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邊疆 演繹天涯孤旅
作為年輕一代地質人,他深深熱愛真心喜歡這一行業,對事業有著更大的追求與夢想。2007年他帶領項目部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在地勘條件最為艱苦的新疆、內蒙地區,做的全部是招投標的項目。他知道自己跳進的是“苦海”,可許多艱難困苦還是大大超出他們的預料。每天在沒有路的山上翻山越嶺,有時帶的水喝完了,就喝河水,大中午太陽暴曬,赤裸裸被曬的感覺很無助。沒有交通工具,馬背就是他們最美的享受。有時一個月不能洗澡,每天走十多公里的路,汗水干了又濕了,一層層都結鹽了,很難受。這些固然很苦,但這些皮肉之苦身體之累在地質人眼里,其實并不算最苦,最苦的是寂寞!遠離城市、遠離文明、遠離親朋好友,在荒野在大山中,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踽踽獨行,人很渺小,孤獨卻特別大?!俺址e極樂觀心態,再邀智慧參與,寂寞必然形遁跡消”,這是于海峰對付寂寞的妙招。他的手機上、電腦桌面上、QQ頭像、QQ秀都是他和媳婦的合照,大半年的時間不能在一起,可電話、短信、QQ聊天,一點一點積累,一絲一絲記錄,慢慢就成了一輩子。他說最難以釋懷的是給家人的時間太少,對兒子的教育沒有盡職。最難以忘懷的是天空那純粹的藍色,藍得讓人心醉,是回到家后,多少個日日夜夜都夢到的藍。他們就這樣在這貧瘠卻充滿希望的高山上、荒野中戰斗著,揮灑著青春和熱血。特別是在2009年,于海峰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地勘項目招標第17號標段“內蒙古通遼市上馬場等四幅1:5萬區域礦產地質調查項目”的投標。第17號標段所屬地區成礦條件優越,吸引了包括內蒙、吉林、黑龍江等9家實力強大的國有地勘單位參與競標。經過激烈的競爭,于海峰項目部以技術標、商務標、資質業績標總評分第一名的成績一舉奪魁,在天山—興蒙(新疆、內蒙、遼寧)地質礦產勘查的熱土上深深扎下了根,綻放出炫麗的光彩。
溝工作區初步勘查簡報》、《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同興鎮大乃林溝鐵、銅、鉛、鋅多金屬礦區地質勘查簡報》等多個礦產勘查報告設計,帶領技術人員圓滿完成全部工作,在獲得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得到了投資方的認可。冬天,他主持編寫了《遼寧省海城市海城菱鎂礦床王家堡子礦段儲量核查報告》,該菱鎂礦床是國有特大型礦床,儲量核查難度可想而知。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他潛心研究資料,組織技術人員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地工作,憑著地質人特有的執著,最終如期完成,得到了驗收領導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