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代倫,剛踏入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卻仍胸懷一個宏偉夢想;他把自己比作“瘋子”,瘋狂到要用未來40年建一座“城”。他過去花了整整十年試錯,終于給他摸索出一部“十年規劃”。 這位商業地產耕耘者,用理想,用情懷,用干貨,給眾多商業地產人分享了一堂課,他教會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實操功夫,更重要的是商業的“魂”。
他知道,要做好商業地產,就要像老中醫一樣學會把脈,理清楚地塊的地脈、文脈、商脈與人脈。他擁有豐富的從商經驗,從法律人跨界到投資人,現在是佛山創意產業園的創始人。但他給創意園現狀的評價,卻打趣用“痛苦”來形容。而他對創意園的未來卻極具抱負:一群有意思的人,在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做有意思的事情,賺有意思的錢,過有意思的生活!

當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正彌漫在如今中國商業地產。矛盾的是,這恰好是個亟需沉下心才能做好的行業。產出與回報誘惑當前,如何端平這碗水,是商業地產人需要學習的課題。對著“這碗水”,“瘋子”般的他會給出什么樣的答案?他夢想中的創意園未來會變成怎樣?在他眼中,中國商業地產如何才能更美好的發展?
實體商業是自己打垮自己,不怪電商!
對于剛剛過去的2016,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邱代倫說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有意思就是在創業園既有吃喝玩樂,又可以創業、“溜”孩子,還有音樂廳、藝術文化展、燈光公園……商業項目最理想的狀態是一站式解決消費者所需,而且是真正節省時間的。我來這個地方,花費最少時間成本、最少資金投入,卻有最大收獲,一舉多得,這叫“有意思”。
對于嶄新的2017,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2017年,邱代倫說:“災后重建“。他希望2017年更有意思。國內什么資源都有,但沒有結合,資源很浪費,他希望中國在未來10-20年,把商場真正做出國外水平,就足夠了。
事實上,國內實體商業并不是被電商打垮。有一些商業本來就“老弱病殘”,稍微一點風就感冒了,只能怪自己身體太弱,而不是風太大。電商,不外乎只是一種手段,誰說實體商業就不能做電商?
做好產品,自然引來人流
站在行業角度,邱代倫覺得2017年機會很大,很多商場會繼續關門,電商也將出現焦灼狀態,電子商務和實體商業相互滲透,只有專注于做好產品的企業,才可能存活。做商業地產的人一定要有犧牲精神,要思考怎么把人吸引過來,如果人來了還賺不到錢,那就是商家的問題。商家產品不好,人就不會來,這是惡性循環。吸引人流,最重要的還是,產品,產品,產品。
對于如何促進行業發展,邱代倫坦言道最關鍵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最近看新聞,一個80多歲老頭,兒子自小得了腦偏癱,他養兒子50年,不離不棄,邱代倫覺得這就是英雄,沒有把責任推給社會。商業地產也是一樣,把自己的商場做好就是最大貢獻。我們都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想辦法做好產品,多吸引人流。
吸引人流,就要做到當地第一。至少有一兩個產品在當地是有話語權的,否則很難吸引人流。而且每個產品一定要有主力店,沒有主力店就無法形成生態鏈,量變才能帶來質變。
做商業,一定要有情懷,工匠精神
做商業歸根結底還是人性化。人性化很龐大,文化、生態都屬于人性化范疇。在邱代倫看來,國內的K11有點意思,把商場開成畫廊,只是空間有限;芳草地也還行,但還需要時間來沉淀和完善。他覺得應該向他們學習就很有意思,學習怎么把“有意思”真正做出來。
2017年正好是佛山創意產業園創立第十個年頭,回望過去,邱代倫深感創業的艱辛:“做文化藝術產業最大痛苦是招人。很多人根本不懂,我對文化藝術的要求很高。喬布斯睡了幾年的地鋪,原因是什么?沒有找到好的床,所以他隨便拿個東西應付下,我們現在就是這種狀況。
這十年如果讓我打分,我給45分。我的理想狀態是100分,每天10萬人流。以此類推,及格線60分是什么概念?就是每天6萬人流。2017年目標是日均客流達到5萬人。而且在我看來,創意園有望成為佛山第二商業中心?!?/p>
這45分里,邱代倫最大收獲是已經找到要走的路。每接手一塊地都會迷茫,我們唯一的本事就是解讀迷茫。地塊性質其實早已安排好了,是做商業還是住宅,是工業還是農用地,我們不是要去改變它,而是順勢而為解讀它。做商業地產,就是要像老中醫一樣學會把脈。把脈有四脈:人脈、地脈、文脈、商脈。這四脈都清楚了,你就知道要做什么。

真正的把脈,是把地塊讀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對于地塊,起碼也要圍繞它走上成千上萬遍,才能讀懂地塊,做好產品,吸引人流,否則商場不可能旺起來。但土地只是載體,產品才是內容。產品有意思,這個地方才有意思。把產品做到極致,讓產品形成業態,讓業態做成生態,形成生態鏈,這才有吸引力。
佛山創意產業園這塊地,以前是舊工廠,邱代倫要做的就是工業故事,體現工業文明。所以星巴克、海底撈在這里開的就是工業風店鋪;這里的零售也主要是買手店、原創設計師店。
把了十年的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017年3月29日是創意園十周年紀念日,邱代倫發布了創意園下一個十年規劃,十年規劃,相當于十個產品,每年完成一件。他把了十年的脈,現在總算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第一年,即2017年,開始打造不夜城;最讓我欣慰的就是已匯集60家餐飲品牌,而不夜城的真正任務是吃、喝、玩、樂、游、娛、購,24小時都有消費,才是不夜城,目前已有海底撈是24小時營業。
第二年,開始打造教育城,目前已有40多家教育機構進駐,在佛山算是最密集了。
第三年,打造創業城。目前佛山創意園已獲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金牌稱號,也匯集了一千多家中小型企業,基礎已有,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做扎實。
第四年,打造買手購物城。與其他購物中心不同,佛山創意園強調的是買手店或設計師品牌。
第五年,我希望是燈光藝術公園,讓夜晚比白天更精彩。
第六年,我希望它做成一個國家級文化園區。
第七年,打造體育運動公園。
第八年,打造音樂公園,這實際上是一個活動、音樂、會展平臺。
第九年,打造洋人街。這不是一兩年能夠完成的,因此目前已在籌備。佛山正走向國際化,我們要提前九年植入這種基因。
第十年,打造生態城和旅游景區,我想拿下“國家4A級旅游景區”稱號。
過去的十年,邱代倫更多的是盲打莽撞,留給自己的最大教訓就是急于求成。十年試錯,他恍然大悟長期的規劃、戰略很重要。商業一定要打持久戰,低于10年的計劃基本不叫計劃,做好20年的規劃才是對商家負責。
就算在成熟商圈,沒有十年計劃就是耍流氓,沒有好產品、沒有用長期、持續的心思去做,沒有工匠精神,都是很難做好的。所以他的商業目標,是打造一個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地方,做健康生活方式的領跑者,商業本質是有意思,有意思的業態,就一定能夠聚集有意思的人。
商業就像玩游戲,幸福來源于成就感。在邱代倫看來,商業就像玩游戲一樣,馬上會有評價系統給你打分。商業也一樣有交易評價,成就感是幸福的源泉,而成就感源于評價系統。這種快感讓他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