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原
下一代架構一直是企業格外關注的核心。在IT架構方面,企業喜歡投資于能帶來適應性、應變力、速度,以及運用分析做出完善決策、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能力的優勢技術。
頻繁的市場變化不斷推動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加速進入數字化轉型進程。企業必須尋找更好的方式與客戶互動,充分利用激增的數據量,同時也面臨著新興創新公司的挑戰。他們都需要做出同一個關鍵決定:如何構建能夠支持未來發展的數字化能力。
最近,貝恩咨詢公司與開源軟件提供商Rad Hat(紅帽公司)合作,調查了不同行業的449位美國高管和IT領導人。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確定下一代技術在未來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角色,重點放在容器技術。容器技術,即Docker,它能讓軟件從一個計算環境轉移到另一個計算環境后仍然保持可靠運行。
調查發現,很少有傳統企業能夠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即便是數字化方面最成熟的傳統企業也沒有達到技術最前沿。
一項對提高市場份額的預判調查顯示,在受訪企業中,數字化成熟度高的前15%企業提高市場份額的可能性是數字化成熟度最低的同比例企業的8倍。
在各個行業,企業正在采用精心設計的模式提高數字化成熟度:大力投資調整運營模式,優化決策權、人才管理和協作,培養數字化能力所需的IT架構核心要素。這些投資是數字化的基礎,有利于培養更先進的客戶互動、分析和快速創新能力。
這項研究證實,在數字化最先進的傳統企業中,所有企業都認為他們的IT架構必須敏捷、適應性強和具備可擴展性,相比而言,數字化最不先進的企業中只有16%秉持這種看法。
數字化成熟度較高的企業還直接迎面解決IT架構現代化的挑戰,致力于資本化基礎設施并投資于差異化要素。他們認識到,現有基礎設施和應用并不一定是對數字化投入的“拖累”,他們認為優化和現代化現有技術也是整個數字化旅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把數字化成熟度較高和較低的企業進行比較時,我們的調查發現,二者在下述領域的投資存在顯著差異:基于云的架構、數據訪問和先進分析(機器學習、大數據)、基礎設施優化技術以及現代應用開發和部署平臺,如容器技術。對于這些技術中最新的技術,即現代應用開發,數字化成熟度最高企業的投資可能性是數字化成熟度最低企業的3倍。這種新興投資趨勢引領我們對容器開展更深入的分析,以了解他們未來在現代化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容器直接或間接實現了數字化轉型的幾種關鍵屬性。研究發現,受訪者正開始從更快速創新以及改善的開發和部署周期中獲益。例如,該項技術的采用者經常報告自己縮短了15%~30%的開發時間。他們還報告說,由于硬件和流程效率提升,實現了5%~15%的初期成本節約。容器的便攜性還提升了IT架構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部分采用者指出,在向更以云為核心的架構遷移的進程中,容器向前邁進了一步。
考慮這些收益,在應用程序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開發、測試和生產),容器技術的采用預計均會增長,而生產領域的增長將最為顯著。有些人預想的技術采用面臨的障礙包括安全問題,因為他們印象中大部分工作量都無法被容器化(即適用性),他們擔心會欠缺企業級永久存儲方案。鑒于這些顧慮,我們希望了解一下,在感知的障礙減少之后,容器能否復制服務器虛擬化等模擬技術的快速采用過程。我們的研究表明,對于容器的未來發展,我們有理由持樂觀態度。
許多正在評估容器的企業會問一個基礎問題:它們是否像服務器虛擬化一樣能廣泛應用于一系列工作任務。克服應用方面的障礙是容器未來發展之路的關鍵,同時,在受訪者看來,有越來越多的工作任務需要優先實行容器化。我們看到,一些原本難以實現容器化的有狀態應用正在取得進步,而企業非常有興趣在未來3年內跳出網絡應用來實現一些傳統應用程序的容器化。
另外,雖然網絡新應用程序因為其編程方式(例如微服務)比較容易實現容器化,因此受到早期容器使用者的優選,但是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老舊的單片應用程序容器化,進一步擴大容器的應用性。與其他應用程序一樣,實現這些老舊應用程序的容器化會提升它們的可移植性,降低它們的復雜性并簡化安裝、升級和回轉流程,從而有可能提升它們的適應性和成本效率。
很多企業已經從這項新技術中獲益,其中包括戴爾,其公開宣稱采用一項行業領先的Docker容器格式將一個有20年歷史的單片頻內系統管理工具容器化,在保留工具完整功能的同時也沒有在主機上留下任何足跡。容器化簡化了安裝、升級和回轉,并且可以在任何支持Docker格式的Linux發行版上運行。
隨著容器價值的提升,相應的行業推動力也會建立起來。在容器調動和管理方面正在形成一條戰線,先行的創新企業Docker將會繼續驅動容器格式標準的發展,同時軟件供應商和領先云服務供應商(例如谷歌的Kubernetes)也會貢獻解決方案,成為Docker的主要競爭對手。很多受訪者表示他們實行多種解決方案,甚至是正在開發自己的解決方案。
然而一方面,容器有可能對生態系統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在另一方面,我們也的確發現容器與虛擬計算機(VM)之間繼續保持著一種共存狀態。受訪者表示,未來3年,他們會逐步增大虛擬計算機上的容器部署,并減少裸機服務器上的容器部署。盡管在虛擬計算機上部署容器有成本效率方面的限制,但企業依然重視虛擬計算機的安全性、熟悉度和綜合解決方案程序組。
無論能否復制虛擬計算機的快速發展,容器的用途正不斷進化,使用性也不斷提高。我們看到它對許多行業的企業有著越來越大的吸引力,對于那些努力滿足不斷強化的數字化規則要求的企業來說尤為如此。
(作者為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國區TMT業務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