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吉紅
摘 要: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國工會十六大為新時期工會工作指明了方向,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的橋梁和紐帶,要進一步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聯系。困難職工幫扶是工會履行維護職能的重要載體,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工會秉承“企業以人為本,職工以企業為家”的理念,不斷完善幫扶機制,拓展幫扶渠道,傾情服務全體職工,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把公司黨政的親切關懷送到困難職工群眾心坎上,將企業的關愛和溫暖深深植根于廣大職工的心田。
關鍵詞:工會 組織作用 多維幫扶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D4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c)-0171-02
1 著力機構建設,送溫暖活動實現經常化、制度化
近幾年,雖然電網企業發展壯大了,職工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職工家庭狀況不同,在遭遇重大意外傷害和重大疾病時,盡管有基本醫療保障,但對于生病住院、受災的職工來說,難以承受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高額醫療費用,企業又難以滿足職工治療費的需求,因病因災致貧在職工中比較突出。
“作為大型國有企業,面對職工利益訴求日趨多樣化,工會組織作為職工群眾利益的維護者和保護者,理應創造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工會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充分利用工會密切聯系職工群眾優勢,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以“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為載體,著力構建困難職工幫扶服務體系,積極參與和創新管理,取得明顯成效。從幫扶一個人到幫扶一個家。2012年,該公司工會建立職工幫扶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設立專門場所、配備兼職人員,為困難職工提供訴求接待、政策咨詢、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一條龍”服務,構建了工會幫扶工作長效機制。兩年后,該公司在幫扶服務中心成功“蛻變”—— 建立幫扶救助網絡,以基層工會為單位建立了31個幫扶服務站,以工會小組為單位建立了298個幫扶服務點,公司職工可通過幫扶服務中心(站、點)實時提出救助申請。服務站、點與服務中心共同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幫扶救助網絡。實現了幫扶救助工作的全覆蓋,幫扶工作在實現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 著力載體建設,實現幫扶救助工作的360度無死角
國網吉林供電公司積極組織開展領導干部與困難職工,勞模與困難職工結對幫扶行動,第一時間了解職工所思、所想、所盼,伸出援助之手。幫扶工作納入各級領導干部年度工作目標責任管理和業績考核,實行了領導干部聯系困難職工制度,全公司58名黨政工領導干部與58個困難職工家庭結對幫扶,與他們保持經常性聯系,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該公司建立了社會基本醫療、大額醫療保險、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生活困難職工醫療救助、職工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的五條醫療保障線,有效緩解了職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公司工會連續8年在職工中開展綜合互助保障工作,近兩年來,公司工會投入資金54.5萬元,為3 918名職工辦理了綜合互助保障和女職工專項保險,有1 900余人次從中受益,受益金額達183萬元,切實減輕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此外,每年為公司職工進行一次健康體檢,每年舉辦2~3次體育比賽,既預防疾病,又豐富了職工的文化體育生活。
與幫扶工作相輔相成的是,國網吉林供電公司的“送溫暖”工程也不斷深入人心。公司以“全覆蓋、不遺漏”為目標,堅持“類別建檔、一戶一檔”。建檔的困難職工家庭情況發生變化,實現脫困時,及時進行撤檔。對新產生的貧困邊緣戶和特殊困難家庭,按照認定規定和申辦程序及時進行建檔,每年11月集中調整貧困邊緣戶和特殊困難家庭檔案。2014年,按照重大疾病、家庭困難、單親、助學、重大意外、重大自然災害6類登記建檔困難職工190人,實現了對大病重癥、先進勞模、退休職工、集體企業等各類困難職工的全覆蓋,形成了電子化、動態化和精細化的三級管理網絡。
該公司工會按照總體要求,20年堅持“兩節”送溫暖活動。每年“兩節”期間,該公司領導班子都分組帶隊開展送溫暖活動,走訪慰問勞動模范、困難群體、一線職工,送去了慰問金、米、油等,通過各種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把公司的關懷送到職工的心坎上,使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
3 著力長遠建設,實現從“送溫暖”到“送溫暖工程”的轉變
國網吉林供電公司不斷創新幫扶工作機制,創建員工訴求服務中心,與職工幫扶服務中心合署辦公,職工可以通過“三級民主管理信息卡、陽光卡、微信、專線電話、郵箱”等渠道第一時間發出救助信號,尋求“娘家人”的幫助。
如何能讓大學生員工迅速進入角色,如何讓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如何讓他們能夠安心工作為企業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成為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工會研究和思索的新課題。通過走訪得知樺甸檢修分公司新入企大學生住宿難、吃飯難及安全難保障時,該公司工會投入專項資金改造出6間宿舍,并建設了活動室、健身房、衛浴間、小食堂等生活配套設施,一個能容納20多人的大家庭初具規模。“在這里住很舒心,也安全,上下班方便,幸福指數高!”趙悅博說。
2014年,該公司工會投入資金92萬余元,為基層班站(所)建設活動室13個,為偏遠供電所建設職工書屋(角)16個,建設規范化食堂19個,建成大學生公寓示范點2個,投建職工教育基地1個。
工會干部把職工當親人,有困難就幫,職工用實際行動回報企業。去年,職工圍繞企業發展開展技術創新,征集合理化建議120余條,5條被省公司采納,1條被國網公司采納。涌現出10個呂清森式的模范集體和20名先進個人。充分發揮勞動競賽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將重心下移,大力開展技術比武、崗位練兵、勞動競賽活動,全年在25個基層單位開展專業比賽和技術競賽40項,參賽人數3 800余人,實現全專業覆蓋,極大地調動了一線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了競賽帶創新、創新推競賽的良性互動。
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工會將職工文化建設、群眾經濟技術創新、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員工訴求服務中心、職工幫扶服務中心等工作進行一體化整合,堅持分類指導、普遍培養、選樹典型的方式全面提升職工之家建設的整體水平。現如今,把職工的夢圓好,讓企業發展好,成為公司工會每名干部員工的心愿。偏僻的供電站、生產安裝一線、職工的家里都能看到干部的身影。與困難職工建立了幫扶關系,豐富職工生活,建起42個職工文化活動室,創建國家、省級“職工之家”12個。
參考文獻
[1] 盧新春.新時期工會組織如何做好企業幫扶工作[J].現代國企研究,2016(3):23.
[2] 馬志清.新時期工會組織如何做好企業幫扶工作[J].科技信息,2013(4):5.
[3] 楊建平,梁風春.工會組織做好弱勢群體幫扶救助工作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7):20.
[4] 王一化.工會組織如何做好送溫暖幫扶活動[J].東方企業文化,201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