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景平
內蒙古中部的卓資縣去年的旅游綜合總收入突破了4億元,這是卓資縣依托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確立“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戰略思路,全面推進全縣旅游示范示點,打造具有卓資特色的旅游品牌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去年一年這個縣單是培育紅色旅游村就25個,特色農家樂農戶66家,有力地推動提升了草原鄉村旅游和區域特色旅游產業質的快速發展。
為此,我們乘著春風,在萬物復蘇的三月之初,來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秀美之城卓資縣,就發展卓資全域旅游,打造卓資百億支柱產業,專訪了卓資縣委書記王曉軍。這位上任不到兩年的縣委書記,對卓資全縣的旅游資源十分了解,如數家珍,細細為我們道出。他告訴我們卓資的的優勢可以簡單地概況為:獨特的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歷史厚重、山水秀美、政策寬松、基礎扎實。為此王曉軍書記具體地談到了這里的六大優勢:首先是優越的區位優勢即卓資縣境地處晉冀蒙(烏大張)金三角腹地,東望首都,西鄰首府,北依大青山,南臨蠻汗山,自古就有“歸綏門戶,豐州襟喉”之稱。東西兩市相擁,南北七縣(旗)環抱,可謂是京蒙走廊、“三北”橋梁、草原客廳、熏雞故鄉。
卓資交通十分便捷,境內京包鐵路、京藏高速、京新高速、110國道以及即將開通的呼張高鐵橫穿東西,科左省道、集涼公路縱貫南北,城鄉景區四通八達。呼和浩特國際機場、集寧支線機場均為半小時車程。可謂要津中樞,東進西出,南來北往,九地通衢。
同時該縣域氣候宜人,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草原避暑之都·它位于烏蘭察布草原的核心區,四季分明,天清涼宜人,對此王書記還用詩“春天溫潤山花開,夏日清涼綠草肥,中秋天朗層林染,冬月冷爽花飛”,大贊自己奮力工作的第二故鄉。。
談到豐富的旅游資源,王曉軍如數家珍,他說卓資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是一個靜心洗肺、休閑養胃的好地方。這里的輝騰錫勒大草原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高山草甸草原,風光最好的高山草甸草原,有“中國草原避暑之都”之美譽;紅召百里山水畫廊峰奇石秀,水清林密,有“塞外小桂林”之稱;大榆樹康熙古驛道傳說動人,林胡古塞歷史厚重;二龍山鄉愁悠遠,民俗味真;紅石崖佛寺道觀暮鼓晨鐘,天賜草原壯闊無限;武要古城唐風漢韻,史海尋蹤;藍旗民俗文化園衙門遺址、賀龍舊址、佛教寺院,多彩風光相輝映;富民農莊休閑采摘、田園觀光、作坊體驗、農家接待,鄉村旅游競風流。優其是我們的卓資熏雞風味獨特,譽滿華夏,有“中華名雞”之美名。

正逢盛世,卓資抓住了機遇,全力打造大卓資旅游黃金板塊,以輝騰錫勒高山草甸草原、紅召百里山水畫廊為依托,來帶動全縣域景區,開發互動型、體驗型、休閑養生型多特色旅游產品,大思路謀劃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規劃,高品質推動旅游精品線路建設,在今年下大力氣實施一大批旅游重點工程,充分發揮我們卓資全域的獨特人文生態文化資源優勢。現在卓資正傾力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現已初步形成了“兩心四線四帶十大景區”的發展格局。老景區提檔升級,新項目加速推進,農家樂生意火爆,招商項目跟蹤洽談,全域旅游要素日臻完善。轉九曲、祭敖包、趕廟會、踩高蹺、書畫、剪紙、內畫、木雕、刺繡等一大批民間瑰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
卓資人文厚重,早在在舊石器時代始這里就有人類活動。林胡、樓煩、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元等北方游牧民族在此曾征戰生息。佛殿、道觀、教堂、長城、驛道神秘而新奇;古城、古宅、古井、古樹讓你感慨塞外古道草原的厚重滄桑。紅色革命遺址更是讓人感受到紅色土地的英雄。康熙、窩闊臺、拓跋珪、樊梨花、酈道元、冰心、蕭乾、朱德、賀龍等,多少先人志士留下了足跡和記憶。新世紀開放之初,因首開改革之先河,卓資又獨樹一旗以改革而聞名全國。199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
面對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卓,特別是最近大榆樹林胡古塞、紅召九龍灣、紅石崖3個景區成功獲批國家4A級景區,今年卓資又被列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名單。對今后特別是今年大抓旅游,旅游的轉型升級談了他的思路和具體實施戰略。
