔起源于皮影,因此皮影戲可以說是中國一切戲曲藝術的源頭。遼南皮影戲始于公元1585年,創始人將遼南皮影戲帶到遼河河畔,此后開始發展,給人們生活帶去了極多樂趣。每一種地方戲曲的唱腔、旋律都與當地的民歌、說唱音樂等有緊密聯系,或者更多的時候是從這些內容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受到其他地方戲曲藝術的影響,將其他地區的戲曲藝術與本地的音樂風格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得藝術的音樂風格更加多元化。遼南皮影戲中的音樂就體現出皮影戲以及遼南地區的音樂文化特征。
遼南皮影戲的音樂、唱腔十分豐富,有很多唱詞類別,比如三趕七、硬唱、七言句子、五字錦、十字錦等,有五種不同的板式,比如大慢板、慢板、流水等。遼南皮影戲的弦掛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有濃厚的影味,同時還帶有十分強烈的感情色彩。遼南皮影戲分為北派和南派兩類,不同的派別其音樂特征也不相同。
北派影調是在流口影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影調藝術,結合了關內的影調和遼南地區其他民間音樂的藝術特點,是一種戲劇性音樂唱腔。這種唱腔的戲劇性主要體現在北派影調建立在板腔體唱腔體制上,有一個基本的曲調作為基礎和“種子”,并且通過板式的變化以及節奏旋律的變化,獲得一種變奏式行腔模式,從整體上可以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感覺,同時,在音樂變化的過程中又能給人帶來一種比較強的情緒變化。
北派影調是一種擁有一個上、下句的基本句式的強調,其旋律具有一定的規律,或者說旋律進行過程比較平緩,整個音樂的旋律結構也比較工整。在音列上,主要為五聲,比如北派影調女腔的七字賦中,可以聽出十分清晰明顯的徵調式和十分“干凈清爽”的五聲音調,整個旋律十分優美流暢。在北派影調中,其唱腔還屬于比較急的快板類,表達的情緒很重要有急躁、憤慨,通過音樂的急速處理,給人帶來一種感人心魄的戲劇性力量,在旋律的進行過程中,也經常伴隨著很多幅度較大的跳動,比如快板起板時的閃板、節奏上的切分等。
在南派遼南皮影戲的發展過程中,其唱腔旋律受到外界的影響比較少,融合了本地的很多音樂,風味比較獨特,曲調十分淳樸、清秀,尤其是女腔,帶有十分鮮明的特色,自成體系。就曲體來講,遼南皮影戲南派的曲調唱腔中還保持了單一樂段的民歌式曲體,這種曲調的旋律主要體現在節奏、旋法等方面。南派遼南皮影戲的唱腔節奏十分平穩,不急躁,板眼平整平順,在旋法上,很少有生硬的旋律,一般都使用比較流暢的音程來表達。同時,南派唱腔在大跳之后一般都會方向平穩地運行,給人一種自然和諧的感覺,但是在北派唱腔音調中就很少看到這樣的過渡,一般北派的音調是在大跳之后繼續同向進行的,有時候給人帶來一種比較緊迫的壓抑感。
特性音調指的是遼南皮影戲中的特殊的音調,能夠反映出民間音樂文化的旋律片段,是結合當地的音樂文化藝術產生的一種音樂形式,這些旋律片段出現在皮影戲的音樂體系中,可能是一個片段,可能是一個樂節,也可能是一個樂句,繼承了遼南本土音樂的純真,帶有一定的標志性,將遼南皮影戲與其他地區的皮影戲的音樂藝術區分開來。在遼南皮影戲中,帶有特性的音調一般出現在樂句的末尾,下面還是分別從遼南皮影戲的北派和南派出發進行分析。
在遼南皮影戲的北派唱腔中,七字賦基本句結構十分常見,在收尾的時候有一定的規律,而且體現著比較濃郁的地方風情。例如對于一個D五聲徵調式的調性色彩,在下句收尾的時候,主音出現的時候一般是由上方的二度音引出來的,而且在這之前一般會有宮音與羽音構成的小三度音程,這種結構可以凸顯出女腔發出的委婉優美的聲音,而且這種唱腔繼續發展的可能性有很多種。對于男腔而言,七字賦的收尾音調也有一定的特征和規律,而且體現出十分明顯的地方音樂特色,比如某一個譜例中,在男腔的第二句首尾,出現了一個具有定性意義的特性音調,這個音調中的因素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靈活變換的,固定的旋律體現在“re”音與之前的dol音的關系上,從dol發展到re,是男腔首尾的一個固定格式,而且這種格式給人一種上揚的感覺,不穩定,或者說,可以將其看成是一種開放式收尾,具有獨特的標識。男腔音調的收尾和女腔音調的收尾正好是相反的,一般女腔音調收尾的的時候會結束sol與之前la音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比較完美的、收攏性的收尾,但是男腔的收尾不固定,由于在la音之前收尾,所以導致結尾變成了開放式。
