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德·謝·利哈喬夫
論教養
[俄]德·謝·利哈喬夫
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
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完美的典范。不過,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讀者交換意見。
比方說,我確信,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一個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為陌生的婦女讓路,讓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車時,能讓婦女首先上車,甚至親手為她把車門打開,可是他在家里,卻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們可以斷定這個男人還存在著教養上的缺陷……
假如一個人已經進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那么同樣不能說他是個有教養的人。
假如一個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書或者在做功課,即便做功課的是他年齡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顧地打開收音機或者電視,并且把音量放得很響,再不就是隨心所欲地高聲說話——那么,可以斷定這個人缺乏教養,而且他永遠也不會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有涵養的人。
假如一個人喜歡跟妻子或者跟孩子們開玩笑,卻不顧及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當有外人在場的時候,還要一意孤行地這么做,恕我直言,這樣的人簡直愚蠢到了極點!
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對他來說,禮貌待人不僅習以為常,輕松自然,而且讓他心情愉快。有教養的人對別人一律謙和禮讓,無論接觸的人年長還是年幼,是社會賢達還是平民百姓。
有教養的人待人處事絕不會自吹自擂。有教養的人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有句諺語說得好:國王的禮貌是恪守時間)。有教養的人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他不會擺架子、“翹鼻子”。無論何時何地,他的行為舉止都保持一致——無論是在家里、在學校、在研究所、在供職的單位,還是在商場,或者在公共汽車上,他都該始終如一、穩重隨和……
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即時時刻刻要記住:一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
切記不要互相妨礙。因此不應當大聲喧嘩。聽到吵鬧聲不必捂住耳朵——在許多場合未必能做到這一點。比如說,吃飯時在餐桌旁邊。因此切記避免吧嗒嘴,把湯匙放在碟子上的時候,不要弄出聲響,喝湯時也不要有聲音。吃飯的時候,嘴里嚼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免得坐在旁邊的人擔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給鄰座的人造成不便。穿著要整潔,說明你對別人的敬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說得更簡單一點,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讓人家對你側目而視。不要連續不斷地開玩笑,說俏皮話,講笑話,弄得旁邊的客人心煩,尤其是重復別人已經說過、聽你說話的人已經聽過的笑話,更加讓人厭倦。絮絮叨叨會讓談話的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切記不要只顧自己說笑逗別人開心,也要讓其他人有機會說點什么。動作舉止、衣飾服裝、走路的步態,一切都要有分寸,并且要……優雅。要知道任何優雅都不會讓人厭煩。優雅是“社會共享的”。因此,在所謂的有教養的優雅舉止中總是包容著深刻的含義。不要以為,優雅的舉止——僅僅是徒有其表的舉止。你是憑借自己的舉止表現你的素質。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敬重社會,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動物、鳥類,珍惜花草樹木,珍惜當地的美麗風光,珍惜你居住地的歷史,如此等等。
無須背誦數以百計的格言信條,只須記住一點: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換句話說,你會自然而然地記住保持優雅舉止的具體做法,你將樂于實施并且善于把這些法則付諸實踐。
(摘自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不帶家具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