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
一項有關當代中國人跨國婚姻心態的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網民幻想跨國婚姻,近年來我國跨國婚姻年均增速約30%,離婚率高達驚人的60%。著名影視演員周迅與美國丈夫高圣遠結婚后,也曾因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一度矛盾重重。但兩人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別出心裁搞起了“一家兩制”,不僅成功化解矛盾,還打破了跨國婚姻難長久的魔咒——
2013年3月初,周迅在香港拍片,應邀出席名導陳可辛的晚宴。席間,一位名叫高圣遠的男子讓周迅眼前一亮。
兩人比肩而坐,高圣遠紳士地給周迅倒紅酒、剝螃蟹。為活躍氣氛,陳可辛即興宣布:“我們在座的有5位單身,我做5個鬮,兩人抓到相同圖案就證明有緣分。”5個小紙團拋向酒桌,周迅與高圣遠各抓了一個,竟是一模一樣的玫瑰花圖案。陳可辛現場速配:“看來你們有緣。”
晚宴結束,高圣遠對周迅說:“我來自洛杉磯,你來自北京,是奇緣讓我們在這里相聚。”周迅莞爾一笑:“那只是個游戲。”高圣遠在美國長大,表達感情的方式很直接,說:“我44歲未結婚,就是在等你。”周迅答非所問:“今晚月色真好。”說完禮貌告辭。
平心而論,高圣遠是周迅欣賞的那類男人,但一面之緣就確定感情,她做不到。半個月后,就在周迅差不多要淡忘高圣遠時,對方意外給她發來一條彩信,那是30多張風格迥異的照片:有他與父母和妹妹的合影;有他在廚房烤比薩的抓拍;有他給寵物狗洗澡的休閑照……周迅猜透了對方的心思:一是表明單身;二是透露他是個熱愛生活的情趣男人。出于禮貌,周迅回復了一個笑臉。
當晚,周迅上網搜索高圣遠的資料。他祖籍廣東,1969年出生,兩歲時父母離異,跟隨母親與繼父長大。高圣遠從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畢業后進軍演藝圈,先后在《恐龍戰隊》《芝加哥警察局》等好萊塢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2006年,他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100位最性感男人。這些年,高圣遠還試水華語片中國市場,在《雪花秘扇》《意外的戀愛時光》中有過精彩出演。原來這個男人也不同凡響,周迅不禁對他心生敬意。
2013年5月16日,周迅意外接到高圣遠的電話:“我在西直門地鐵,去哪里找你?”周迅以為聽錯了:“你來北京了?”“是的,中午剛下飛機。”周迅趕緊驅車趕過去,將他送往賓館。途中他告訴周迅:“我44歲了,此前從未遇到哪個女性像你這樣讓我心動,我這次來就是要親口對你說,我愛你。請接受我!”周迅一臉慌亂:“咱們才見兩次面,是不是太草率了?”高圣遠卻說:“愛情只是一瞬間的事,看到你第一眼我就覺得咱們今生有緣。”
此時周迅已39歲,對愛情格外慎重。高圣遠是一時沖動嗎?他們生活在東西兩個半球,會有共同的愛情土壤嗎?周迅越想越覺得不靠譜。
5月22日,周迅以為高圣遠已回美國,誰知對方給她發短信:“得不到你的回應,我就在北京一天天等下去。”高圣遠的癡情執著,讓周迅壓抑的愛井噴,她卸去心中顧慮,趕去見高圣遠。見面后她傻傻地問:“你這么優秀,怎么到現在還沒結婚?能給我一個理由嗎?”高圣遠言辭懇切:“我不是獨身主義者,心理生理都正常,這些年談過戀愛,但陰差陽錯沒能走進婚姻。現在上帝讓我們相遇,我不能錯過。”一句話引發周迅共鳴: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自身條件也算優越,還不是成了“齊天大剩”?她勇敢接受了高圣遠的求愛。
這次高圣遠在北京待了20天才意猶未盡地返回洛杉磯。北京與洛杉磯有16小時時差,周迅經常三更半夜起床,守在電腦前等待與男友“見面”。愛情讓周迅變成了散文家,她信手拈來就是一段頗有文采的心靈獨白:窗外夏蟲啾啾,天際偶爾劃過一顆流星,我坐在黑暗里,欣賞視頻里的帥氣型男,心中盛開一朵朵愛情米蘭……高圣遠回復她一個大大的心形圖案,并用中文寫道:“我愿做你生命中的紅日,用溫暖陽光照耀你一輩子。”
周迅是獨生女,個人問題一直是父母的牽掛。2013年9月,周迅將她與高圣遠的戀情告知父母。一聽女兒找了個遠在美國洛杉磯的男友,父親周天宇吃驚道:“離那么遠,一年你們能見幾次面?這樣的愛情靠譜嗎?”母親陳以琴也替她著急。周迅安慰父母:“現在全球一體化,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這點距離算什么?”看得出來,女兒對這段感情很投入,周天宇夫婦沒再吱聲。
