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赫景秀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柳玉鵬
近日,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的特朗普政府“通俄門”事件令俄羅斯駐美大使謝爾蓋·基斯里亞克深陷輿論漩渦,昔日俄羅斯駐美使館“門庭若市”,如今“門可羅雀”。與此同時,特朗普提名洪博培為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的消息剛一傳出,也引來了俄媒的“哀鴻一片”:很多俄羅斯專家都覺得這位曾經發(fā)表過反俄言論的鷹派人士很難為美俄關系的改善打開大門。輿論慨嘆,美俄駐對方大使向來不是一個“好干”的差事,特別是政治形勢發(fā)生動蕩時。
駐美“間諜”
現(xiàn)年66歲的基斯里亞克早在2008年就已出使華盛頓,曾被輿論視為最成功的駐美外交官之一,任職時間比平均任期多出了兩倍。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蘇聯(lián)和俄羅斯問題專家羅詹斯基認為,交際圈廣泛是基斯里亞克最為顯著的工作特色,“他和每一個人都要說上話……即便在民主黨當權時,他也從沒落下過共和黨人”。福克斯新聞網形容,對于基斯里亞克的一些交流對象,很多自視甚高的官員是肯定不會“屈尊俯就”的。
然而,受“通俄門”影響,基斯里亞克一下成了“災星”,和他有交際的特朗普政府官員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牽連。前不久,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因同基斯里亞克存在“不當往來”而辭職,當時弗林就職尚未滿月。近日,特朗普任命的司法部長塞申斯也被牽入“通俄”丑聞,遭到反對黨派的“逼宮”。美國輿論風向也迅速轉變,“政治”新聞網(Politico)將基斯里亞克稱為“全華府最危險的外交官”,更有美國媒體引述未經證實的來源,聲稱基斯里亞克就是扎根在美國政治中心的“間諜頭目”,負責發(fā)展諜報人員、開展情報活動。同基斯里亞克共事過的美國官員對這種說法表示高度質疑,認為美國媒體的說法實在“言過其實”。就連俄羅斯政策的批評人士也為基斯里亞克“喊冤”。
無論如何,基斯里亞克在華盛頓的政治命運已被徹底改變。《紐約時報》報道稱,他將于近日返回俄羅斯,會有新人來接替他的位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基斯里亞克惆悵地表示,昔日的賓朋盡皆散去,對他唯恐避之不及,“華盛頓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華盛頓”,只剩下了孤獨和冷漠。
反俄鷹派
“他絕不是位鴿派人物”。這是俄羅斯議員對可能出任美國駐俄大使的洪博培表示出的擔憂。洪博培1960年出生于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在政治方面很有天賦:1992年至1993年出任駐新加坡大使,成為美國近100年來最年輕的駐外大使;2004年,洪博培成為猶他州州長,當時年僅44歲;2009年出任駐華大使,任內改善了兩國緊張的關系,顯現(xiàn)出外交才能。
俄羅斯人對洪博培也并不陌生,在參加總統(tǒng)競選期間,他曾公開反對奧巴馬對俄羅斯的“重啟”戰(zhàn)略。他認為奧巴馬政府對俄羅斯充滿了幻想,希望俄羅斯可以成為美國的合作伙伴,但實際遠非如此。他還強調,美國妄圖將俄羅斯視為一個大伙伴,并指責奧巴馬將俄羅斯說成對鄰國威脅較小的國家。正是他的這些反俄言論一直讓俄羅斯人耿耿于懷。
因此,對于提名他出任駐俄大使,俄聯(lián)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議員普什科夫認為,這不會有助于俄美關系改善。他稱:“洪博培擔任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主席期間,在那里強烈批評俄羅斯成了家常便飯,因此,他絕不是鴿派人物。”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授多姆林表示,洪博培家族在戈爾洛夫卡設有聚苯乙烯生產廠,而戈爾洛夫卡目前由“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管轄。“我認為,為了這些利益,他將竭盡所能地讓工廠重新回到烏克蘭的實際控制之中。”
大使難當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2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因為美國和俄羅斯之間長期的敵視和不信任,導致美俄駐對方大使都不好當,冷戰(zhàn)期間和冷戰(zhàn)之后都是如此。
李海東認為,在目前情況下,這兩個職位比以往更加敏感。一方面,俄羅斯現(xiàn)在已經成為美國國內非常關注的一個議題,被一些人當做美國政壇的“攪局者”,所以俄駐美大使這一職位就很微妙。另一方面,無論誰出任美駐俄大使,俄羅斯都會保持高度警覺,而洪博培之前曾對俄羅斯發(fā)表過批評言論,這導致俄羅斯國內對其不滿。由于美俄關系目前處于一種尷尬的狀態(tài),所以無論是美駐俄大使還是俄駐美大使,想要全面展開工作都很困難。▲
環(huán)球時報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