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天元
【摘 要】人際交往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人際交往質量直接影響他們在校期間學習、生活、身心健康及未來的發展。本文通過實證調查的方法探究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和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以期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質量。
【關鍵詞】人際交往;調查問卷;交際方式;交往對象;交流內容
0 引言
人際交往是指個體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張明霞,2006)。良好的人際交往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個體適應社會、擔當一定社會角色的基本途徑。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剛邁入成年人的行列,他們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精力充沛,人際交往的需求尤其強烈,期望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結交朋友、認識世界,以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求。作為高校工作者,我們有必要深刻了解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和特點,找出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基于此,本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和山東理工大學七所高校的600名本科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大學生人際交往方式、人際交往對象、人際交往內容等問題。剔除了回答不完整的問卷后,本課題組對568份有效試卷進行分析,得出了客觀數據。從調查結果和對有關學生進行訪談的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
1.1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日益現代化和網絡化
隨著高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功能齊全的智能手機鋪天蓋地而來,所有的大學生至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與此同時,網絡尤其是無線網絡越來越普及,大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手機接觸網絡,所以手機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調查問卷顯示,大學生人際交往方式排第一位的是手機微信和QQ,比例高達90%。其次是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占到60%, 手機通話占20%,而書信因為耗時低效幾乎沒有學生使用,已經退出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舞臺。
通過與學生的訪談也能明顯看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的顯著變化。一個學生這樣告訴我們“我一有空就刷微信,上QQ,有什么事直接就留言,或語音聊天,既不花錢又方便。即使在同一棟樓上住宿,我們也不愿意去宿舍找同學,用微信輕松搞定多好……”大學生人際交往方式的網絡化打破了傳統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大學生在繁忙學習任務的重壓下,不再像過去那樣必須找時間面對面進行交流,只需拿手機輕松搞定。所以網絡以超越時空的優勢贏得了大學生不斷增長的交際需求。
1.2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對象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
網絡普及以前,大學生平時的交往對象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交往對象往往與大學生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如父母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等,與陌生人之間的互動較罕見。但是網絡與智能手機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對象。“網絡超越交往時空的同時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大范圍的群體環境,大學生交往的選擇對象范圍更廣”(王玉萍,2008)。大學生通過QQ、微信等網絡社交工具,加入特定的群組從而輕松地結交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來自于世界各地的陌生人。目前這種結交朋友的方式越來越流行,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新朋友的一個重要途徑。調查發現,高達60%的同學認同網絡交友是他們結識新朋友的一個重要渠道。調查還發現,通過網絡結交的朋友不再局限于同年齡段的朋友和同學,通常年齡差異很大,并且社會身份復雜。可以說,網絡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交友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多元化的交友需求。
1.3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目的日益功利化和現實化
人際交往最基本的動機就在于希望能從交往對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滿足(姚立,2002)。大學生的活動范圍主要是在大學校園內,接觸對象主要是老師和同學,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他們的交往動機較單純,較少帶有功利色彩。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中的拜金主義思潮腐蝕到學生,再加上大學生畢業后必須自主擇業的現實需求,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目的越來越趨向于功利性和現實性。調查發現,雖然有過半的學生人際交往的目的是“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進一步豐富大學生活”,但是有25%的同學選擇“有利于將來事業發展”為自己人際交往的首要目的。這表明,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出于功利與目的的人際交往是大量存在的。交往的功利性無可厚非,但卻改變了大學生美好的友情觀與愛情觀。
1.4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內容越來越寬泛化
當代大學生在普及的網絡環境下,隨時隨地了解國內外最新消息和各種各樣的感興趣的話題。大量的信息獲取和傳遞拓寬了大學生與外界聯系的渠道,擴大了他們知識交流的空間,進一步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同時也進一步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年代,當代大學生的交流話題不再局限于情感、學習和前途,他們更熱心于五花八門的社會問題的探討。
2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了手機控。但凡有點空閑時間,他們馬上拿起手機,或者不亦樂乎地打游戲,或者廢寢忘食地看電影,或者不停地刷微信或購物,儼然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很顯然對手機和網絡的過分依賴勢必造成大學生應對現實能力的缺失,減少了大學生對現實人際交往的需求,從而嚴重影響了他們正常的人際交際,尤其面對面的現實交際。其次,大學生通過網絡結交的朋友年齡各異、身份復雜、魚龍混珠,難免給大學生的安全帶來隱患。調查發現,40%的學生選擇“時機一旦成熟,我會考慮與網友會面”。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一旦碰到品行不端的網友,他們的人身安全有可能受到嚴重威脅。另外,大學生交往的功利性傾向已經嚴重淡化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導致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匱乏。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往往側重于個人的利益,有些同學甚至陷入了個人主義至上的深淵。
3 合理建議
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要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班主任和輔導員的作用。班主任和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頻繁,對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對班主任和輔導員要進行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課程的專業培訓,增強管理學生的能力。班主任和輔導員可以通過網上QQ和微信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有效解決學生在交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次,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班級或校級聯歡晚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交友觀,培養他們樂觀向上、通情達理、樂于助人、辨別真偽的優秀品質。此外,還需要建立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有效融入朋友同學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 結語
在高度全球化和網絡化的社會中,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呈現出許多新特點,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高校工作者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注意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給予必要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他們將來邁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玉萍.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調適與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08(9).
[2]姚立.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及其交往障礙淺析[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2(3).
[3]張明霞.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 2006(6).
[4]張奕華.論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其合理引導[J].青年成長與發展研究,2012(2).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