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張明蓮++謝楠
摘 要:針對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裝備維修特點、崗位任職需求等,分析了當前職業教育裝備維修類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根據崗位對人才能力素質要求,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思路,對裝備維修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維修課程 教學模式 裝備維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a)-0132-02
隨著職業教育轉型建設不斷深入,裝備類技術人才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人才隊伍的維修技能決定著裝備的再生能力,在很大意義上影響著單位的綜合競爭力。如何結合實際,針對裝備維修類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和把握裝備維修類課程的特點和規律,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要而又緊迫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1 當前裝備維修類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
科學研究始于對問題的探索,只有找到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中所存在的問題,弄清問題的本質特征,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研究。當前裝備維修類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配套裝備維修器材不足、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結果考核評價等方面。結合調查結果以及現行裝備修理專業課程設置情況分析,目前維修課設置與課程設計均存在不合理之處。
1.1 配套的裝備維修器材不足
目前裝備維修課教學采用的器材是實際教學裝備,而現有的裝備修理器材、裝備數量有限,這些教學裝備同時還擔負著多個層次教學班的教學和實習,使用頻率很高。裝備修理教學時,為了保證不影響其他班次教學,教師不得不設計相對簡單故障,進行比較容易的裝備修理操作,在有限學時內能確保排除,實踐挑戰性不強,難以開展綜合裝備修理訓練,一定程度上影響裝備維修課教學質量。
1.2 缺少設計維修任務與創設維修情境
合理的維修任務設計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結合學生崗位任職需求和裝備真實故障,將教學內容隱含在一個或幾個維修任務中,以完成維修任務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最終實現“零距離”上崗。目前,這種方式還沒有全方位走進課堂,不能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1.3 教學課時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
調查得知,在裝備修理專業課程整體設計中,裝備修理實踐學時較少。裝備涉及專業覆蓋面廣,技術性強,畢業生維修能力要求高。在現有的學時內,很難使學生掌握扎實的裝備修理技能。綜合幾門維修課來看,規定學時遠遠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使很多綜合實驗無法實施,經常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
2 裝備維修類專業人才能力素質要求
2.1 裝備維修類專業人才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
隨著新裝備、新技術的發展,各種裝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對裝備使用與維護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維修保障人才必須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廣博的信息知識、敏銳的信息洞察力,才能快速識別和準確掌握各種環境條件下的裝備維修保障需求,有效實施各種有效保障活動。
2.2 裝備維修類專業人才具有良好的創新素質
裝備信息化水平的顯著提高,在增強裝備效能的同時,也使裝備的維修保障趨于復雜化,保障人才既要探索信息化職業教育裝備的新特征、新規律,掌握裝備維修的新技術、新手段,還要適應信息化裝備的新需求。因此,為適應信息化裝備復雜多變的保障需求,裝備維修類專業人才必須具有快速應變能力和臨機創造能力,通過保障人員對理論、知識和技術的創造性運用和轉化,精確、高效地實施裝備維修活動。
2.3 裝備修理人才必須具有快速搶修能力
高技術在保障裝備中得到充分運用,各種新型的保障裝備不斷列裝,使得高技術保障任務加重,保障難度加大,這就要求技術人才必須具備高技術條件下的綜合保障能力。另外,使用環境對裝備的有害侵蝕會使裝備完好率和保障能力大為下降,對順利完成保障任務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對裝備的搶修顯得十分重要,要求裝備修理人才必須具備快速搶修能力,保證戰時裝備能夠及時修復完好,迅速投入作戰保障工作。
3 裝備維修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思路及具體措施
3.1 構建現代化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對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我國職業教育需求和辦學育人理念的集中反映,也是院校組織教學、管理、保障的基本依據。以先進的理念、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思路做好合訓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工作,對于全面促進裝備維修類教育轉型深入推進、教學訓練創新發展,具有基礎性、指導性和牽引性作用。確立裝備維修類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求有足夠的信息支撐。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組織人員到基層單位進行座談等。值得指出的是,調查研究要有備而來,必須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事先有具體計劃和調研提綱,過程中要認真做好作好記錄并廣泛收集資料,事后要認真去偽存真,加工整理,切忌搞形式、走過場。
3.2 創新裝備維修類教學模式
裝備維修類教學模式要以崗位任職能力的形成為教學目標,強調崗位所需知識的運用,其教學方法應以能力培養為原則來設置。例如采用創設維修情景教學法開展裝備維修教學,主要把握以下兩點:一是故障現象要“實”,要貼近實際,要以裝備在使用中經常出現的整機和系統聯動故障為案例;二是故障模式要“真”,故障設置時要盡量以真實的故障器件或模塊代替正常的器件或模塊;這就要求維修任務的提出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啟發性提問。尤其在電路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強,往往對裝備電路原理理解了,但就是不能很好地將其運用到裝備維修中去,這就需要教師做一些引導工作。教師利用課前預習時間,帶著學生認識裝備實物電路及印制電路板,讓學生繪制印制電路板圖,核對印制電路板圖和電路原理圖,為下一步實施維修做好理論儲備。裝備維修類教學選取什么教學方法,必須以任職能力培養的需要為依據。任職教育培養對象是能勝任特定崗位工作的人員,所以其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以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為目標,強化對知識的運用。
3.3 轉變裝備維修類課程教學觀念
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裝備維修類教學其重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實際工作需要。所以,教師要樹立一種全新的“學生主體觀”,在教學模式上,綜合運用討論式、啟發式和指導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在思維方式上由傳授向引導轉變;在師生觀念上,要構建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關系。這是裝備維修類教學對教師觀念的挑戰,也是裝備維修類教學對教師最具本質意義的要求。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各學科領域知識更新周期將越來越短,裝備維修類教學內容更新呈現加速度增長態勢。為了使任職教育培訓對象盡快掌握擬任崗位需要的新知識,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和積極的創新精神。這是裝備維修類教學對教師能力的挑戰,更是對教師創新能力的挑戰。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這一戰略高度出發,將裝備維修能力的培養有機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以獲得裝備維修課程教學模式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泰,鄧斌,孫知建.雷達裝備教學改革的思考[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10(1):56.
[2] 郭銳,賀照輝,申正義,等.加強軍校模擬訓練教學建設的思考[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5(6):51-58.
[3] 柳鵬,鄭思龍,魏保華.提高新裝備教學能力生成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2013(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