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豆文君

編者按:“三重醫療保障”、“百院大戰”、新農合補償比例提高……正在加速發展的全省衛生與健康事業大事不斷、喜事連連。11月14日,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健康貴州的建設步伐由此愈發加快,老百姓將共享更多“健康紅利”。省醫作為全省公立醫院的“排頭兵”,如何實現“人民醫院為人民”的目標,為此,記者專訪了貴州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貴州省人民醫院院長孫兆林。
質量立院
建設人民群眾信賴的醫院
:教育醫療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短板”之一。貴州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醫”)作為全省公立醫院的“排頭兵”,是如何提升醫療質量彌補這一“短板”的?
孫兆林: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衛生的保障作用正在不斷凸顯,健康事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全面小康的進程。就貴州而言,盡管這幾年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發展迅速,但總體上基礎醫療衛生資源相對不足,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更是緊缺,實力較強的醫院較少,和中東部發達省份存在較大差距。
為補齊醫療衛生短板,省醫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加快醫院發展主題,始終堅持“人民醫院為人民”的宗旨,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工作始終,不斷深化醫院各項改革,不斷強化現代醫院管理理念,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一是加強學科建設。將學科建設作為推進工作、加快發展的主要抓手,呼吸內科、心內科、護理部先后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骨科、泌尿外科、腎內科、婦科、肝膽外科、兒內科、心外科先后成為省級臨床重點學科(專科)。在疑難雜癥、危急重癥患者的救治上有了很大突破。比如,今年4月,我院骨科團隊實施了一例人工髖關節翻修術,使用3D打印的手術模具和個體化定制的髖關節假體,使患者的髖臼骨缺損得到修復,挽救了幾近癱瘓的病人,這在西南地區是首創。
二是配備先進醫療設施。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門急診科研綜合大樓于2014年11月投入使用,配套設施省內一流。引進3.0T靜音磁共振、超高端及中高端CT、1.5T高端磁共振等一批省內先進的醫療設備,醫學裝備總資產近12億元。力求讓人民群眾不出省就能享受到現代化的醫療服務,逐漸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三是狠抓醫療質量管理。持續改進醫療質量。開展三級醫療質量控制工作,對全院醫療質量進行績效考核,積極開展季度醫療質量檢查,加強醫療質量安全事件的管理,建立健全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制度和激勵機制,等等。同時提高護理質量,增強服務能力。組織“護理百日安全活動”,強化風險意識、法律意識教育,修訂護理常規、護理安全制度、各種操作流程和處理應急預案;組織全院敏感指標與不良事件典型案例分享會,等等。
:在門診大樓采訪,我們明顯感受到患者看病就診秩序井然,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讓人耳目一新。
孫兆林:在良好的硬件設備和日益提升的醫療水平上,最重要的還是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為此,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注重服務細節,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務,讓人民群眾便捷就醫、安全就醫、有效就醫、明白就醫。
例如,我們調整醫護人員的節假日休假安排,365天,天天開診。推出預約診療服務,減少病人排隊等候時間。門診中午不休息,最大限度便利患者就醫。引進德國自動取藥機,大大縮短患者取藥時間,同時可以規避人工取藥的失誤。與此同時,乘著全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東風,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服務。目前已實現網上預約、手機APP、微信、支付寶等系統的上線工作。同時,已經建成了HIS系統、門診醫生站、住院醫生站、電子病歷等60余個系統,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醫院管理水平,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現代化的醫療服務。
人才強院
打造貴州醫療衛生人才就業首選地
:醫療衛生事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請你介紹一下目前省醫的人才狀況。
孫兆林:醫院發展壯大靠的是人才。近年來,我們提出“打造貴州醫療衛生人才就業首選地”的目標,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除了重獎骨干醫護人員外,在全國招賢納士,大量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目前在崗職工3822人,其中正高職稱239人,副高職稱377人,博士170人(近一半以上有出國留學經歷),省核心專家、省管專家和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8人,國家衛計委授予全國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級學術委員會分會常委13人,委員79人,省級學術委員會分會主任委員23人。博士后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分站7個,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8個,省重點學科人才基地4個。逐步形成了一支理論知識扎實、臨床醫療技術過硬、學歷職稱高、科研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老、中、青比例日趨合理的學科人才梯隊。
:如何讓引進的人才留得住、能發展?
孫兆林:我們立足于“用好現有人才,引進亟需人才,留住關鍵人才,培養未來人才”,建立拴心、留人、展才的牽引機制,用感情留人、事業留人、適當的待遇留人。
建立完善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以崗位技術含量、勞動強度和風險程度為主要參數的“風險與利益、付出與收入并存”的激勵型分配機制,充分激發職工在醫院發展和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從2011年起每年組織開展“青年名醫”評選活動,獲選醫生將得到每月1000元的補助,并作為今后學科學術帶頭人的后備人選重點培養。實施“百人精英國外留學”計劃,每年至少輸送20名醫務人員出國深造。與貴州大學簽訂的合作協議,建立醫學院,攜手打造一流的人才培養基地和醫學科研中心,實現教學相長。
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一刻也不能松懈。醫院力爭在“十三五”末45歲以下臨床醫師研究生學歷達到80%以上,正高職稱以上專家達400人,博士以上學歷達300人,逐步形成結構更加合理、層次分明的人才梯隊,促進醫、教、研均衡快速發展。
開放辦院
凝聚合力建設健康貴州
:近日拜讀了你發表的介紹國際知名醫院發展經驗的文章。你曾多次到國外頂級醫療機構參觀考察,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孫兆林:我參觀過目前世界具有極高知名度的美國三大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哈佛醫學院和梅奧診所,這幾家醫院有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患者至上”。病人到醫院以后,他的各方面權益都會得到充分尊重。其次是嚴謹的醫療管理制度和規范的醫療操作流程。第三是要有對事業不斷創新和對事業的追求精神。
:這些年,省醫的跨越發展與開放的辦院理念分不開?
孫兆林:在全國的平臺上來看,西部是落后一點,但每個人應該享受到有尊嚴的醫療服務是一致的。因此,我們以開放的胸襟持續推進借勢、借腦、借力,與國內知名醫院建立戰略關系、與國外知名大學、醫學中心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
例如,省醫泌尿外科與上海交通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聯合建立了我省第一個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先后成立美國得克薩斯州脊柱研究中心-中國貴州臨床研究基地、中日醫療疾病診療中心、德國-中國(貴州)心臟中心等;先后舉辦了全國泌尿外科尿控專題會議、全國第十屆呼吸系統感染專題學術會議、全國結構性心臟病診斷與介入治療等全國性學術會議,不斷提升醫院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視野;聘請鐘南山、郭應錄、侯凡凡、鄭樹森、張運、詹啟敏、戴尅戎等著名院士組建院士工作站,等等。
:在全省大扶貧戰略行動中,省醫是如何實施醫療扶貧的?
孫兆林:針對醫療資源“上大下小”與醫療需求“上小下大”之間的供需矛盾,省醫聯手全省各地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在省內率先組成跨行政隸屬關系的“貴州省人民醫院區域醫療聯合體”,把我們的管理理念、先進技術向下傳播,把優秀專家、先進設備和現代化管理理念送到“毛細末梢”,使基層群眾也能得到優質醫療服務。目前我院已建立23家“醫聯體”基層醫院單位,所有受援縣醫院均順利通過“二甲”醫院評審。
總之,我們將抓好省委、省政府建設“健康貴州”這一發展機遇,自覺踐行五大新發展理念,用先進的目標激勵自己,用比較的差距鞭策自己,進一步解放思想、砥礪創新,主動擔當、奮發有為,為貴州實現同步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