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價格聽證制度作為我國從國外引進的一項新制度,其設置的目的在于調動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積極性,保障政府決策的科學性。但是,由于價格聽證制度在我國存在一些缺陷,導致了價格聽證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發揮,與立法者的初衷相違背。本文將通過對我國價格聽證制度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價格聽證制度設置的新構想。
關鍵詞:價格聽證制度;設置缺陷;新構想
中圖分類號:D922.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5-0192-02
作者簡介:劉佳明(1993-),男,漢族,江西吉安人,華東交通大學,2016級經濟法學碩士在讀。
《價格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制定關系群眾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商品的價格應該組織價格聽證,社會組織和個人具有參加價格聽證的權利。①但是由于我國價格聽證制度的設置存在缺陷,導致價格聽證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未發揮實際的作用。因此,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價格聽證制度運行現狀進行研究,然后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對促進聽證功能的發揮和政府科學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目前價格聽證制度的運行機制
根據《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2008年實施)規定,首先由申請人向物價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物價管理部門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審核并作出聽證決定。其次,由價格主管部門聘請聽證會代表并組織聽證會,對調價方案存在分歧之時進行調解。然后,由物價主管部門作好會議記錄,并將聽證結果報送政府機關審批,最后將價格調整方案向社會進行公布。
二、我國目前價格聽證制度存在的缺陷
聽證制度公民民意的表達提供了一種的新的形式,但是,存在以下幾方面缺陷:
(一)政府定位不準確
我國《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規定,價格聽證由價格主管部門組織并上報給當地政府批準,違背了自然正義的原則。在社會主義國家,公用事業、公益服務以及自然壟斷等行業大多由國家掌握,行政機關作為國家的代表,根據授權對國家所有財產進行統一管理和經營。一方面,政府作為價格聽證的一方當事人參與到價格聽證中來,另一方面,政府又作為價格聽證的組織者來參與聽證活動。在價格聽證活動中,當事人雙方需就各自所持觀點展開討論,組織者需要結合雙方當事人的觀點來作出最后決定。但是,由于政府作為價格聽證的組織者和當事人這一雙重身份,使得聽證制度發揮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公眾參與作用有限
1.公眾參與途徑受限,代表性受質疑。由于受成本、效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聽證會實行代表參與制。根據《政府制定聽證辦法》規定,聽證會代表的產生目前采用自愿報名、單位推薦、委托消協和價格協會等社會團體選拔與價格主管部門聘請相結合的方式。盡管法律規定中對公眾代表的知識、素質等方面具有一定要求,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價格主管部門為了節省開支,或為了違規選拔對自己有利的代表,使得價格聽證流于形式,最終的價格制定結果并不能真正反映民意。[1]因此,如何創新公眾參與價格聽證的途徑,提高聽證代表的廣泛性,使聽證制度能夠真正反映民意,需要對代表的選拔制度進一步進行改進。
2.公眾與政府信息不對等。在價格聽證活動中,公眾代表作為一方當事人參與到價格的制定活動中來,與政府所代表的觀點進行討論。但是,政府在資源、信息、技術上與普通的民眾相比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普通大眾往往由于先天的地位不平等而處于被動狀態,很難真正維護自己的利益。聽證是中國目前難得少數幾個的公民利益表達和協調渠道,聽證的本意是為了促進公共決策中的公平參與,但是,政府機關和公眾參與的明顯不平衡使價格聽證面臨信任危機。[2]
三、我國價格聽證制度的新的構想
(一)引入第三方評估制度
在聽證活動中,政府作為價格的組織者,在一些涉及公益事業、公共服務價格方面,政府作為價格的當事人一方參與到價格協商活動中,其偏袒的態度表現非常明顯。因此,政府在價格聽證中的定位直接影響聽證的效果。價格主管部門作為聽證活動的組織者,其聽證結果最終需報批上級機關批準。體現了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權力的約束,防止下級機關濫用權力,是一種進步的體現。我國在政府績效考核已經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機制,指獨立于被評估政府的社會機構組織實施的政府績效評估機制。[3]其優點在于能夠排除政府機關內部的干擾,發現政府運作存在的問題,為改進政府工作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因此,在價格聽證中為了保證結果公平、公正,應該由獨立于民眾、政府、經營者之外的第三方作出最后的決策。而第三方應該由政府、價格聽證申請人、民眾代表、專家學者、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最終的結果由第三方按照各自的比例投票決定。同時,為了保證組成人員不受外界的干擾,應該建立專門的名單儲備庫,通過電腦按照一定的比例隨機抽選。除此之外,為了保證聽證機制的順利運行,應該設立專項資金為聽證活動提供支撐,資金的來源由中央統一分配,由地方跨區域管理。
(二)提高公眾參與度
1.豐富公眾參與形式。聽證的本質在于能夠盡可能的征求各方的意見,以此來保證價格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現行法律的規定下,只能由一部分民眾作為代表參與到價格聽證活動中,其局限性顯而易見,同時,代表的選拔最終由價格主管部門決定更容易使公眾對代表的合法性地位產生質疑。因此,改進公眾代表的選拔機制、豐富公眾參與價格聽證的形式是暢通民意表達渠道的關鍵因素。公眾代表可以通過自薦、推薦或選拔的方式產生,但是最終的決定權并不掌握在政府手中,而是由各方代表組成的第三方決定,由此可以避免政府在選擇代表時“任人唯親”。同時,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進步,價格聽證可以利用現代媒介技術實現多樣化的形式,比如網絡直播聽證,電話視頻聽證等。不僅便于參與人參加價格聽證,節約成本,還可以調動普通民眾參與到定價中來,使價格制定反映民意,同時還有利于社會公眾對聽證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
2.加大對公眾的傾斜保護力度。價格聽證就是各方代表就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來闡述自己的立場來進行辯論,決策者依據各方的觀點對價格作出最后的決定。由于公眾與政府之間地位的不對等,因此強調法律對普通公眾的傾斜保護十分必要。信息不對稱的原因是普通民眾在信息上處于劣勢地位,為了重建普通大眾對聽證的信心,必須從制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4]首先應該由政府為民眾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以彌補普通民眾專業知識的缺乏,其次,建立相應的信息交流機制,對聽證申請人刻意隱藏相關信息的行為進行處罰,最后,要明確確定聽證申請人履行義務的法律責任,對價格申請人弄虛作假的行為進行嚴懲。
[注釋]
①<價格法>第23條之規定.
[參考文獻]
[1]王萬華.我國政府價格決策聽證制度缺陷分析[J].法治論叢,2005(4):75.
[2]李亞.基于討論式博弈和綜合集成技術的模擬聽證:完善現行價格聽證制度的一種途徑[J].中國行政管理,2009(7).93.
[3]段紅梅.我國政府績效第三方評估的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48.
[4]彭向剛.論我國價格聽證制度的完善[J].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201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