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遺囑來看,當前一般出現(xiàn)兩種情況會使得繼承人無法擁有繼承權:其一在于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權利被剝奪;其二在于妻子無法獲得該權利。只有通過立法嚴格規(guī)定相關權益,才能讓遺囑人不會對其他親屬的權利造成損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明確的是近親屬可以享有一部分的財產(chǎn),剩余部分可以由其自主分配,憑借這種方式來使得各自的利益維持平衡,從真正意義上講法律和道德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起來。
關鍵詞:遺囑自由;遺囑限制;立法構想
中圖分類號:D9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5-0236-01
作者簡介:敖琪坤(1990-),女,漢族,廣東人,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
一、我國繼承法遺囑自由和限制所存在的問題
在近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價值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產(chǎn)生的變化,尤其是婚外同居的情況十分常見,在這種情況下就涉及到了很多由財產(chǎn)所導致的沖突與矛盾。其中,較為典型的幾個案例就是瀘州市張某訴蔣某案,在該案中死者原配被小三告上法庭,令人難以置信,啼笑皆非。另外,還有鄺某案,在這個案例中,鄺某的妻子去世多年,年齡高達八十六歲的他和朱某最后結為夫妻,朱某是平時照顧他生活起居的人。在1992年鄺某因病去逝。后來根據(jù)其遺囑來看,全部財產(chǎn)歸朱某所有。其兩子不服而上述,但是法院不予認同。
根據(jù)法律相關依據(jù)來看,以上案例中的確實是有著婚外同居這種與道德不符的情況所在,也與婚姻法的相關制度所背離,不過站在客觀實際的角度來說,其中所立的遺囑部分也的確是真實有效的,不可剝奪該權利。所以,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繼承法,對于遺囑人的財產(chǎn)的處分的相關權利應該有所制約,也就是說遺囑人需要給近親屬留存部分財產(chǎn),剩余部分可以由其自主分配,憑借這種方式來使得各自的利益維持平衡,從真正意義上講法律和道德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起來。
二、我國限制遺囑自由的立法構想
(一)結婚將導致婚前所立遺囑當然被撤銷
英國遺囑法將結婚明定為自動撤銷婚前訂立遺囑的法定事由之經(jīng)驗,這種做法取得一定的成功,值得我國借鑒。其理由簡單明了,將遺囑人的配偶、子女等排除在遺產(chǎn)受益人之外,是對配偶、子女的不公平。事實上,在實際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親人身亡的事件,法定婚前遺囑因遺囑人結婚而當然無效,可彌補遺囑人遺忘早先所立遺囑之欠缺,方式能夠進一步完善遺囑人的要求,滿足其心愿。
(二)引入特留份制度
目前大部分國家都引入了特留份制度,以此來解決繼承法中的相關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把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聯(lián)系起來,同時把自由權益和法律秩序結合起來綜合衡量,使其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之中,當然在此過程中還應該和我國傳統(tǒng)的道德觀點相一致。所以說,為了更好的對遺囑自由制度進行補充與完善,應該適當?shù)囊雵獾南嚓P案例,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國發(fā)展實際,使其從真正意義上和法律體系融為一體,從而形成發(fā)揮核心作用的特留份制度,進一步提供立法保障。
(三)賦予法庭酌情修改遺囑條款的自由載量權
對于法院來說,其責任十分重大,不僅需要懲處惡行、宣揚善良,還應該時刻明確其公平正義的職責,將其視為宗旨。一旦出現(xiàn)關于遺囑方面的沖突時,在這個情況下無法依靠立遺囑人作出相關聲明,所以必須憑借著法庭的力量來明確遺囑的內(nèi)容所在,最后實行公平正義的判決。在這個過程中,法院需要盡可能的符合遺囑人的心愿。另外,在一定情況下,法院可以充分利用其自由裁量權,將遺囑內(nèi)容中違背公平或者是不符合道義的地方加以修改,作出相應的判決。
三、結語
正義意味著依靠公正的方式分配相關財產(chǎn),從其符合預期的狀態(tài)。針對財產(chǎn)部分來說,不僅要保護財產(chǎn),還應該有所制約,使其處于平衡的穩(wěn)定狀態(tài)之中。既需要考慮到個人的權益,還應該認識到公共權益的重要性,使兩者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對于遺囑人來說,不僅需要明確其遺囑自由,還應該認識到當前需要給家庭成員日后帶來良好的生活,進一步使得家庭團結起來。站在社會的層面上來看,可以改善繼承人的經(jīng)濟方面的困境,使得國家壓力也相應的減少,從根本上實現(xiàn)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所以說,在選擇遺囑自由的同時還應該保持個人、家庭以及社會利益的穩(wěn)定平衡,這才是最后所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1]李宏.遺囑繼承的法理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2]夏吟蘭.特留份制度的倫理價值分析[J].現(xiàn)代法學,2012(5).
[3]郭明瑞,房紹坤.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年,2010.
[4]朱海.我國遺遺囑信托法律關系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2014.
[5]陳葦.當代中國內(nèi)地與港、澳、臺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J].當代法學,2013.
[6]陳金.遺囑處分財產(chǎn)范圍限制立法的探討[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