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玲
(天津師范大學 法學院,天津 300380)
我國明星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問題
陳燕玲
(天津師范大學 法學院,天津 300380)
當前我國娛樂事業發展迅猛,基于公眾利益和公眾興趣的需要,作為社會性公眾人物的明星,其隱私權不得不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法律層面的漏洞與不足導致了明星在利用法律保護自己隱私權時遭遇困境。鑒于此,可以通過加強法律規制、堅持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保障司法審判公正以及加大行政執法力度等法律保護措施來保障其隱私權益的實現。
明星;隱私權;法律保護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除了對生活品質上的追求,也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放松,于是娛樂新聞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從90年代初期開始,娛樂新聞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新聞種類。然而普通大眾的獵奇心理、娛樂行業利欲交換等導致了明星隱私權不斷受到侵犯。其本源在于對明星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不足,例如其法律地位模糊不清,缺乏專門性法律制度保護等。而在社會現實中,影響個人關系的新因素又要求對保護個人不受侵犯為主的法律原則得到更為廣泛的發展。[1]因此,需要探究如何在法律層面上,利用法律技術來解決好明星隱私權與社會公眾利益的沖突,從而更好地維護明星的隱私權。
1890年,美國的兩位法學家布蘭蒂斯和沃倫在哈佛大學的《法學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隱私權》的文章,并在該文中使用了“隱私權”一詞,于是被公認的隱私權概念首次出現。在我國,一般按照張新寶的看法,認為“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2]隱私權的內容主要包括:隱私隱瞞權:指公民個人對自己的隱私進行隱瞞保密,不被他人知悉的權利;隱私利用權:指公民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個人隱私進行利用,以滿足自己精神、物質等各方面的需要的權利;隱私支配權: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個人隱私進行支配的權利;隱私維護權:指公民個人當自己的隱私被泄露或者被侵害的時候,尋求司法保護的權利。[3]
(一)本文中“明星”的含義
在解決明星的隱私權問題前,首先界定一下本文所述“明星”的含義。這里的“明星”是指自愿型公眾人物中的社會性公眾人物。公眾人物亦稱公共人物,一般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廣為人知,在一定范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并且和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成員,主要包括體育明星、影視明星、著名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等。而在我國,一般又將公眾人物分為自愿的公眾人物和非自愿的公眾人物。前者是指在主觀上直接追求或者放任自己成為公眾人物,并且在客觀上成為公眾人物的人,又可分成政治性公眾人物和社會性公眾人物。后者是指沒有追求或者放任出名或成為社會公眾關注對象的主觀意圖,而是由于具有新聞價值的重大事件發生,經過新聞媒介的傳播而成為公眾人物的人。由于非自愿的公眾人物在其主觀上并沒有成為社會廣為人知的關注對象的意圖,所以他們在利用隱私權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時受到的限制要小于自愿的公眾人物,往往可以按照普通的隱私侵權來處理。而自愿的公眾人物因為其主觀追求的目的和客觀的需求,通常要暴露其一定范圍內的隱私,如出生年月、職業、身份等。尤其是其中的社會性公眾人物,有時是利用自己的隱私來換取社會的關注度,提高自己的人氣,因此這類公眾人物在遭遇非自愿的隱私泄露而維護自身權益時會受到輿論甚至是法律的限制。本文所指“明星”就是針對這些自愿的社會性公眾人物,正是基于公共人物身份使他們的隱私權設有限制,因此更加需要對此加以保護,避免限制不當,造成權利的過度擠壓或膨脹。
(二)明星隱私權的內涵和所受到的限制
明星盡管作為公眾人物,但仍然依法享有作為公民應當享受的基本權利。引用王利民先生對公眾人物隱私權所下的定義,明星的隱私權可以理解為,娛樂明星這一特殊群體對自己的,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當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這個私事和當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個人領域的控制權。[4]
