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張邈,劉學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 163318)
薩爾圖油田中區西部剩余油分布及挖潛措施研究
楊毅,張邈,劉學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 大慶 163318)
針對薩爾圖油田中區西部開展剩余油的分布規律研究,提出了剩余油挖潛措施。通過油藏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區塊的各項開發指標進行了預測并對剩余油的分布規律進行了分析,最終確定油藏主力層 S2 和P1油組為挖潛對象。在對薩爾圖油田中區西部的油藏多方案開發指標進行預測后,對提出的 4種開發方案進行了對比,最終給出了該油藏優化的開發方案,即油藏采用聚合物驅油的方法會達到較高的采出程度。
剩余油;數值模擬;聚驅;水驅
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是當今油氣田開發的熱點問題。大慶油田經過30多年的開發,目前主力區塊含水已達 97%,但地下仍含有大量的剩余油,掌握剩余油的分布規律及挖潛措施,是原油高效開發的保證;認識并準確估計剩余油的飽和度的分布,對于評價油田二次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1]。對剩余油分布進行準確描述,并針對剩余油分布特點開展挖潛措施研究是目前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問題。確定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和部位,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隨著能源的逐漸減少,針對剩余油進行進一步挖潛顯得尤為重要[2]。
中區西部薩葡油層位于中央坳陷區,總面積為10.2 km2。研究區目的層段共 SⅠ-SⅢ、PⅠ、PⅡ、GⅠ-GⅢ、GⅣ九個油層組 136 個小層 150 個沉積單元,薩、葡、高目的層總厚度大約為 300~430m,平均厚度為 380m。研究區內共有井 2826 口,其中油井 1557 口,水井 1269 口。中區西部基礎井網共138 口井,1960 年投入開發采用行列切割式注水井網,分薩、葡兩套層系。一次加密井57口,二次加密井 117 口,高臺子井 248 口、聚驅上返井 171口,聚驅二類井 669 口,三次加密井 675 口,高臺子加密井 751口,完鉆未投產井 2 口。
根據對中區西部 150 個沉積單元沉積特征的精細描述,采用 Eclipse 模擬軟件,E100 黑油模擬器計算。采用三維三相黑油模型(含有溶解氣)。初始狀態只有油(含溶解氣)、水兩相。歷史擬合薩葡油層開始時間為 1960 年 1月,結束時間為 2013年12月,該階段的重點在于單井的歷史擬合。全區擬合符合率達到 98%以上。單井符合率能達到 80%以上。
通過在建模過程中對于插值方法和合理值范圍進行了界定,建立可靠的模型[3]。
中區西部薩葡油層計算的總地質儲量為 8491.7 ×104t,本次數值模擬計算的總儲量為 8647.67×104t,與容積法的地質儲量相比絕對誤差為 1.8%。此次模擬計算各層儲量如表1所示。此次模擬計算各層儲量如表所示。
3.1 剩余油的分布情況
中區西部薩葡油層各沉積單元至 2013 年 12 月,從累產油量來看,PI 組和 S2 組地質儲量最大,累積產油量大,兩層的合計采出量為 5485.58×10t,占總采出量的 65.30%;S3 和p2 累積產油量相當,分別為 478.72×104t和 474.51×104t,S1采出量最低,僅占累積產油的 5.99%。

