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濤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621000)
探討高校中國畫教學中的文化缺失現象
羅 濤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621000)
中國畫藝術中滲透了中華全統文化的魅力,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夠在觀看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見,中國畫作為中華燦爛文化的瑰寶可以發揮出極大的功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普遍高校在進行中國畫教學的過程中都出現了文化缺失現象,這對于學生中國畫能力的提升無形中設置了屏障。長此以往,學生在進行中國畫繪畫的過程中也只能有其型而無其神。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高校中國畫教學方式。作為一名負責人的高校中國畫教學教師要能夠意識到此類現象的存在,并要能夠積極探求處解決之道。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在高校中國畫學習階段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并為中國畫的推廣和創新做出自身的一份貢獻。
中國畫教學;文化缺失;綜合素養;教學模式
中國畫是我國特有的繪畫藝術,是畫家利用毛筆以寫意或工筆的形式進行創作的。通過繪畫,作者可以表達出自身的思想境界,同時可以給讀者產生靈魂上的共鳴。通過對中國畫的解讀,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人對于萬物的思考角度,這對于我們研究歷史也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當前我國卻出現了對傳統文化的“一刀切”式的批判,再加上文化氛圍烘托不足等原因,導致了當前高校中國畫教學中文化缺失現象十分嚴重。每一位教師都要能夠及時調整已有的中國畫教學形式,力求以最短的時間來最大程度的在中國畫教學中融入文化素養。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將中國畫這一瑰寶發揚光大。本文就如何在中國畫教學中融入文化素養闡述自身的觀點,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的中國畫教學帶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每一位優秀的中國畫作者都具備良好的文化熏陶,每一幅優秀的中國畫中自然也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一方面內涵。只有在二者相輔相成的促進下,中國畫才能夠發揮出其最大的魅力。絕大部分中國畫作者都會將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表達,在其中融入自身的思想、價值觀或者個人修養。讀者在進行此類優秀中國畫的欣賞過程中就能夠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同時也能夠領略到作者的獨特情懷。
例如,我國傳統文化中尤其強調了“修身養性以及寧靜致遠”的精神,而這兩點在中國花鳥畫以及山水畫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如作者為了體現自身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通常會進行荷花類畫作、為了體現自身的君子氣節,則會進行梅蘭竹菊類畫作、而為了體現廣闊的心胸,則會進行山高水長類畫作。不同類型的構畫方式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之后,能夠體現出作者的高尚品質。
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給中國畫的作者帶來絕佳的構畫靈感。每一位中國畫的作者在日常提升自我修養的過程中,不僅要熟記四書五經,同時還需要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都具備一定程度的了解。通過此類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熏陶,每一位中國畫作者的藝術修養都能夠獲得明顯的提升,在此基礎上進行中國畫的構建,自然能夠將畫作的立意上升一個臺階。
就中國近代史來看,我國傳統文化遭受了接連猛烈的打擊。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戰爭,不僅導致了我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也使得西方的科學、民主思想滲透到我國。我國近代的先進知識分子在進行此類先進思想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極端化的思潮,如喊出“打倒孔家店”就是其中的典型。部分文人在進行白話文普及的過程中,給我過詩詞歌賦為主的中國古典文化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雖然之后有所緩和,但是緊接而來又出現了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等運動。基于此,中國傳統文化遭受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改革開發之后,由于我國所處的特殊國情,絕大部分人都開始以“一切向錢看”為準則進行運用。通過上述原因的綜合影響,國人開始堅信中國傳統文化不入流,只有學習西方文化才是長久之道。至此,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出現文化缺失現象也就有跡可循。
我國學生從小學開始,直到進入大學之前,能夠接觸到中國畫的機會少之又少,在學校內學生一切向成績看齊,學習中國畫此類活動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嚴重干擾,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能夠將之培養成為興趣,并利用自身的課余時間進行碎片化知識的學習。在學生面臨高考的時候,部分學生為了進入到美術專業,只能夠迎合美術專業“考察西方繪畫基礎的素描和色彩”要求進行著重的練習,至此,每一位學生中國畫的學習機會就變得十分稀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自然就更加缺失。
當前普遍高校在進行中國畫教學的過程中都容易出現偏向技法、忽視傳統文化等其他知識教學的現象。此類既不系統又不全面的教學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中國畫技能的提升。部分學生甚至認為,中國畫只是需要利用毛筆進行繪畫的一種繪畫形式,對于中國畫的由來以及典型特征都缺乏足夠深入的了解。教師在具體進行中國畫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也都著重與如何繪畫這方面內容的講解,而對于一幅中國畫出現的由來、體現的蘊含以及相關的文化內容卻只字不提。學生在上述現象的共同作用下,自然不能夠有效把握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畫之間的關聯。
為了確保每一位學生在高校中國畫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夠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作為教師本身首先要加強對中國畫的認知深度,要能夠通過自我修養的提升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畫的緊密關聯。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夠料理清晰的和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介紹,并不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混沌的感受。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平時要能夠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定期進行同仁交流大會的組織。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夠以最短的時間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并為自身班級學生的中國畫教學做出一份貢獻。
例如,我在自身中國畫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避免出現文化缺失的現象,采用了如下的方案來提升自身的修養:首先我會充分利用自身的課余時間在互聯網上尋求和中國畫相關的論壇,并和其中優秀的人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其次我會每個月都組織自身學校的同仁就中國畫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教學經驗的分享大會,并促使每一位同仁都能夠通過大會經驗的分享來提升自身中國畫的教學技巧;最后我則會定期閱讀中國畫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專業書籍,并有效做好讀書筆記工作。通過上述方法的結合,我就能夠通過最短的時間最大程度的改善中國畫教學中文化缺失的現象。
在高校中國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意識到,針對中國畫的不同類型知識,如果教師一味采用一刀切的方案進行教學,只能夠給自身的教學帶來反效果。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點,教師要能夠靈活選擇匹配度最佳的教學模式。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夠在有效的教學時間中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促使自身班級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得到保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興趣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觀察教學法、評價教學法、問答教學法等多類教學方案。
例如,我在帶領班級學生學學習和“梅花的繪畫技法及作品”相關的內容時候,由于這部分內容信息龐大,繪畫類型繁多,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我首先詢問學生古代對于梅花的解讀是如何的;緊接著就學生說出的每一點和梅花相關的品質,我都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相關畫作的展示,并讓學生進行自主品析;最后我再就梅花的繪畫技巧進行著重的講解。通過此類教學方案,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掌握中國畫中梅花的不同繪畫技巧,同時還能夠對相應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的認知,可謂是一舉多得。
在高校中國畫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要能夠意識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勢在必行,這是提升自身班級學生中國畫底蘊的必備教學環節。只有如此,自身班級的學生才能夠全面學習和中國畫相關的內容,并能夠有效做好中國畫的傳承和創新工作。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1]陸曉禾.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繼往開來的新階段——“家訓家風與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綜述[J].哲學分析,2014(06).
[2]肖顯靜.科學以及科學文化的“文化缺失”與“文化回復”——兼評劉大椿先生的《科學文化與文化科學》[J].哲學分析,2013(06).
[3]哈羅德·格里曼,王巧貞.權力、信任和風險:關于權力問題缺失的一些反思[J].哲學分析,2015(06).
[4]馬靖.黑白世界的絢麗——淺論線性素描的工筆性與意筆性[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