他說今年初,我縣申報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獲批列入創建名單;最近,林胡古塞、九龍灣、紅石崖獲批國家4A級景區,這都是利好消息。既是動力,也是壓力。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搶抓新機遇,謀求新跨越,力爭打造幾個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力推進卓資的旅游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為此我們要立足縣情,因地制宜,大抓發展,狠抓轉型,有所作為。具體的講,就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大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所講的加快旅游發展是關系內蒙古富民強區、轉型升級的大思路,樹立“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新理念,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為抓手,以發展大旅游為重點,著力“四個發展定位”, 按照“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業融合、全民參與”和“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發展思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加大投入,夯實基礎,完善功能,優化環境,做大做強優優旅游產業,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實現走進前列的目標。發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構建“產業圍繞旅游轉,產品圍繞旅游造,結構圍繞旅游調,功能圍繞旅游配,民生圍繞旅游興”的發展旅游新格局。
王曉軍說大抓旅游,就是要確立“抓旅游就是抓發展,抓旅游就是抓轉型,抓旅游就是抓民生,抓旅游就是抓富民,抓旅游就是抓和諧”的新理念。
在談到實施發展全域旅游的總體部署時,王曉軍胸有成竹地自信地說結合我縣區位交通、資源稟賦、開發現狀等實際,我縣全域旅游的肌理已經清晰,框架已經成型,全縣總體空間布局為“兩心四線四帶十大景區”,兩心,即卓資山鎮(縣城)為一級旅游集散中心,定位是“草原南大門、卓資會客廳”;旗下營鎮為次級旅游集散中心,定位是“西部重鎮、旅游驛站”。這四線,即東西南北四條線,東線為農耕體驗線,南線為民俗人文線,西線為山水古跡線,北線為草原風情線。四帶是即紅石崖到隆勝湖一帶,二龍山到林胡古塞一帶,卓資山鎮到輝騰錫勒草原一帶,卓資山到旗下營一帶。
十大景區是紅召、林胡古塞、二龍山、藍旗、富民農莊、九十九泉、蒙古風情園、武要古城、隆勝湖、雷山仙湖。在十大景區中,其中已經運營和在建的景區7個,還有目前正緊鑼密鼓在招商的3個景區。
重點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王曉軍講下一步,關鍵在推進落實上。這就要加強組織領導,要“圍繞一個目標,強化五個意識,創新四項改革,推進六項工作”。圍繞一個目標,即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為目標,推動全域旅游大發展。強化五個意識,即強化精品意識,著力打造大品牌;強化統籌意識,推進產業大融合;強化開放意識,加快引進大龍頭;強化服務意識,力促質量大提升;強化改革意識,實施資源大整合。創新四項改革:一是綜合領導體制改革。二是綜合管理體制改革;三是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四是綜合投資融資體制改革。
具體的推動六項工作,首先是抓創建,重點做好全域旅游規劃編制,成立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投公司等工作。其后是抓項目,重點做好紅召風景名勝區資源整合,林胡古塞等大景區的開發運營和提檔升級,爭取項目資金支持等工作。再則是抓鄉村旅游,重點做好旅游扶貧重點村、特色旅游村、農家樂示范戶的培育扶持等工作。同時是抓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好旅游廁所、游客中心、停車場、旅游道路、標識標牌、垃圾處理等工作。第五是抓好對外宣傳重點利用書、報、刊、網、臺等平臺和媒介,做好對外宣傳營銷推廣、招商引資等方面工作。最后則是抓市場監管,重點做好旅游執法機構的組建、旅游景區警務室設立、旅游市場綜合執法等工作。
面對機遇和挑戰,這位曾經出任過地市發改委主任的他,以開拓的思路和精神大抓旅游業的發展,這必將使卓資的旅游成為一項興縣富民的支柱大產業。正如他信心百倍地所說那樣,只有實施“一把手”工程,立足實際、崇尚實干、注重實效,以上率下,層層發力,真正形成卓資的發展“關鍵在旅游、重點抓旅游、長遠靠旅游”的強力共識,才能營造“全黨抓旅游、全力為旅游、全民辦旅游”的濃厚氛圍,創造性地做好卓資全域的旅游發展工作,使旅游成為縣域發展的新支撐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