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喬 徐濟森 賴松 李會明
【摘 要】本文以云南農業大學為研究個案,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大學生目前開展課外體育的條件和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對課外體育活動在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價值進行研究,對大學課外體育活動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領航工程”訓練素質拓展訓練相結合的做法,從內容、形式上提出了大學課外體育活動“一校一品”、“一校一優”,以及全面發展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校園文化;課外體育活動;創新
0 前言
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彰顯大學獨特文化品位和精神的重要載體。張志剛,沈芝萍認為,“校園體育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體育課、課外體育文化、運動競賽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1-2]。大學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它對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養團隊成員間的合作意識;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啟發靈感并改善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展示大學生個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本文以云南農業大學為研究對象,對課外體育活動創新實踐過程中如何從大學校園體育意識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方面實現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
1 大學課外體育活動調查
1.1 學生對當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
調查中得知,男學生“愿意參加課外鍛煉的”占90%,女學生占80.8%,可見大多數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是積極、主動的,只有少部分學生不愿意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同時,女生鍛煉的積極性低于男生。對體育認知調查得知,認為課外體育活動能改善人的心情和起到健身作用的學生人數分別占87.3%和99.9%,說明大多數學生對于課外體育活動具有正確的認識態度,但是,在“課外體育是否有助于個性培養、使人樂觀向上、有助于增加智力” 三個項目上,持肯定態度的比例較低,這說明學生對體對課外體育活動深層次的認知程度還不高。
調查中得知,學生經常自覺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占35.3%,還有64.7%的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自主性;有經常閱讀體育報刊、觀看體育節目習慣的學生僅占31.1%和49.3%,而觀看本校體育比賽的學生還不到總調查人數的一半,這種現象與學校體育宣傳設施建設相對較少、體育相關資料的缺乏有一定關系。
1.2 活動內容
通過調查發現,云南農業大學的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項目選擇次數分別是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網球、跑步、武術、其他和游泳。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基本上是根據個人的愛好、興趣、學校要求、對組織者的好感等來選擇。調查中發現,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大多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體育項目上,體育制度、體育設施、體育理念沒有從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造成學生課外活動枯燥、單調、缺乏興趣。創新發展活動內容更能提高課外活動的效果。
1.3 組織形式
調查中發現,學校對課外體育缺乏相應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沒有對課外體育活動形成強有力的領導和組織,缺乏專業教師指導,缺乏“一校一品”和“一校一優”的特色活動。
調查中得知,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方式以“與同學一起鍛煉和個人鍛煉為主”的占到92.3%,只有7.7%的同學是在體育社團、俱樂部及院校、班級組織活動時才鍛煉。說明學生的體育觀念還比較落后,同學們從事的體育鍛煉活動的方式各種各樣,但能否堅持進行課外鍛煉就不那么令人樂觀了。從調查中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同學除了上體育課很少參加鍛煉,有時一周也不活動一次,自覺參加課余鍛煉的習慣沒有形成,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缺乏教師指導,造成使學生課外活動鍛煉的盲目性。
2 大學課外體育活動創新實踐
2.1 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
大學課外體育活動能夠調動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構建的積極性,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策略來激發學生對創業團隊構建的欲望。健康的體魄是創業團隊構建的基本前提,大學課外體育活動能夠為創新創業團隊構建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加強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力;能夠提高團隊的協作精神、釋放不良情緒,有助于培養創新創業團隊拼搏進取的精神以及頑強的意志品質。因此,大學課外體育活動創新實踐要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
2.2 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課外體育活動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掘自我,塑造自我。學生在認知自我特質之后不斷的強化與特質相匹配的技能,會對其職業生涯的發展大有好處。課外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現在許多大學生迷失了人生發展的方向,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和生活。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從而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積極完成學業。課外體育活動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勇氣,從而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處于不敗之地。
2.3 “領航工程”素質拓展訓練
課外活動中開展“領航工程”素質拓展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并發掘他們的潛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融洽學生之間的情感和提高凝聚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素質拓展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趣味運動會、戶外訓練營、徒步訓練、休閑拓展、軍事拓展運動等,都可以使學生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充滿吸引力。
2.4 大學生社團“自治”
大學課外體育活動離不開社團的組織、協作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充分發揮社團的“自治”管理,可以促進校園課外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學生社團的組織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動,也可以是校內或校外的活動。這種自愿參與、組織靈活的特點,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許多社團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頁,利用網絡進行信息化交流非常方便,更有利于體育活動的開展。
2.5 學校層面的亮點突破
云南農業大學開展了校園文化背景下的多種課外體育活動。這些活動多以協會為單位,得到了校黨委和團委的大力支持,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多種多樣。這些創新活動主要有:校記者站開展拓展訓練、軍事愛好者協會開展徒步拉練活動和第二屆真人CS大賽、演講與口才協會開展野外擴展訓練和戶外定向活動、旅游協會舉辦耕讀杯旅游路線設計大賽、食為天協會組織開展蘭球賽和“走進春天體驗大自然”春游活動、耕讀書友網球社承辦首屆云南農業大學網球公開賽、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舉辦象棋大賽等活動。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課外體育的開展,激發了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熱情。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云南農業大學將課外體育活動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與“領航工程”素質拓展訓練相結合,在開展過程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社團“自治”的做法,使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認識得到提高,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得到創新,心理和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適應社會能力得到增強,這將對學生在校學習和未來走向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2 建議
(1)創新實踐要與建設“一校一品”校園體育文化相適應。大學課外體育活動的創新不貪圖多,面面俱到,注重品牌建設。學校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在發揚傳統體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師資、地域、文化等特點,整合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等各種因素,形成本校的“一校一品”特色。
(2)創新實踐要充分體現“一校一優”特點。建立大學課外體育活動“一校一優”特色,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參加鍛煉,才能培養學生受益終身的素質?!耙恍R粌灐碧厣獜膶嶋H出發,既要發揚傳統項目,還要深度利用學校的獨到資源,結合本校情況進行選取。
(3)創新實踐要滿足于大學課外體育活動的“全面發展”原則。大學課外體育活動要基于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項內容。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人才觀,以素質教育為前提和基礎,學校要在在體育觀念、體育風尚、體育理想、體育道德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引導和教育[3],通過主題講座、校園網、廣播站、校報、體育標語等媒體搞好宣傳和教育,使體育精神深入到同學們的觀念中。學校要制定必要的課外活動制度和考核辦法,充分發揮學生聯合會、社團和單項體育協會的作用,并給予一定經費或體育器材的資助。
學校領導要加強體育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管理,要結合民族重要節日和民俗活動,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定期舉辦校園文化體育節,積極開展以農耕體育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文化[4-5],開展以爬山、旅游、休閑體育為內容的多元化體育文化。
(4)創新實踐要腳踏實地,要有革新意識。大學課外體育活動的創新需要改變觀念、立足校情、借鑒學習國外大學成功經驗。唯有通過樹立人文關懷的體育文化觀,搭建平臺,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提升教師素質,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充分發揮大學體育社團的帶動作用才是改變現狀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沈芝萍.校園體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2(5):71-72.
[2]張志剛.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4):20-21.
[3]張紅堅.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對策探析[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5):117-119.
[4]丁淑寧.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初探[J].教育廣角,2012,(252):187.
[5]李會明,鄧偉,王利華.以農耕體育文化為內容的特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實踐與探索[J].中國學校體育.2014,(10):4-9.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