但是自愿的、社會性公眾人物基于公共利益和公共興趣的需要,需要將自己的部分隱私公之于眾,因此他們的隱私權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限制的。這種限制一方面體現在他們的基本個人信息甚至是私人生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曝光,例如現在上網隨意搜索一位娛樂明星,就能夠顯示出該明星的身高、體重、婚姻狀況等基本的個人信息。除此之外,明星們還不得不承擔私生活遭到曝光的風險。例如前幾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文章出軌案,在南都娛樂周刊爆出后,短短幾天內關于該事件的內容和信息就在網絡上瘋狂流轉,而該事件的當事人文章和姚笛也不得不承受私情遭曝光后來自網絡的罵聲。從道德角度來說,兩人的確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可是換個角度來說,婚外情如果只是發生在普通的社會公眾身上,應該不會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可以說文章和姚笛遭遇到的是他們作為社會公眾人物所應當承受的私人生活通過網絡被社會放大的評價。另一方面的限制則在于當明星的隱私權益受到侵害后,基于其特殊身份,他們所受到的保護是有限的。通常這種情況下很少有明星選擇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隱私權益,主要就在于身份的特殊和法律保護的有限。而且很多社會性明星也都是以自己的隱私來換取網絡上大眾的關注度,這就涉及隱私利用權和隱私支配權的限度問題。總之,“社會價值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以多元形態存在的體系。各種價值之間既統一又對立,統一使它們能夠相互促進,對立使它們相互抵消”。[5]明星作為社會公眾人物,其一舉一動都與社會公共利益和公眾興趣緊密相連,因此其隱私權在行使的過程中也必然受到相應的限制。
(一)明星隱私權在法律保護方面遭遇的困境
1.法律的規范作用發揮不足
法律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其基本特征之一在于它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并且主要體現在指引、評價、教育等方面。首先,法律起著規范性指引作用,即通過一般的規則就同類人或情況的指引。而當前我國關于明星隱私權保護的法律規范較少,這也就導致當前社會缺乏對此進行保護的行為范導。隨著娛樂媒體的快速發展,數據信息的急劇傳播,明星的隱私在社會公眾面前暴露得越來越多,大眾窺探明星的獵奇心理的激增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來對社會進行一種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其次,法律是一種重要的、普遍的評價準則,即根據法來判斷某種行為是否合法。可是當前我國在司法實踐中經常將有關隱私侵權問題按照名譽侵權來處理,但二者無論是在侵害內容,還是在侵權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而且名譽侵權通常涉及社會評價的降低,所以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對明星隱私侵權的放縱,使得侵權者能夠利用法律的漏洞來實施自己所謂的“合法”行為。最后,法律的規范作用還在于它具有某種教育功能,即法的制定和實施對一般人的行為所發生的積極影響。當社會公眾看到了法律宣示的行為規范,就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法律所展示正反事例都具有一定的教化大眾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關于明星隱私侵權的案例不僅數量少而且缺乏代表性,這主要也是由于對明星隱私權的限制,使得明星為了考慮自己的社會形象和關注度而不得不對此放之任之。結果也就導致了無法充分發揮法律的教育作用,達到教育和規制社會大眾行為的目的。總而言之,法律規范作用在保護明星隱私上的不足,就使得社會大眾在面對侵害明星隱私上的漠然和無知,也就導致了一些明星無法有效地維護自己合法的權益。
2.缺乏法律法規的事后保障與懲罰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有相當一部分法律是作為裁判規范來應用,它們通常起著事后的修補、保障和懲罰作用。當前,我國針對明星隱私侵權缺乏相應的保障和懲罰規范,僅能在民法和刑法中見到一些間接關于侵犯公民隱私權的法律條文,所以目前我國對于侵犯明星隱私權益的事后保障與懲罰是不夠的。正是因為得不到一定可靠的維權保障,使得許多明星在遭遇侵權時無法正常維護自己的權益,也是因為事后的處罰力度不夠,懲罰措施不足,導致越來越多不法分子通過侵害明星的隱私來牟取暴利。盡管很多明星的隱私作為娛樂性質的新聞,滿足了社會大眾的好奇心,但是也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甚至嚴重影響了其私人生活。如果針對明星的隱私侵權有足夠的保障措施,如通過法律規范娛樂媒體,明確行業職能,設定報道范圍等,或者是對于侵權者有一定的懲罰措施,如向遭到侵害的明星進行賠償,嚴重者構成刑事犯罪等,那么相信侵犯明星網絡隱私的案件能夠有所減少,明星們也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權益。
(二)明星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遭遇瓶頸的原因
1.明星隱私權缺少法律關注
當前,我國的幾部基本法中都沒有對隱私權作出直接明確的規定,有關內容只是在不同的法律中零星分布。盡管2010年開始實施的侵權責任法中將隱私權納入民事權益,但縱觀整部法律,仍然沒有專門性的條文進行規范和保護。并且涉及隱私侵權的問題,通常與名譽權混為一談。這種法律地位的不明確就導致了學界對于隱私權的關注度不高,相應的理論研究也較少。而明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在其隱私權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也使得其在隱私權益受到侵害時,更加難以得到必要的法律關注,從而導致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的救濟,其隱私維護權也就難以得到保障。
2.缺乏有針對性的、具體的法律規則的保護
