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佳慧
正社詩詞講堂:回歸詩書畫的吳門之脈
記者 陳佳慧

正社詩詞講堂的活動,總是洋溢著古典人文情懷
自古畫家多文人,詩、書與畫,幾乎是不分家的。明四家,擅長詩文,直至民國詩、書、畫、印都是中國文人畫構成元素,是中國畫人文主脈。
而在當代蘇州,也有這樣一群書畫家,他們時常相聚,創作、吟誦詩詞,體悟吳地深厚的文化內涵。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有主旨有目標的組織——正社詩詞講堂。至今,正社詩詞講堂舉行了十七期,每期參與的畫家與其他學者都有二三十人。
談及正社詩詞講堂,就要先說到畫家江野位于山塘街的正社畫館。
其實“正社”是個老字號,背后有著不凡的故事。民國時期,西風漸進,中西雜交,繪畫尤為如此,為正本清源, 1932年,張大千與葉恭綽、吳湖帆同游蘇州,組織成立“正社書畫會”。
正本清源,守住文化,江野恢復開設正社畫館,也正是有這樣的想法。

江野收藏之民國雜志。圖片為社員留影,前排由右至左為彭恭甫、張善孖、王公巖、張大千、于非廠
回到蘇州之前,江野在北京發展得很好。然而別人說,中國文化的根就在南方啊,你怎么來到了北京。江野頓悟,于是發心挖掘吳文化浸潤在這座城市里的文脈。僅在山塘多年,他就發現這座城市是怎樣的臥虎藏龍。
江野說,古時畫家從不為畫而畫,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詩畫情結。相比之下,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卻體現了太多停留在技巧上的創作。“這就如同一道蘇州醬方,表面可以一樣,但是味道上多放或少放點調料就是不一樣。”他說,“畫家,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技術再好,也要補文化。中國畫是哲學,是詩歌,是寓意的頂峰。”

正社詩詞講堂的活動,總是洋溢著古典人文情懷
一幅畫去掉了民族的人文精神,就是剩下了一些表現技巧和表面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的強大,民族文化亦被世人尊重時,只求“中西混血”的劣質產品將成垃圾。
正因為如此,當江野發現并開始追溯“正社”的故事時,是振奮的。當年的正社書畫會在正本清源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它的正式成立時間為1933年1月31日。1934年9月9日,由何澄策劃并負責組織的正社書畫研究會在北平中山公園水榭舉辦社員書畫展覽會后,“正社”會員的組成有了很大的變化,增加了一批寓居、定居和工作在北平的名士??纯础罢纭彼挟斈甑倪@些會員名錄以及“正社”當年的藝術活動讓人不禁手摩心追。一個地方性的藝術民間會社,不再拘泥于一隅,切實形成了研究藝術的氛圍,這正是在當年同樣躁動的時代里所需要的。

云山飛掠薄紗侵,江海迴流月色深。千古存亡家國事,人間若箇不關心?——柳承宗
其實,之后的正社書畫會,能達成這樣的影響力,原因之一便是其成員不止于書畫家。結合《吳湖帆文稿?醜簃日記》1933年的記述,正社書畫研究會的發起人亦即最初的社員,都是知名文人墨客:如陳子清,書畫家,蘇州吳縣人,吳湖帆表兄;張紫東,昆曲家,世居蘇州補園;鄒百耐,蘇州吳縣人,藏書家,有“百擁樓”,吳湖帆友;王季遷,何澄妻堂弟,吳湖帆門生;管一得,蘇州人,山水畫家;潘博山,蘇州人,藏書家,書畫鑒賞家;彭恭甫,蘇州人,山水畫家;朱梅村,蘇州人,畫家,吳湖帆外甥;潘子義,吳湖帆妻潘靜淑之兄;吳詩初,書畫鑒賞家,吳湖帆親戚。而何澄,系民國元年退出軍界后定居在蘇州的收藏家,時任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高等顧問;張善孖、張大千、仲昆在當時則是寓居在蘇州網師園的職業畫家。
文化,是每個畫家的必修課。江野決定效前賢足跡在正社畫館成立詩詞講堂,喚醒當代畫家的文化意識和人們對文化的尊重。
此舉不想得到朋友們的熱烈響應。大家在一起,學習詩詞,創作詩詞格律。用江野的話說,“ 學習古典詩詞,提高人文素養,回歸傳統吳門畫派人文語境,這是吳門書畫家的必經之途?!?/p>
活動得到不少前輩與先生的支持,如滄浪詩社的魏嘉瓚先生,非常支持講堂活動,特地過來為大家講授詩詞藝術并吟誦詩歌。錢雄老師則每期為大家講解詩詞,備課不倦。大家都有一樣的文化共識:傳統元素不能斷,然后再是于傳統的根脈上作出創新。
參加學習的畫家文人則有江野、杭青石、費松偉、顧逸、王大夷、沈劼、江海君、姚光威、熊亦仁、張乃榮、喬小龍、柳承宗、朱墨春、朱道、趙斌、孫小青等。

