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敏
大連將構建“平戰結合”地災防治技術體系
文朱 敏
近日,記者從大連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局獲悉,大連市將今年設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年”,將構建“平戰結合”地災防治技術體系。
為全面落實地災防治常態化機制,大連市發布了《大連市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目前,大連市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經排查,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772處,包括崩塌474處,滑坡108處,泥石流156處,地面塌陷34處,其中29處市級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所處區域是地質災害防范的重點區域。重點防范區內的中小學校舍、住宅小區、工礦企業、重點工程、交通主干道、山區旅游景點、水利設施以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危險性為中等以上的在建項目等是年度地質災害防范的重點對象。
據氣象部門預測,大連市2017年莊河地區降雨量為600~700毫米,其他地區為450~550毫米,降雨量與常年平均值相比少1~2成。初步預測,大連市2017年因降雨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危害程度和造成損失與常年相比偏少,但由于地質環境的復雜性和地質災害的突發性、不規律性,《方案》提出,全年作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并將2017年定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年”。其中,5-9月份為主汛期,在此期間應加強地質災害的巡查、監測、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工作,重點預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雨、旱季交替時段,要重點預防地下水位變化引發的采空區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其它非汛期時段,要全面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要隱患點的排查力度,高度關注崩塌及局部地區強降雨等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
《方案》要求,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確保培訓覆蓋到每一位地質災害基層防治人員和群測群防員,切實增強基層防治人員和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各地區應根據轄區實際情況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檢驗應急預案,完善組織指揮系統,提高應對突發地質災害能力。通過宣傳、培訓和演練,切實提高群眾防災意識和避險能力,逐步建立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自救體系,年底前完成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高新區高標準“十有縣”創建工作。
為改善基層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人員少、裝備差的現狀,進一步發揮在連國有地勘單位專業人員多、技術力量強、裝備設備足的優勢,滿足地質災害平時排查、巡查、監測、宣傳培訓及戰時應急調查、處置的需要,《方案》提出,要構建“平戰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并要求各地區應按照就近、方便、科學的原則,與地勘單位合作,盡快完善“平戰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將地勘單位的人員等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力量充實到基層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明確工作區域、確定工作職責、細化工作內容、開展實戰演練,提高應對集中多發地質災害能力。將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技術單位的日常技術支撐與應急防治技術支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日常防治與救災應急相結合的網格化管理,切實提升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