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紅
摘 要:2017年湖北省港航海事系統干部職工以“五個發展”理念為指針,凝神聚力,務實工作,全力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朝著打造航運中心、建成水運強省的宏偉目標跨越前行。
關鍵詞:航運中心建設;港航建設;湖北水運
中圖分類號:U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2-0009-03
2017年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穩中求進,以“五個發展”理念為指針,以航運中心建設為統領、以“五通工程”建設為重點,以海事“三化”建設為保障,繼續加強水運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加快發展港口多式聯運延長板,繼續推進非法碼頭整治和港口船舶防污染工作,確保水上安全態勢平穩可控。
1 主要目標
——確保完成港航建設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其中港口航道建設投資55億元,港口陸域園區建設投資20億元,累計完成“十三五”規劃內60%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
——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000萬噸,新增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50公里;
——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45萬標箱;
——遏制運輸船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污染重大責任事故,確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平穩。
2 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1)以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為統領推動水運大發展。深入貫徹實施湖北省政府27號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要任務。一是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要把思想統一到27號文件對航運中心的總體定位、具體目標、八項重點任務、五項保障措施上來,形成各部門、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二是要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充分發揮航運中心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督辦作用,建立定期調度、通報、督辦機制,打好政府、部門、企業的組合拳,形成眾人劃槳、合力共建的大格局。推動武漢市發揮主力作用,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咸寧市發揮重要作用。發揮好陽邏港核心作用和黃石新港、宜昌三峽樞紐港、荊州港和漢江各港口的支撐作用。特別重要的是要推動當地政府落實資金保障、財稅優惠、用地保障、市場培育、人才支撐的配套支持政策。27號文件是一座政策富礦,值得深入開采和利用。三是重點突破、久久為功。要在主要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陽邏港作業區整合發展、多式聯運海關監管試點、港口信息化自動化建設方面,有突破性進展,在提高港口運營效率、提升港口服務質量、搭建跨部門服務平臺等方面持續發力。支持武漢航交所完善船舶交易、貨運交易、船用產品技術交易、航運人才服務四大交易市場功能。支持宜昌船舶交易中心、黃金水道網等航運交易平臺做大做強。推動陽邏航運產業總部區、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陽邏港口岸功能建設,拓展國家進口糧食、水果指定口岸功能,建成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支持“單一窗口”建設,健全“大通關”協作機制,提升EDI數據交換系統功能。
(2)以“項目開工年”為契機推動港航基礎設施大建設。一是加快航道建設。加快推進“645”工程地方協調保障,確保蘄春水道率先開工建設。推動夾河、孤山、新集、雅口、碾盤山五級樞紐建設,確保雅口樞紐2017年完成圍堰截流、40%船閘和25%電站廠房混凝土澆筑,建設魚道、增殖放流站等環保設施,爭創交通運輸部施工標準化示范工程。漢江航道整治工程要確保漢江碾盤山至興隆段上半年全部完工,漢江河口三期實質性開工。加快重要支流航道整治,確保香溪河、陸水航道整治工程年內開工,推動唐白河、松西河兩條跨省主通道整治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并力爭開工,加快漢北河、內荊河等航道整治方案研究論證。二是推進重點港口建設。宜昌云池二期、松滋車陽河、黃岡臨港新城等11個項目要全面建成運營。鄂州三江港區碼頭、黃石棋盤洲二期、襄陽小河港區等項目要加快建設進度,確保主體工程完工。荊州江陵煤炭鐵水聯運基地、宜昌白洋二期等項目要盡早開工,盡快形成形象進度。