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李娜
【摘 要】導師制教育起源于英國牛津大學,其初始目的是為了使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因材施教,建立起親密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能力,目前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中已經存在較為廣泛的應用,在學分制的條件下實施導師制的教育有利于學生科學的選課,提高學習效率。而在職業教育中,導師制的應用以及相關的理論經驗還處于起步的階段,職業院校的教育與本科教育其中一個很大的區別在于:職業教育的學生教育側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即職業素養能力。在職業院校的教育中推行導師制,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操 作能力,導師制的專業指導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的培養。為了適應新時代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素養要求,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從2013年開始,積極探索導師制教學,目前導師制教學已經成為我系的一項特色教學。
【關鍵詞】職業院校;導師制
1 現階段信息工程系導師制開展情況介紹
目前我系開展導師制班級總共有8個特色班,分別是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各項特色發展,針對我系學生的教學模式,特色班統一授課時段以公選課的形式開展,各特色班有相對應的工作室,長期開放,每個特色班的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上完正常的專業課程結束后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相應的工作室動手操作,各導師制相對應的公選課開課時段為教師統一指導時間。總體做到:導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實踐動手操作為主,導師指導為輔,具體的導師制項目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以公選課的形式開展導師制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好處:
1)學生和導師之間具備固定時間進行交流和探索,考慮到學生學習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專業方面的問題,需要導師專業的指導,安排公選課的時間作為導師制固定上課時間,有以下兩方面的優勢:既能安排集中的時間對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進行導師指導,又能保證了學生選修感興趣的課程作為公選課修習。
2)學生選擇導師制的學習,以專業興趣的形式開展,既能夠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完成相關公選課的學習,也能夠完成教務處規定的學分的修習,在保證基本的學習任務上,選擇適合自己的特色專業培養,更有利于培養適應于社會競爭的人才模式。
關于專業導師制的開展,發展目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一是,根據學生的成才方向,學生需要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的興趣、特點正確認識自己,合理定位,確定自己的專業興趣,樹立正確的成才成長方向,按照自身所選擇學習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的選修課程,制定針對學生特殊個體的學習計劃,發展自身個人特長。
二是,在職業院校開展導師制,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作風,利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相對應的專業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專業的學習,對部分學習專業知識方法掌握不好的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提高學習效率,少走彎路。
2 信息工程系導師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
三是,引導學生更快更好的適應學習的環境,積極參加科研和競賽活動,尤其是專業素養要求非常強的競賽活動,既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拘泥于書本知識的學習,也能夠鍛煉考驗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總體說來真正做到思想教育、專業教育、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的相結合。
2.1 工作成效
2.1.1 構建了師生專業交流溝通的新平臺
根據目前的職業院校的教育現狀來看,部分專業教育還是局限于課堂教育或者是有限的課堂時間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專業素養的提升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學習時間有限,學習范圍固態單一。以上的缺陷極易限制學生的專業素質的提升。 而信息工程系導師制教學模式制度的建立,以及針對導師制教學建立的各工作室,使得學生在專業學習中能夠更多的帶入主人翁意識。通過學校負責提供相應的實踐操作平臺,導師充當專業指導引路人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起積極作用,每個導師制配備兩位導師,保證了學生和導師之間的有效溝通,更有利用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
2.1.2 提供了學生參加各項專業競賽的能力
目前對職業院校的學生職業技能掌握技能考核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的獲獎情況,職業技能競賽與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業績考核、技術革新和生產工作緊密結合。職業技能競賽是體現職業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是評估職業教育在教育學生所取得成效的重要參照指標。
事實證明,在導師制試行三年時間里面,信息工程系大專生教育在學生的個人特長發展方面有很大進展,尤其是在各項專業競賽中屢獲大獎,以2013年9月至今的數據來看,機器人大賽中共獲得10次國家一等獎,14次國家二等獎,11次國家三等獎;網絡特色班也在藍橋杯的比賽中取得江蘇省一等獎的好成績;影視作品制作特色班在全國數字媒體競賽中也取得數項全國一等獎的佳績。其他特色班也在相關領域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并且2016應屆畢業生,作為特色班的第一批畢業學員,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2.2 存在問題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問卷的匯總,以及部分導師和學生的訪談,導師制實施的過程中還存著以下的問題。
首先是導師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導師對該項導師制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都表示極大的認同,但是導師還承擔相應的科研和教學任務,以及學校的相關事宜,而導師制的相關政策需要導師投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對導師的基本工作的極大的考驗和挑戰,盡管導師非常愿意與學生進行交流,但是難免會覺得力不從心。并且部分導師制學生報名人數多,很難對每位學生都做到具體的深入指導。
其次,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導師制的運行模式較新,導師對導師制的教學技巧和相關經驗的掌握情況略為欠缺,導師在具體的項目經驗教學中,存在著實踐性較強的劣勢。
2.3 進一步完善導師制的相關對策
首先,要優化導師制的開展細節,繼續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探索適合農業類高職院校的相關教學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特色發展和學生人才培養模式的導師制教學模式,目前我系的導師制教學模式的開展正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已經取得了部分成績,但是未來還是有較大的發展提高空間,尤其是在導師制的開展形式數量以及針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和技能競賽相結合方面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其次,要加強導師的技能培訓和考核。在導師制的教學中,導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導師制教學的成果,技術是永遠在發展中的,導師對專業技術的掌握也應該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部分導師制項目還需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需要導師和相關企業實踐實現緊密的聯系。在導師的考核中,也要將學生對導師的滿意問卷調查最為考核導師教學能力的重要參考,導師制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畢業生,學生的滿意程度以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是評判導師制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再次,緊抓新生入學教育,讓學生早點對相關的專業有具體的認識,為職業發展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部分新生在初始入學時,對自己所學專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未來的就業方向還存在著較大的迷茫,導師制教學模式的建立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但是大部分學生可能對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涯的規劃薄弱,不能建立目標明確的專業技能發展方向,所以,在新生入學專業教育時,要做好導師制相關教學的介紹和成果展示:包括優秀畢業生實例和相關的技能競賽獲獎證書,能夠讓學生對具體的導師制項目有直觀明確的認識。
最后,更要完善導師制工作的評價系統,由于導師制的教育情況具有主客體的多元性,導學形式的靈活性、導學內用的豐富性和工作效果表現形式的多元性等方面的特點,導師制的工作評價應以激勵導師的工作積極性為指導思想,以全面考察導師的教育質量為基本內容,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導師的工作實際,激勵導師規范化、系統化的開展工作。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不斷努力和改進,導師制的未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職業技能競賽能力,對學生的整體培養水平有較大的提高,符合開展導師制教育的初衷。
3 結束語
導師制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和技能的培養和提高,真正實現了教書育人、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是現代創新教育的一種新興模式,也是新時期學生工作的有效實施的強大保證,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開展的導師制教育是專門針對職業院校學生所建立的模式,能夠針對職業教育的教學特色,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增強職業競爭力,適應職業發展需求。同時,正如信息反饋所發現,導師制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而正視在導師制教學模式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導師制教學模式,使其真正落實到實處,還需要我們在工作實踐的教學模式中不斷進行探索。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