表1 薩葡各油層組數值模擬結果數據分析Table 1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formation of Sa andpu
從沉積單元剩余儲量來看,共有 5328.13×104t,剩余儲量仍然集中在 S2 和p1組,兩層合計剩余地質儲量 3327.98×104t,占總剩余地質儲量 62.27%,其余油層組地質儲量按大小依次是p2、S3 和 S1,分別占 16.81%、12.77%和 8.14%。剩余地質儲量大于 150×104t的沉積單元有 10 個,分別為 S21、S22a、S22b、P11、P12a、P12b、P13、P14、P16 和p17層;有 33 個沉積單元剩余地質儲量介于 50~150×104t,主要分布在 S2、S3 和p2;其余剩余地質儲量低于 50×104t。
從沉積單元采出程度來看,S3 和p1油組采出程度最大,動用較好,采出程度達到 40%以上。P1油組剩余地質儲量較大,采出程度達到 45.08%,開發過程中曾用聚合物驅替,剩余油挖潛的難度大;S3油組地質儲量小,采出程度大,油層組現井網適應性強,注采關系完善,水驅控制程度高[4]。油層組內各沉積單元采出程度分布特征明顯,S1和p2油組下部單元比上部單元采出程度高。
根據薩葡油層的縱向上剩余油分布情況[5],確定下一步挖潛的主要目的層仍然是油藏主力層 S2和p1油組。
3.2 剩余油挖潛措施研究
對二類油層干擾嚴重的3個井組進行堵水預測:
方案0:原井網生產
按照目前開采井網井距不變,生產制度不變,繼續預測至含水 98%。
方案1:聚驅認為干擾嚴重的井堵水。
方案 2:聚驅和水驅共同認為干擾嚴重的井堵水。
方案3:水驅認為干擾嚴重的井堵水。
按照目前開采井網井距不變,生產制度不變,繼續預測薩葡二類油層十年含水至 95%,到 2017年 4 月,綜合含水達到 95%(見表 2)。

表2 薩葡油層預測10年生產指標Table 2prediction of 10 years’production index of Sa andpu layer
按照目前開采井網井距不變,生產制度不變,繼續預測薩葡二類油層十年含水至 95%,分析停聚時聚驅井網產能比例[6](見表 3)。

表3 薩葡二類油層聚驅產能與水驅產能對比表Table 3 Comparison ofpolymer displacement and water displacementproductivity of the Second Reservoirs of Sa andpu
對比四種方案,其中方案1效果最佳,堵水初期見效明顯,2015 年 1月含水降低最大為 0.6 個百分點,到停聚時采出程度提高 0.3 個百分點(見表 4)。

表4 預測方案效果對比表Table 4 Table of four kinds of solutions contrast effect
(1)通過沉積單元的采出程度結果分析,S3和p1油組采出程度最大,動用較好,采出程度達到 40%以上。S1和p2 油組下部單元比上部單元采出程度高。
(2)用數值模擬的方法,研究了薩葡油層的縱向上剩余油分布,確定了挖潛的主要目的層為 S2和p1油組。
(3)薩葡二類油層聚驅井網下產能較水驅高,聚驅后效果較好,對聚驅干擾嚴重的井封堵后初期見效明顯。為薩爾圖油田的高效開發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喻鵬, 盧宗盛. 高凝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J]. 特種油氣藏, 2016, 23(2):81-84.
[2]劉海波. 油藏數值模擬歷史擬合的方法和經驗[J]. 工業, 2016(5):00 056-00056.
[3]王洪光, 蔣明, 張繼春,等. 高含水期油藏儲集層物性變化特征模擬研究[J]. 石油學報, 2004, 25(6):53-58.
[4]高學杰, 趙宗慈, 丁一匯,等. 溫室效應引起的中國區域氣候變化的數 值 模 擬 Ⅱ :中 國 區 域 氣 候 的 可 能 變 化 [J]. 氣 象 學 報 , 2003, 61(1):29-38.
[5]張繼紅, 徐思寧. 聚驅污水稀釋聚合物溶液驅油效果可行性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16, 29(2):60-64.
[6]俞啟泰. 水驅特征曲線研究(四)[J]. 新疆石油地質, 1997, 20(3):247 -258.
Study onpotential Tapping Measures and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the Westpart of Central Block of Saertu Oilfield
YANG Yi, ZHANG Miao, LIU Xue
(Northeastpetroleum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Daqing163318,China)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remaining oil in the westpart of central block of Saertu oilfield was studied,potential tapping measures of remaining oil were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ndexes of the block werepredicted and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were analyzed by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in layers of the reservoir are S2 andp1, which are determined aspotential tapping object. At last, four kinds of developmentprogram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prediction of different schemes' development indexes in the westpart of central block of Saertu oilfield. Then the best development scheme of the reservoir was determined.
Remaining oil; Numerical simulation;polymer displacement; Water displacement
TE 357
: A
: 1671-0460(2017)02-0259-02
2016-10-08
楊毅,男,黑龍江省大慶市人,工程師,2008 年畢業于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研究方向: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E-mail:88025216@qq.com。
張邈(1992-),女,東北石油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E-mail:zhangmiaoready12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