一周后,陳以琴向周迅打聽高圣遠的家庭情況。周迅告訴母親:“他兩歲時父母離異,母親與一位華裔男人重組家庭。圣遠很不容易,大學畢業才與親生父親取得聯系。”陳以琴態度急轉直下:“你必須跟他分手。媽媽對單親家庭長大的男孩不放心。”周迅分辯道:“媽,你別戴有色眼鏡看圣遠,他陽光開朗,有責任有擔當。”周天宇一聽也急了:“很多單親孩子有心理問題,現在看不出來,將來在一起生活了會漸漸顯露。婚姻是一輩子的事,你不能草率。”周迅不忍讓二老揪心,沉默了。
為讓女兒疏遠高圣遠,陳以琴經常在網上搜索單親孩子成年后因性格偏執導致婚姻解體的案例,并語重心長地告誡女兒:“父母離異,子女長大后離異的概率很高,這叫隱性遺傳。我們不忍心看你滑進深淵。”周迅心里很糾結。
遠在美國的高圣遠得知這些,風塵仆仆趕到北京。他將一摞證書擺在周家父母面前,說:“雖然我很小父母就分開了,但繼父對我很好,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不缺少父愛母愛,身邊人都說我陽光開朗。上大學期間我被推舉為學生會主席,同時活躍于攝影、話劇、網球等多個社團,獲得過很多榮譽。”
陳以琴與周天宇將證書一一翻開,似乎看到了一條清晰的軌跡——高圣遠的成長軌跡,其中有全美大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橄欖杯攝影大賽金獎、校園話劇優秀演員獎等。高圣遠告訴周家父母:“本來,大學畢業時導師推薦我當律師或從政,但我喜歡拍戲,便進了演藝圈。我與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感情很深,她們出嫁都是我為她們置辦的嫁妝。”看來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性格缺陷,周天宇夫婦心中的顧慮打消了。
愛情得到了父母祝福。2013年12月,周迅勇敢在微博上公開了與高圣遠的戀情,并配發了兩人的親昵合影,億萬粉絲紛紛為他們送上祝福。2014年7月16日,周迅與高圣遠在老家杭州舉行婚禮。周天宇夫婦將女兒交給高圣遠,說:“我們對你沒別的要求,只希望你給她幸福。”高圣遠承諾:“只要心臟跳動一天,我的愛就不會熄滅。”
婚后,周迅和丈夫將家安在北京,高圣遠將事業重心轉到國內。雖是華裔,但高圣遠在美國出生長大,是個地地道道的西方男人。他浪漫多情,每天一起床就送給周迅一個甜甜的吻:“我的女神,你太美了,我愛你!”周迅從外面回家,他先要獻上一個熱情的擁抱,然后再吻她額頭。
高圣遠生活浪漫精致,在浴缸邊擺放香檳,周迅經常邊泡澡邊享受美酒。他還下廚給周迅煎牛排、烹鵝肝、烤比薩……周迅覺得婚后生活比蜜還甜。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浪漫漸漸消退,生活中的小摩擦開始頻頻出現。周迅是典型的夜貓子,經常凌晨才睡,次日早晨賴床不起。高圣遠早晨跑步回來,做好早餐擺上餐桌,周迅還在酣睡中。他叫了一遍又一遍,周迅就是不起床,還不耐煩地讓他先吃。高圣遠獨自吃著已經放涼的早餐,心里很不是滋味。
高圣遠有定期體檢的習慣,要求周迅也定期參加體檢。周迅覺得多此一舉,說:“我年紀輕輕的能有什么病?”高圣遠卻生氣地說她自私:“你這樣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就是不愛我,就是對我不負責任。”周迅煩了:“西方男人是不是都喜歡上綱上線?一點小事都能上升到理論高度!”兩人話不投機,難免又是一番爭執……
周迅是一線當紅女星,為與自己身份相符,請朋友吃飯喜歡去星級酒店;高圣遠則主張去一般餐廳。周迅委婉地責怪丈夫:“我們中國人愛面子,去一般餐廳朋友會認為不重視他們。我有我的處世方式,你別摻和。”
2014年11月,周迅請幾位圈內朋友在新世紀酒店聚餐。飯后,高圣遠提出將剩菜打包回家。周迅提醒丈夫:“你這樣做,我們很沒面子,會被朋友們取笑。”高圣遠不以為然:“我們花錢買的東西,為什么不能帶回家?在美國,客人不把剩菜剩飯帶走,酒店會收衛生費。”朋友們用異樣的目光看著高圣遠,周迅覺得很尷尬,沒好氣地對高圣遠說:“這是在北京,你少在我面前提美國!”擔心丈夫再出洋相,她趕緊拉他離開了。
回到家,周迅數落高圣遠:“你在美國長大,不了解中國國情,拜托以后別亂說話好嗎?”高圣遠爆發了:“你與我想象的太不一樣了,我很失望。”周迅針鋒相對:“你的言行舉止我也無法接受!”