優先支持建設二級公路、鐵路進港或后方與工業園、物流園、貨運站場聯為一體的重大港口項目。三是強化督辦考核。對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要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辦法、一張作戰圖”的管理機制,落實責任,全力推進。省局將對超前完成年度工程進度、投資計劃的給予獎勵,對沒有實質開工或地方配套不到位的,要強化問責并核減下年度省補資金額度。實行前期工作目標完成“三掛鉤”機制(與港航建設資金、行業管理經費、年度評先掛鉤),以“三鐵”措施推進前期工作,確保今年不少于60%的項目、2018年全部項目完成前期工作。分兩批集中開工20個以上“十三五”規劃項目,其中,第一季度開工“十三五”第三批11個項目。四是強化資金保障。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規范高效”的投融資新機制。充分用好來之不易的長江港航建設資金,發揮杠桿撬動作用。積極爭取部省及地方財政、債券資金,宜昌、襄陽、荊州等市和鐘祥、陽新等市縣要落實省市水運合作備忘錄要求,加大地方配套資金投入。各地要主動與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企業等對接,爭取政策性貸款或PPP應用試點取得新的突破。
(3)以航線開發和服務管理為切入點突出做好長江、漢江、江漢運河及重要支流航運發展大文章。一是在長江重點推進多式聯運。鞏固和發展以武漢港為樞紐的漢新歐、滬漢蓉、滬漢陜等鐵水聯運班列。開展全省港口鐵水聯運試點示范,力爭武漢集裝箱鐵水聯運示范項目走在全國前列,推動黃石新港鐵水聯運培育項目升級為示范項目。鞏固和發展江海直達航線,推動武漢與寧波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深度對接、融合發展,鼓勵湖北省主要或重要港口與沿海港口互動合作,增開新航線,大力支持武漢開通近洋直達航線。推動建立多式聯運協調聯席會議制度。二是在漢江重點培育新興集裝箱航線。制訂漢江集裝箱運輸發展方案,加快建設襄陽、沙洋、漢川等集裝箱船舶停靠點。研究開發適應長江、漢江和江漢運河的干支直達集裝箱標準船型,拓展內外貿同船運輸業務。積極爭取荊門、仙桃等沿線地方政府出臺集裝箱航線補貼等支持政策。漢江沿線航道、海事、船閘等管理機構要全方位、“貼身”服務漢江第一條集裝箱航線做大做強。三是要研究建立漢江、江漢運河通航設施統一協調管理機制。重點是要加強漢江崔家營樞紐、興隆樞紐和江漢運河船閘的統一協調管理,探索建立樞紐通航效率考核制度,健全船閘歲修大修、航道臨時禁航申報審批制度。開發應用“船閘通”APP,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發揮漢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優勢和江漢運河“連通兩江”的優勢,培育開辟兩江流域特色航線,充分挖掘“水上高速”潛能。四是加快發展長江、清江庫區及風景名勝湖庫區高端水上旅游。適應慢節奏、高品質生活需要,發展“水運+旅游+文化”模式,重點打造長江三峽游、香溪河游、丹江庫區游、江漢運河游等高端水上旅游。
(4)以推廣水上安全“六化”為載體構建本質安全大體系。進一步明確“一主三江十六湖”(一主:長江,三江:漢江、清江、江漢運河)重點監管水域,在全省推廣荊門“六化”管理經驗,將“安全責任體系化、檢查整改痕跡化、安全監管網格化、綜合執法規范化、宣傳培訓經常化、預警應急信息化”貫穿安全工作全過程。一是夯實安全基礎。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總要求和“三管三必須”原則,在責任追究上實行“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督促將水上安全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內容。結合縣鄉黨委政府換屆,分級組織新任分管縣(市、區)長、鄉鎮長水上交通安全知識培訓。加強渡口渡船網格化監督考核,將監管責任落實與安全補助經費掛鉤。推進貧困地區旅游碼頭建設,實施渡口渡船“精準扶貧”工程。推進渡運“公交化”試點。聯合教育部門,開展“海事校園”試點建設。二是嚴把安全源頭關。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進一步推廣應用海事協同管理和綜合服務平臺。推進內河船舶電子簽證和進出港報告制,完善靜態管理與動態執法協同機制。開展船員信息采集。加強與船級社合作,推進船檢機構資質建設。推動內河載運植物油船舶改造,突出“四類”重點船舶檢驗,完善小船檢驗法規。三是突出抓好專項整治。切實加強港口危貨安全監管,綜合施策提升安全生產能力。推動建立地方政府統一領導,交通(港航海事)、安監、水利、公安等部門參加的執法聯動機制,以水上危險品運輸、船舶超載、渡口渡船、砂石船等為重點,開展水路交通“碧水安瀾”整治行動。在重點時段、重點水域、重點渡口開展“四不兩直”明查暗訪,加強隱患排查整改,推動水上安全監管由事后事故驅動向事前風險防范轉變。四是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完善省市縣三級水上應急搜救預案體系。加強執法裝備建設,新建搜救基地躉船6艘、執法艇10艘,配備一定數量的應急沖鋒舟,進一步爭取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加強與社會打撈、救助力量合作,推動簽訂水上應急搜救服務協議。在漢江、清江等重點水域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區域、多科目的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應急實戰能力。
