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巖欣 歐陽春 王儉辛
【摘 要】腐蝕與防護專業是需要基礎理論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專業,本文針對腐蝕與防護的專業設置特點及學生現狀對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腐蝕與防護;創新;教改;考核
腐蝕是悄悄自發的一種冶金的逆過程,發生在我們生產、生活和建設的各個環節。在近一個世紀的研究中,腐蝕與防護學科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材料的腐蝕控制,從材料的研發、材料的腐蝕性能評價、材料的選擇與設計、先進涂層的選用、陰極保護技術以及腐蝕的理論體系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我國是世界上較早注意腐蝕問題的國家,1956年制定的科技發展規劃, 已把防腐蝕作為重要問題提了出來。我國的腐蝕與防護學科發展是從1962年12月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共同制定的“腐蝕與防護科技發展規劃”開始,據文獻報道,當時全國大專以上水平的人員一共僅僅只有182人[1],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現代化大規模經濟建設,腐蝕防護逐漸形成一門新興的產業,人才問題就更為緊迫,全國逐步建立了專門的腐蝕研究機構和教學單位。經過50 多年的發展,我國腐蝕與防護科技隊伍不斷成長, 目前專業從事腐蝕防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已經接近一萬人[2]。不少企業都設置了相關的科室, 在一些工程的設計階段就加入腐蝕防護加強的理念,同時制訂防護設計規范與標準,科學合理地選用材料,采用長效防腐涂料與陰極保護相結合等綜合防護措施來控制腐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承載著人才培養和輻射社會功能的高等院校在腐蝕與防護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責無旁貸的使命,自1997年起因高校專業設置的調整, 原有的腐蝕與防護專業已調整進入金屬材料專業[3],有些高校將腐蝕與防護專業劃歸到化學專業, 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有關腐蝕的基礎理論課時被進一步壓縮,這對腐蝕與防護專業人才培養可能產生一定影響,造成腐蝕與防護專業的學生的基礎功底薄弱。
1 腐蝕與防護專業課程的特點及學生現狀
當前高等院校的課堂教育體系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以被動聽課為主,同時大學生前兩年的課程以基礎課為主,而在大四下學期又有畢業設計,致使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時間僅有只有一年半,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學生還要學習金屬材料、或者化學等相關專業的課程,因此只能開設3-4門有關腐蝕與防護專業的相關課程。近十幾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上課人數增多,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尤其是課程內容中的一些微觀機理,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非常困難,教師在課堂上講授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如果只做生硬的講解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導致教訓效果大打折扣。同時有一部分學生又處在考研、就業準備階段,大多數學生把精力投入到考研復習或就業上。受到社會輿論導向以及就業壓力等的影響,學生對熱門專業更感興趣,對腐蝕防護課程缺乏信心,對課程的學習多處于應付狀態。
2 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直接反映了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好的教材是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目前有關腐蝕與防護課程的教學學時較少,因此對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配置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理論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和取舍,遵循由淺入深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將教學內容充分與學生的專業知識相聯系,使學生能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傳統腐蝕學的教材僅局限于鋼鐵材料的腐蝕防護研究,目前工程應用的需求不但包括金屬材料,還包括各種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復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等,以及隨之而來的有關這些新材料的腐蝕科學問題不斷涌現,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新型材料在應用中出現的腐蝕問題以及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引入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要求任課老師要有比較寬的視野,往往專任教師都是只在自己所擅長的某個專業領域內有一定的學術見解,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只能在授課教師所擅長的領域上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他領域方面了解有限。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可以多名教師聯合授課的方式,根據不同領域開設相關的專題講授,并結合每個老師自己的科研工作以及取得的相關科研成果向學生加以介紹,教學內容中可以適當引用自己科研工作中的案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具有較寬的專業視野。
3 腐蝕與防護課教學方式的改革
腐蝕與防護專業課程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性,為了提高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同時培養應用研究型的人才,可以在課外適當開設一些本科生創新實驗課程作為正常教學的補充,開設方式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選題以及教師根據科研方向命題的方式開展,學生以個人或者團隊的形式來開展研究工作,以期能通過課題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增強工程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遇到新困難、新問題的時候,首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設置合理的實驗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實驗原理和腐蝕與防護等知識來解決問題。最后,通過學生和老師在實驗現象及實驗結等進行必要的分析和總結,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培養出具有較強科研和創新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
校企結合,發展新的教學理念。目前高校中經常采用生產實習和認識實習等形式,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生產過程,并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直觀的印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都是以走馬觀花式的參觀為主,并不能真正深入到生產第一線,對現場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利用企業和學校合作,適當改變目前工科學校中的生產實習模式與觀念,可以采用分批、分次的方法,讓學生深入到工廠的生產實際中,真正走進企業生產第一線,了解所學理論知識如何在生產中應用,提出企業中存在的生產問題,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對問題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以及技術應用能力。
4 結束語
腐蝕與防護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比較緊密的專業,通過對腐蝕與防護的專業設置特點及學生現狀對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了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葛紅花,汪洋,周國定,李新學.普及金屬腐蝕與防護知識重要性的研究[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1(23):1,61-64.
[2]陳武,梅平,賴璐.《金屬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8,132-134.
[3]萬家瑰,畢鳳琴,張旭昀,等.金屬腐蝕原理及應用課的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 中國電力教育,2009(12): 88-89.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