遼南地區的音樂,從豪放到溫婉,將多種風格的音樂混合在一起,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聽覺感受,這些音樂特征應用到皮影戲的音樂中,讓遼南的皮影戲變得更接地氣,更有地方風情。前文提到,遼南皮影戲的南派唱腔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小,與地方音樂的結合比較多,所以在南派唱腔中體現出的地方性音調更多,南派唱腔中的音調特性主要體現在旋律的進行以及樂段的收尾過程中。在南派女腔中,最主要的是唱腔閣旦腔,這種唱腔中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以兩句極具民歌性的旋律進行和收尾。例如某個譜例中,第一次出現在音調中的樂段上下句結構是這個曲調的“種子”腔調,之后的腔調中對這個結構進行重復,而且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輕微的變動,但是主要的旋律結構通常不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句式末端出現的強調旋律,具有固定性。比如某個譜例中的上句的末端強調,對于整個曲調的旋律來講,首句落音為唱名la,但是在唱到la音的時候,前面幾乎都是si音,而在si音之前,基本都是re音,在si和re之間省略了dol音,因此形成了調式的變化,甚至還可以理解為在這一部分的進行中,對調式色彩做了暫時的調換,這種調換讓音調變得比較柔和、清秀。再看下句的末端音調,無論在節奏上有什么變化,其音高的變化行進過程都是固定的,整個旋律具有十分強烈的宮調色彩,而且宮調色彩占據主導地位。唱名mi是確立宮音的關鍵,在五聲調式中,大三度可以確定一個調式,所以唱名mi在下句收尾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下句中的宮調色彩與上句中的偏商調色彩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前后對照呼應,豐富了人們的聽覺感受。
另外,有的旋律也出現較多小六度,比如某個譜例中,有好幾處都出現了小六度,小六度在行進的過程中有一種爽朗、豁達、和諧的感覺,這也是東北地區民間音樂中的一個特性,是一個比較核心的風格特征。再比如小東腔,是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女腔唱腔,這個牌子的唱腔本身具有十分明顯的特色,其特點體現在曲調的上句落音在mi這個唱名上,下句的落音在re這個唱名上,這樣的落音關系不能將曲調明確歸類到某一個調性中。就這個例子來講,上句的mi結尾使得音樂偏向角調式色彩,整體比較柔和、溫婉,下句的收尾則從整體上偏向商調式,這個色彩比上句的色彩更加柔和,十分適合女腔的演唱。這兩個樂句的句末,在音調上有很多相似的私房,基本都是五聲調式的下行級進落音,但是整體的旋律起伏性較大,氣息延長得比較長,帶有十分濃厚的地方風味。
綜上所述,藝術的發展是不斷變化、不斷更新、不斷傳承、不斷融合的過程,每一個地方的戲曲唱腔都有獨特的藝術特點,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會在本體藝術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藝術流派、藝術形式,體現出融合性。遼南皮影戲的音調唱腔,一方面體現出皮影戲的音調特征,另一方面又結合了當地的音樂藝術特征,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在遼南戲南派影調唱腔藝術發展過程中,受到外界的影響并不大,因此這種皮影戲的唱腔基本保持了原來了面目,簡潔、清秀,而且在曲調結構上也與民歌曲調比較相似,具有十分濃厚的地方色彩。
[1]郭紅喜.淺析遼南戲唱腔旋律的音調特征[J].北方音樂,2015(24).
[2]閻姝宏,陳燕.遼南皮影音樂的特點及其土壤作用[J].藝術研究,2010(04).
[3]達妮莎.遼寧皮影戲的源流[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4).
劉靚靚,女,1981年初生,遼寧阜新人,漢族,大學本科,現任職于遼寧大學藝術學院,講師,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