(5)以非法碼頭治理、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為重點共抓生態大保護。一是保持力度不減,將非法碼頭治理推向縱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繼續發揚集中治理階段“三鐵”精神,確保在2017年底前完成長江290個、漢江265個碼頭規范、提升任務。全力推進砂石集并中心建設,確保長江、漢江沿線80個砂石集并中心完成前期工作。落實巡查制度,杜絕非法碼頭死灰復燃。完善部門聯動機制,與水利等部門開展聯合督查,以“零容忍”的決心和態度打擊漢江非法采砂。二是突出港口船舶兩個重點,開展防污染專項行動。實行行業和地方政府雙交辦制和銷號制,不折不扣地對國家環保巡視反饋的問題實施整改。主動作為,按照中組部、環保部、湖北省委省政府考核要求,在地方政府主導下,加快完成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方案,形成建設任務清單,分年度實施,2017年完成25%以上建設任務,建立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聯合機制。實行港口船舶防污染專項檢查日常化、規范化,開展船舶燃料調查,全面掌握船舶使用重油、不達標油的情況,出臺相關防治措施。加快防污染應急能力建設,研究啟動漢江、江漢運河、清江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建設,督促港口經營人年底前完成防污染應急預案。三是鼓勵清潔能源應用,加快推進水運節能減排。編制發布全省LNG加注碼頭布局方案,加快交通運輸部LNG水上加注站試點項目實施,對年內不能完成前期工作的項目提請取消試點資格。做好LNG動力船舶的新建、改建工作。大力推進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利用好交通運輸部資金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快港口岸電和船舶受電設施設備建設改造,新建碼頭、集裝箱碼頭和重要客運碼頭要具備供電能力。全面推進電能替代,國家、湖北省給予資金補助的港口項目原則上要利用電能等清潔能源。在梁子湖、丹江口庫區等綠色航運示范區推廣應用太陽能一體化航標燈。四是加快結構轉型,推進老舊船舶更新改造。鼓勵船齡在15年以上的貨船、10年以上的客船提前退出市場。對“十二五”期間已要求禁航但未完成拆解改造的單殼油船、單殼化學品船,要引導企業在2017年前完成拆解改造。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不達標的船舶督促相關企業和船東實施改造。
(6)以“三化”建設為引領推動行業治理能力大提升。一是黨旗領航鑄造革命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內監督,馳而不息糾正“四風”。繼續深入開展“領航先鋒”五好班子創建,開展“喜迎十九大、再創新業績”等活動。以“清風水運”為統領,落實“兩個責任”,深入推進“四個陽光”建設,嚴格執行“五個禁止”。加強長江港航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全面開展內部控制建設,開展成品油價格補貼、船型標準化補貼等專項資金審計,重點在惠農資金、工程建設、機關財務、代理收費等方面抓好監督執紀問責。踐行“航行安全、水域清潔、服務交通、奉獻社會”的海事核心價值觀。傳承“航標燈”精神,開展文明示范航道、文明示范港口、文明示范渡口、文明示范執法艇、“三化”建設示范單位等系列創建活動,深化水運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深化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重點打造湖北省局環保安全創新工作室,培樹新時期“水運工匠”和技術能手。二是深化改革推進正規化。適應取消收費后職能調整需要,借鑒長航綜合執法改革經驗,完成市、縣兩級水路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設立,調整執法職責,整合執法資源,厘清執法邊界,建立權責明晰的執法體系。完善執法工作內部管理機制,公布執法權責清單和業務流程。加強執法業務培訓,嚴格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和日常考核。加強基層執法聯動,深化“結對子”工作。落實27號文件有關要求和湖北省市合作備忘錄有關內容,大力推動地方財政將港航海事人員納入財政供養。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開展無證采砂以“非法采礦罪”處罰探索。推進“國內船舶管理業”等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各地要有序做好承接。穩步實施水路旅客運輸實名制管理。三是“互聯網+”引領現代化。以交通云數據中心建設為依托,推進行業數據共享交換和開放應用,加快水路信息化融合發展,形成標準、規范、可控的港航海事數據資源整合平臺。推進漢江河口至蔡甸33公里航段電子巡航試點示范工程和漢江興隆以下265公里電子航道圖建設。推動建立手機APP移動監管系統、危險貨物運輸船舶電子監控平臺。加快船員實操考試模擬器考場建設。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