“‘規則’最明顯的好處是它帶來的確定性和可預見性,這對于當事人安排未來的交易或在談判中確定自己的籌碼和立場都非常重要。”[6]然而,我國目前對于明星的隱私權并沒有制定足夠的專門性法律規范進行調整和保護。盡管近些年來也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應對隱私侵權案件的發生,但是對于不斷發酵的隱私侵權問題,尤其是倍受爭論的明星隱私權益的保護問題而言,這是遠遠不夠的。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明星的隱私在急劇膨脹的公眾興趣中越來越被大家追求,特別是在當前法律法規對此缺乏針對性、具體的專門保護的情況下,就更容易導致明星隱私侵權案件的頻繁發生。
3.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明星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制造難題
新技術的發展使得隱私生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滲透,而侵犯隱私者已經對純粹現代技術力量駕輕就熟。[7]多樣化的技術手段使得明星隱私更加容易被獲取,但是針對這種技術性的侵害手段在法律上是難以進行確認并給予保護的。這主要是由于其侵權手段形式多樣復雜,法律無法一一列舉。而且伴隨著當前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法律也無法預知未來隱私侵權的各種形式,這也就給明星隱私侵權的法律保護制造了無法預見的難題。
(一)加強法律規制作用,推進專門政策保護
“隱私權的保護,并非絕對,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社會公共利益之必要,得以法律限制之”。[8]我國要想加強對明星隱私權的保護,就必須加強法律規制,充分發揮法律事前調整規范和事后保障救濟的功能。
第一,在未來的立法過程中,必須明確隱私權,清晰地界定其涵義、范圍和主體等,使其能夠成為獨立的人格權。尤其是對明星隱私權的限制需要有明確的標準,既不能夠放任也不能限制得過死,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第二,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和保障。所謂“對癥下藥”,針對明星隱私的侵權問題,具體還需要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協調解決。除此之外,行政機關也可以出臺一定的決定命令等來規制當前針對明星的隱私侵權問題。在法律無法起到有效規制作用時,合理的政策調整往往能夠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發展。
總之,對于明星的隱私權保護問題不同于普通的隱私權,需要針對其特殊性提出更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法律解決辦法。
(二)堅持財產損害賠償,兼納精神損害賠償
針對明星的隱私侵權問題,在侵權責任救濟上應當堅持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雙重標準。一方面侵害隱私權通常不會導致受害人直接的財產損失,但對于明星而言,侵害其隱私權中的商業性利用內容,會損害其人格權中的經濟價值,特別是明星隱私的商業價值往往高于普通人,所以應當允許對其財產損失予以賠償。[9]另一方面侵害明星隱私往往也給他們帶來了非財產損害,如公眾形象的曲解,社會或自身對個人評價的降低,從而引起感情性的無形損害。而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就在于慰撫。拉倫茨認為,合理的金錢賠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補償,因為非財產造成的損害不能以來金錢計算。然而支付一定的慰撫金,能夠使受害人產生愉悅和安慰,對受害人來說,這也是一種形式上的補償。同時,支付慰撫金后,加害人也為其行為負了法律上的責任,受害人也可以由此得到滿足。所以,在明星遭到隱私侵權后,要堅持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雙重標準,這樣才能在彌補受害人損失的同時,給予加害人一定的懲罰。
(三)保障司法審判公正,合理適用法官裁量通常在明星隱私侵權案件發生后,社會輿論中總會出現兩種主要的聲音。一是認為明星的隱私權益受到了侵犯,并且一致對侵權者進行口誅筆伐;二是認為明星作為社會公眾人物,其隱私的泄露是為了滿足社會公眾的興趣,并不能認為是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益。但在司法實踐中,要避免社會輿論的引導,不能讓輿論導向來影響司法審判。在明星隱私侵權的案件中,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貫徹司法的公正性。保障司法的公正不僅需要司法機關內部機制的規范,而且需要社會大眾的理性對待。勒龐認為,個體一旦融入集體,感性和思維都轉向同一個方向,從而形成一種集體心理。[10]所以不管社會輿論偏向哪一方,大眾應當保持理性,認真看待此類侵權事件,避免非理性的干涉司法審判的結果。在明星隱私侵權案件中,最大的難點就在于隱私權益和公眾權益的衡量,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應當結合理論和實踐,充分考慮相關因素:被侵犯的隱私是否是具有新聞價值、滿足社會公眾利益的信息;侵犯隱私的程度是否具有合理性;這種隱私的保護是否是明星作為特殊群體所需要受到的隱私權限制等等。