杭青石詩畫
文正書院、旺山儒林居、龍寶齋、寶儉堂、蘇太企業……詩詞講堂每一期都選擇一人文企業作為它的舉辦之地,不單學習古典詩詞,也結識了眾多新的朋友。皆有它的意義。
在東山陸巷寶儉堂,這個北宋大文豪著名詞人葉夢得的故居,大家受到主人許青冠先生的盛邀。園內古色古香,亭臺樓閣,曲徑通幽,正是文人雅玩之所。自古東山人文歷史悠久,文人輩出,對于江野來說,學習古典詩詞的成員可謂接了地氣。在寶儉堂,成員們合作創作歲寒三友和梅蘭竹菊四君子為其補壁。詞講堂主講錢雄和滄浪詩社老社長魏嘉瓚先生和秘書長謝慶琳女士等人員并為寶儉堂撰聯。錢雄還應景應物講葉夢得的詩詞《賀新郎》等相關詞的知識,之后又特為這次活動賦詩二首?!对L葉夢得故居》:“依山座落脫塵囂,陸巷街坊宋若昭。辭賦相從寒谷氣,云峰橫起念奴嬌。東山奮起客中身,國學傳承又一輪。萬望前程舒錦繡,吟邊不愧滿園春?!?/p>
而走進蘇太企業則有著節前的熱鬧。大家在布置好的會議室里為企業書寫春聯,同時畫家輪換上場合作六尺整紙《四季春圖》。杭青石首開其筆,畫石鎮紙,顧逸畫松,樂子畫牡丹,墨村畫水仙,江野畫竹,大夷畫凌霄,杭青石老師還補上了山茶,一幅四季春大合唱,在歡笑祥和中合作成功。江野也即興畫墨豬二頭,憨態可鞠,其樂融融,同迎春節,還畫了《諸事皆宜》一副書畫合景,并寫豬小品作為片子布景襯托。
而對于企業來說,講堂來了,帶來了翰墨的香氣。即便大家走了,文化的風景卻留了下來。正社,就是一種力量,也同樣在喚醒他們的文化夢想。
東山奮起客中身,
國學傳承又一輪。
萬望前程舒錦繡,
吟邊不愧滿園春。
——《訪葉夢得故居·錢雄》
朱墨馗公別樣紅,
天生美髥密如茸。
頂天立地英雄氣,
世上有吾鬼不容。
——《題朱砂鐘馗圖·江野》
墻邊梅花著枝丫,
疏影橫斜少看花。
零落依然香如故,
輕描淡寫到吾家。
——《題梅花圖·杭青石》
坐送流年百感侵,
獨回一念惜光陰。
須眉黯覺霜初重,
閑事誰知病酒深。
六十韶光詩夢老,
三千世界菩提心。
云無所住雞鳴起,
花發春歸一敞襟。
——《歲晏·王大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