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信息平臺和國際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P2P網絡借貸平臺作為一種全新的民間網絡借貸模式,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進一步推動了網絡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P2P網貸平臺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法律保障體系不完善、非法集資、平臺跑路和虛擬交易等,導致該平臺存在極大的法律風險,嚴重影響了信貸市場供求的平衡,不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因此加強P2P網貸平臺法律風險的防范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對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并試探性地提出幾點有效防范對策,以便相關人士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P2P網貸平臺;法律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D922.28;F724.6;F8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5-0171-02
作者簡介:聶瑋(1980-),男,漢族,山東煙臺人,本科,山東同濟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公司法、金融投資等。
P2P網貸平臺屬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是由有投資理財想法且有資金的個人利用第三方網絡平臺,通過借用貸款的方式來給予有借款需求個人的資金。該平臺具有較強的交流靈活性、較高的年復合利率、操作簡便等特點,能夠改善信貸市場供求的平衡,實現虛擬金融交易和實體經濟業務的互動[1]。當然該平臺在實際經營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法律風險,這就需要加強風險防范,制定完善網貸平臺的法律體系,繼而為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促進網絡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問題分析
對于P2P網貸而言,其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業務,我國銀監會和央行在其指導方面尚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缺乏一定的準入門檻,這就導致P2P行業頻發風險,面臨著諸多的方法律風險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健全的法律系統。當前我國在P2P網貸平臺方面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系統以及明確的法律定性,現有的法律體系中沒有有效規制P2P網貸平臺的運作,存在較大的監管風險,如《合同法》中的部分條款只規定了P2P網貸公司承擔的角色,賦予P2P網貸平臺的合法性。在P2P網貸平臺發展的背景下,民間活動資本有所盤活,企業投融環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法律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導致P2P網貸平臺的法律規制與行政監控相互脫節。
二是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統。我國的信用體系尚不完善,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統嚴禁網貸平臺對個人征信信息進行調用,這就導致P2P網貸平臺只能以借款人提供的相關信息為依據,如繳費記錄、財產證明和身份證明等,對借款人的信用進行評價。但是這種證明信息極易出現造假的情況,使信用評價的依據錯誤,即便材料真實,也仍然會出現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對借款人的信息進行全面了解,如果借款人不能對到期債務加以及時清償,并且提供的證明資料造假,則出借人會訴訟無門[2]。部分平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自己開始研發征信系統,或者是對第三方征信機構和信用評分機構加以引入,但是由于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P2P平臺在數據分享方面的積極性不高,無法全面了解借款人的實際真實情況,導致控制信用風險成本增加,影響平臺的正常運營。
三是缺乏明確的監管執法主體。我國P2P網貸平臺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交易規模和平臺數量不斷增多,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網貸欺詐等,致使投資人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沒有明確P2P網貸平臺的監管執法主體,尚未形成專門統一的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使該平臺處于“監管真空”的狀態,影響行業的有序發展。
二、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防范對策
(一)完善立法
我國P2P網貸平臺運營的法律依據是以《貸款通則》和《合同法》為主,國外行業內則是以《消費者信用保護法》、《誠實借貸法》等為主,在民間借貸范疇內納入互聯網借貸,為網絡借貸提供了法律保障。為了實現P2P網貸平臺的發展,我國相關部門出臺了一些指導性建議,從自身具體情況出發,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以法律的形式對P2P網貸的性質、監管體系、經營范圍、運營模式等加以明確,完善P2P網貸平臺的立法,以此加強民間借貸立法,有效規范風險,保證市場秩序的規范性[3]。同時我國應該嚴格責任追究體制,通過責任保障制度,利用信用保證或資金保證的方式來控制網貸平臺與借款人跑路的風險,使政府等有關部門機構來承擔部分風險,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實現P2P網貸平臺的高效運作。
(二)加快行業征信數據的共享
不開放和不健全的征信系統是影響P2P網貸發展的核心因素,直接限制著P2P網貸的風險管理效率、貸款定價、信用評估,致使交易成本增加,這就需要P2P行業積極接入央行征信系統,推動行業征信數據的共享。如上海資信有限公司開發設計出一種網絡金融共享系統NFCS,該系統有央行征信中心統一部署,可以對P2P網貸業務中產生的信用交易信息進行收集,如償還和貸款等,并為P2P公司提供查詢服務;同時該系統按照全面共享和互惠的原則,需要P2P網貸平臺先對數據進行報送,這樣才能全面查詢征信數據[4]。此外,政府可以加強行業協會和監管層之間的協助配合,使更多合法合規的P2P網貸平臺得到更好地發展,利用先進的系統來報送征信數據,實現行業內數據的共享,繼而準確獲取借款人的征信信息,保證出借人的資金安全,有效控制違約風險,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三)構建多方位監控機制,明確.管執法主體
首先,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①外部監控。構建系統完善的外部監管體系,如成立第三方合作組織、金融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相結合的監管模式,由政府部門來專門管理P2P網貸平臺,嚴格平臺的市場準出和準入制度,協調好各方的網貸平臺運營;金融中介機構可選擇各個商業銀行,由其進行監管,并引入第三方組織,為行業協會提供資信強大的組織,保證資金利用率的提高,加強風險防控。②內部監控。只有完善P2P網貸行業的內部監控體系,成立行業協會,由行業協會統一領導各個公司,才能實現行業的有序發展。各個公司可從自身情況出發,構建內部監督機制,對運營模式進行規范,積極監督人員的行為,強化其職業操作與自律精神,才能提高公司內部自我監管的執行力[5]。其次,明確銀監會的監管執法職責。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P2P網貸平臺呈現著直線式的增長方式,但是在發展中由于行政執法主體不明,監管執行力度不足等,導致平臺發展良莠不齊。我國確定由銀監會來監管P2P網絡平臺,加強投資者的風險控制意識,對市場準入門檻加以嚴格,規范平臺之間的競爭,并利用嚴格的公權力來調控與監管P2P網貸行業,繼而實現平臺的良好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P2P網貸平臺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缺乏健全的法律系統和完善的征信系統、監管執法主體不明確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平臺的法律風險,影響P2P網貸行業的良性發展。基于這種情況,必須要從該平臺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善P2P網貸平臺的立法,加快行業征信數據的共享,構建多方位監控機制,明確監管執法主體,進而有效規避法律風險,推動P2P網貸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谷江波,譚強.我國P2P網貸平臺的法律問題研究及風險防控對策[J].企業導報,2014,23:130-132.
[2]陳兆航.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及防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21:83-85.
[3]唐筱芳.我國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40-43.
[4]柴延延.我國P2P網貸平臺的法律問題分析[J].時代金融,2016,05:225+227.
[5]馮雨.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及對策[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0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