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好萊塢的電影不好看了”“好萊塢會后悔的”“好萊塢要完蛋了”……好萊塢到底怎么了?別緊張,好萊塢還好好的,這只是日本網民對好萊塢過于重視中國市場的吐槽。
美國媒體《商業內幕》(日語版)近日稱,隨著中國市場的發展,海外媒體企業今后會有意識的考慮中國情況。如果好萊塢大佬們無視中國觀眾喜好,營業額恐遭重創。報道還稱,此前的“中國制造(madeinChi?na)”只是一種削減成本的手段,未來從市場戰略的角度考慮,將往“為中國而造(madeforChina)”的方向轉變。《好萊塢中國制造》一書的作者孔安怡分析稱,中國電影收入數年內將反超美國,好萊塢也會更加注重中國市場和當局動向。
這則電影行業的新聞報道在日本互聯網上迅速發酵。有日本網民酸溜溜地說,“不拍反日電影就行了”“這是在向中國諂媚”“看到中國得意洋洋的樣子,覺得可惡”“過于重視13億人,剩下的幾十億觀眾就不管了?”
日本曾是好萊塢電影的海外戰略高地。由于日本電影市場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已進入開放狀態,好萊塢電影自70年代就大舉進軍日本,《愛情故事》《熱天午后》《流浪奇男子》等影片都曾掀起狂潮,好萊塢電影中也開始涌現日本元素。1997年《枕邊書》主人公諾子是一位在人體上書寫的日本女書法家,2003年《最后的武士》描述一個前美國軍人到日本做教官,后被日本傳統文化吸引的故事……不過,日本觀眾對于好萊塢電影并不太熱情,在中國勇奪7.5億元人民幣票房的《鋼鐵俠3》,在日本票房僅約1.2億元人民幣。
與之相比,中國在好萊塢電影中開始扮演重要角色。《碟中諜5》《速度與激情7》都有中企投資,好萊塢知名電影制作公司——美國傳奇影業也迎來中國老板……對此,有日本網友感慨,“日本市場太小,這是沒辦法的事”。▲
環球時報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