(四)加強行政執法力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多數發生的針對明星的隱私侵權事件都與娛樂行業的發展密不可分。近些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開始挖掘娛樂興趣以作為生活消遣的方式,這也促進了娛樂事業的快速發展。而大眾公共興趣的膨脹,也導致了當前娛樂事業的非健康化發展。作為娛樂事業中的推動者,一些無良的娛樂媒體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窺視和獵奇心理而對明星的隱私做出超界限的侵犯。雖然明星作為社會公眾人物,其隱私權受到了法律一定的限制,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任娛樂媒體的侵權行為。這就需要政府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對娛樂行業進行整理規范。其原因就在于行政職能包含了對涉及公共利益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政府在執法過程中,可以通過警告、罰款、責令停業、暫扣或吊銷營業執照等方式規制娛樂媒體,從而推動娛樂行業朝著健康化、規范化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有利于減少明星隱私侵權案件的發生。
社會性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其隱私權往往受到限制。然而,近些年來的隱私侵權事件的頻繁發生也給人們敲響警鐘。明星隱私受到侵犯,在法律保護方面遭遇困境主要是由于明星隱私權缺少必要的法律關注和具有針對性的專門法律法規的保護,以及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技術性難題等。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有效解決此類明星隱私侵權案件,即加強法律規制作用,推進專門政策保護;堅持財產損害賠償,兼納精神損害賠償;保障司法審判公正,合理適用法官裁量;加強行政執法力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總之,隨著我國娛樂事業的蓬勃發展,明星的隱私侵權問題將愈加突出,這也就更加需要社會的關注和保護。
[1]阿麗塔·L·艾倫,理查德·C·托克音頓.美國隱私法:學說、判例與立法[M].馮建妹,等,編譯.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19.
[2]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第二版)[M].北京: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12.
[3]張秀蘭.網絡隱私權保護研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21-22.
[4]王利民.人格權新論[M].長春:吉林出版社,1994:480-482.
[5]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66.
[6]許慶坤.美國沖突法理論嬗變的法理——從法律形式主義到法律現實主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58.
[7]張民安.侵擾他人安寧的隱私侵權:家庭成員間、工作場所、公共場所、新聞媒體及監所獄警的侵擾侵權[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392.
[8]王澤鑒.債法原理(三)[M]//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32.
[9]馬特.隱私權研究——以體系構建為中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256.
[10]勒龐.烏合之眾[M].馮克利,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5.
Abstract:At presen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tainment in China,as a star of social public figure,the privacyright has to be limitedbased on the needs of public interest and public interest.Thelegal loopholes and shortcomings led to thedilemma in the use of the law to protect their privac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to prote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ar's privacy rights by strengthening legislation the regulation of civil compensation and criminal punishment,adhering to the property damage compensation and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ensuring the justice of justice and increasing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other legal protection.
Keywords:star;privacy;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Star's Privacy Right in China
CHEN Yan-ling
(School of Law,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0,China)
DF526
A
1671-1084(2017)04-0020-0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4.005
2017-03-30
陳燕玲,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2015級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