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淑貞
警覺肌少癥
文/黎淑貞
過了70歲的老人很多都會步履蹣跚、行動遲緩,年輕人可能認為這就是人上了年紀的表現,是一種正?,F象。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老年人之所以會出現運動、生活能力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緣于一種病——肌少癥。
專家指出,許多行動遲緩的老年人一直以來都被肌少癥困擾著,因為大家對此知之甚少,故而把它當成一種自然現象,很少有人去問為什么。肌少癥于1989年被醫學界命名,是指人在老化過程中出現肌量減少和肌肉功能逐步喪失,可導致體力活動障礙、跌倒并涉及多個系統的綜合征。肌肉的衰弱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質量。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2016年發布的《肌少癥共識》指出,肌少癥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漸減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現之一,會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醫療花費。
該癥是多因素導致的,這些因素包括遺傳傾向、激素水平變化、營養物質(包括維生素D)的攝取、炎性細胞因子等。首先,人的年齡變大是一個原因,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會逐漸下降,這是一個自然趨勢。但每個人的狀況并不一樣,經常鍛煉、肌肉儲備良好的人,肌肉減少的速度會相對緩慢一些。第二個原因是運動較少。人的年紀變大后,如果不經?;顒?、適當運動,短時間內肌肉就會大量流失。有研究表明,老人臥床1周,其下肢肌肉就會流失5%左右。三是營養沒跟上。很多老人因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基礎病和慢性病,吃得過于清淡,長期營養不足影響到了肌肉代謝。還有一些年長者認為“千金難買老來瘦”,為保身材一味控制飲食,使得能量、蛋白質以及促進蛋白質合成的氨基酸等營養元素缺乏。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人出現消化及吸收能力下降,也會導致肌肉蛋白質合成障礙,從而加劇肌肉流失。四是如果人體內長期存在慢性炎癥,使得機體分解代謝增強,也會加速肌肉的分解及消耗。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老年人往往是以上幾種情況并存的,一些衰弱、肌少癥的老人還常常合并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肌少癥并不是到了老年才出現,調查顯示,一般人從40歲起就會出現肌肉流失,比鈣流失還早,只是這種流失悄無聲息,很多人普遍意識不到。
專家稱,目前,醫院還不會專門去治療肌少癥,但這種病癥確實是大量存在的。肌少癥會對老人的健康和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個常見的后果就是老人容易跌倒,一旦跌倒則很容易發生骨折。
專家提醒老年朋友,如果老人出現走路變慢、有嚴重疲勞感、體重下降等情況,尤其是伴不明原因的心情低落、興趣減退、厭食時,一定要引起重視,最好到康復科做一個綜合評估。與很多疾病一樣,肌少癥也是可以預防的,方法主要是適量運動和合理飲食,以及積極治療基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