爭吵次數多了,兩人發現生活中不合拍的地方實在太多。單就吃飯來說,就是一個大問題,周迅習慣吃中餐,高圣遠偏愛牛排、面包,保姆只好給他們分開做。家里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周迅坐在餐桌一邊,面前擺著兩菜一湯;高圣遠獨坐餐桌另一邊,面前是刀叉和比薩、牛排。兩人各吃各的,根本不像夫妻,倒像餐廳里一對毫不相干的食客。周迅經常發牢騷:“這哪像個家?一點煙火味都沒有,早知今日就不該結婚!”高圣遠綿里藏針:“我也后悔結婚。”夫妻倆互不相讓,免不了又是一番舌戰,保姆只好兩邊“滅火”。
高圣遠雖顏值高,演技精湛,但因表演方式與中國演員差異較大,在國內發展受到限制。而周迅片約不斷,始終是國內一線紅星,這加劇了高圣遠的落寞。結了婚,周迅自然要帶丈夫出門應酬。每次她都要求丈夫穿自己為他挑選的衣服,高圣遠覺得周迅霸道,心里憋著氣。在外人面前,兩人一副恩愛夫妻模樣,但回家卸下面具,就針尖對麥芒……
沖突頻起,消弭了這對跨國夫妻的美好心境,家里彌漫著沉悶、冷清和壓抑。高圣遠害怕面對周迅,經常端著一杯咖啡,在酒吧一坐就是半天。有時回家晚了,他就睡在沙發上。周迅曾經對婚姻有著許多美好憧憬,而今婚后生活的殘酷,讓她越來越糾結。
2015年9月,周迅告訴父母:“我和他過不下去了,想分開。”周天宇夫婦震驚了:“為什么?”周迅如實講述了與高圣遠的沖突、碰撞。周家父母見過身邊很多跨國夫妻,結婚兩三年就離婚了,難道女兒也逃不過這樣的魔咒?
周天宇夫婦來到女兒家,真誠與高圣遠溝通:“你們都不年輕了,成個家不容易,希望彼此珍惜。”高圣遠與岳父母交心:“我愛周迅,但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差異太大,經常吵架。我在北京事業也不順,想回洛杉磯。”周天宇急了:“你這不就是想離婚嗎?你當初怎么向我們承諾的?”高圣遠這才向岳父母和妻子講述了心中的打算……
原來,緊張的夫妻關系讓高圣遠一直在思考與周迅的未來。他不后悔與周迅結婚,但自己在婚姻中感受不到幸福,也無法給予周迅幸福,他非常糾結、痛苦。一周前,高圣遠在網上與幾位美國朋友交流時了解到,朋友娶的也是亞洲妻子,遭遇過和他一樣的婚姻難題。為化解夫妻矛盾,他們組建了兩個家,妻子一個家,丈夫一個家,然后輪流在兩邊生活。因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夫妻矛盾反而少了,感情越來越好。高圣遠也想仿效朋友的做法。
周天宇夫婦是傳統的中國父母,當場反對:“妻子一個家,丈夫一個家,這算怎么回事?”周迅在戲里體嘗了各種生活況味,對人生有著更深刻的領悟,反倒覺得丈夫的計劃可行。她告訴高圣遠:“咱們試一試,盡快在洛杉磯再建一個家。”
10月中旬,周迅陪高圣遠返回洛杉磯,兩人在市郊買了一幢別墅,組建了另一個家。家里的裝修風格、室內擺設、家具家電,全由高圣遠做主。北京飛往洛杉磯只需12小時,兩人約定:不拍戲時每個月團聚一次;雙方若都有戲約在身,就一個半月探一次班。
此后,周迅與高圣遠過起了雙城生活:高圣遠來北京團聚,夫妻倆就按照中國人的習俗生活,吃中餐、穿唐裝,一起參加親友家的紅白喜事,高圣遠像中國丈夫一樣給對方送禮金。在洛杉磯時,周迅完全尊重丈夫的生活方式。兩人戲稱這種生活為“一家兩制”,完全消除了因文化差異引發的種種矛盾。
在洛杉磯,周迅經常隨丈夫拜見公公婆婆。她像中國兒媳一樣叫兩位老人“爸爸媽媽”,給他們買水果和保健品。為了彰顯中國兒媳的賢惠,周迅想親自下廚做一頓正宗中餐,可到廚房一看,里面全是刀刀叉叉,她只好給公婆做了餛飩。公公婆婆都吃得津津有味,從此記住了“餛飩”兩個字。
高圣遠在北京生活,則成了周天宇夫婦的半個兒子。岳父母的家離他們不遠,他幾乎每天都過去打個照面,堅持給二老測血糖、血壓,開車載他們短途游……
這對跨國夫妻開啟的“一家兩制”生活方式,不僅化解了跨國婚姻不長久的魔咒,還促進了他們事業的發展。分別的日子里,他們沒有羈絆,全心全意拍戲。到2016年11月,短短1年多時間,周迅主演了《明月幾時有》《保持沉默》《如懿傳》三部熱播影視劇;高圣遠也在《冒牌臥底》《別有動機》等影視劇中有精彩表現。夫妻倆同時收獲了事業、生活的雙重圓滿!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