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chǎn)黨員“必須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
關于黨內的派別問題,黨章明確規(guī)定:共產(chǎn)黨員“必須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1980年2月28日,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規(guī)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絕對禁止搞宗派活動,搞小圈子”。201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第51條規(guī)定:在黨內組織秘密集團或者組織其他分裂黨的活動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第52條規(guī)定:在黨內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培植私人勢力或者通過利益交換、為自己營造聲勢等活動撈取政治資本的,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1942年2月1日,毛澤東發(fā)表了《整頓黨的作風》的講話,在講話中他反復強調要防止宗派主義。宗派主義最容易出現(xiàn)在處理局部和全體關系,個人和黨的關系,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的關系,軍隊干部和地方干部的關系,軍隊和軍隊、地方和地方、這一工作部門和那一工作部門的關系,老干部和新干部的關系,黨內干部和黨外人士的關系等黨內和黨外等關系中。毛澤東同志指出:必須掃除黨內宗派主義殘余,以黨的利益高于個人和局部利益為出發(fā)點,使黨達到完全團結統(tǒng)一的地步。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所有的黨員干部都來自五湖四海,為著同一個目標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由于白色恐怖以及艱巨的革命斗爭任務,黨內宗派主義產(chǎn)生的土壤主要以工作關系為紐帶。但是,執(zhí)政以后,由于外部壓力的減輕以及幾千年中國農(nóng)耕文明中形成的血緣、地緣、親緣紐帶的客觀存在,可能會產(chǎn)生新的宗派主義形式,這種宗派主義既以工作關系為紐帶,也與血緣、地緣、親緣等紐帶混為一體,形成新時期宗派主義的復雜面孔,需要全黨引起高度重視。
2001年,據(jù)《組工通訊》報道,某地在組織新上任的村(居)委會主任上崗培訓期間,發(fā)生了少數(shù)村(居)委會主任搞結盟活動的怪事,參加結盟活動的46人中,有24名是共產(chǎn)黨員。他們推選出所謂的“會長”,約定“若一人有難其他人應鼎力相助”,“平時不定期聚會”,“互通信息,共商對策”,并聚會多次。《組工通訊》雜志對此作了這樣的評價:這次事件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當?shù)攸h組織已調查處理。黨員干部搞結盟是一種嚴重的宗派主義行為和非組織活動,這是黨的原則和紀律所不允許的。
為了防范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xiàn)“攤攤”“團團”“伙伙”現(xiàn)象,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月14日在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的講話中指出: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遲早有一天會出事!有的案件一查處就是一串人,拔出蘿卜帶出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事實上的人身依附關系。2015年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有些干部聚在一起,搞個同鄉(xiāng)會、同學會,一段時間聚一下,黃埔一期二期三期這么論,看著好像漫無目的,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結交情誼,將來好互相提攜、互通款曲,這就不符合規(guī)矩了。這種聚會最好不要搞,這種飯最好不要吃。”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黨內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團,也不能存在黨內同黨外相互勾結、權錢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團。黨中央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就是要防范和清除這種非法利益關系對黨內政治生活的影響,恢復黨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而這項工作做得越早、越堅決、越徹底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