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一點,工作盡顯;獎勤罰懶,作風顯變。”成了眼下黔西南州安龍縣各級黨員干部熱議的“高頻詞”。
這源于該縣今年5月以來“雙星創建”平臺啟用“云”管理干部的新模式。安龍縣紀委非公投訴中心主任楊維波告訴記者,安龍縣9個鎮(街道)62個部門(單位)共3072名干部,已全部納入“云”平臺進行遠程“智慧”管理。
從嚴管理干部,黔西南州一直“有一套”。2014年9月24日,黔西南州在全州范圍內開展“不勝任現職干部”召回管理工作。此前,作為試點的興仁縣第一次就召回148名干部,一開始就起到了很好的震懾效果。
根據興仁縣的探索,黔西南州整理出了30種“惰政”現象供各地參照,并在所有區、市、縣和州政府辦、州人社局先行推廣干部召回制度。黔西南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楊光杰告訴記者,截至今年6月底,全州共召回管理干部3164人,占干部總數73019人的4.33%。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訴記者:“我的民主測評和績效考核得票數排在最后一名,所以被組織召回,現在正接受統一的培訓教育。”
領導干部一旦被召回,不僅要曝光,而且還要接受統一的培訓教育和考試、接受經濟處罰,紀律實在散漫的,甚至要參加軍訓。楊光杰說,“接受培訓的干部,費用一律自理,培訓完大部分回原崗位工作。”
除了回原崗位工作,針對其他人員,黔西南州的做法是跟蹤考察。“分到一線崗位或重點項目工作1至6個月。如果跟蹤考察不合格的,會被轉崗、降職、降級、待崗,最嚴重的將被辭退和解聘,丟掉飯碗。”
為推動從嚴管理干部常態化、制度化,今年4月初,貴州印發《關于建立工作目標、崗位責任、正向激勵保障、負向懲戒約束“四位一體”從嚴管理干部機制的意見》,扎緊嚴管干部的制度籠子。制度的落實,各級好干部不僅被選出來、用出來、管出來、帶出來,黨內政治生活也同樣嚴肅起來、豐富起來。
以黔東南州臺江縣為例,“嚴起來”已成為當地黨員干部黨內政治生活的“新常態”。
11月2日,走進臺江縣臺拱鎮秀眉社區,一條“踐行‘兩學一做書法展” 的條幅格外引人注目。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吳春穎告訴記者,她說,“社區黨支部怎么卓有成效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通過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我們總結出了營造氣氛、支委先學、分類指導、互動促學和崗位踐行的‘五步法。”
在秀眉社區,黨支部每周二會舉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專題書法展,每周五下午是黨員義務日,每周五晚上是社區黨員學習日,同時舉辦《習語摘錄100條》朗誦比賽,黨支部還將每月28日定為“三會一課”活動日。
舒大信是秀眉社區的老黨員,今年78歲的他,仍然積極參加支部開展的各項活動。舒大信說,自己身體雖然不好,但作為老黨員,他必須要帶頭學習。
“支部會安排專人記錄每次學習的情況,支部委員每月要提交一篇心得體會,無特殊情況,支部委員一律不得請假。”社區老黨員羅勝強說,作為老黨員,帶頭講黨課、寫講稿、作宣講,已經成為他們業余生活不可或缺的“節目”。
除了舒大信、羅勝強,秀眉社區還有許許多多的老黨員,他們經常戴著紅帽、扛起黨旗出現在城內的大街小巷,沿街撿垃圾、維持交通秩序、慰問群眾、調解糾紛……他們不僅在社區輪流值班,協助社區工作,還擔任社區換屆選舉委員會的職務,對每一屆社區的換屆工作進行監督。
為了明確目標責任,社區黨支部與黨員簽訂“兩學一做”承諾書,并與無職黨員簽訂了設崗定責目標責任書。“‘兩學一做承諾書已經簽了92份。”吳春穎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社區黨員為群眾服務2360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200余起。
“社區黨支部通過真心、誠心為民辦實事、解難題,贏得了居民對社區黨支部的認同,現在居民是大事小事都找社區黨支部。”家住秀眉社區的丁承孝邊走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