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摘要:本文以《心理科學進展》2016年1月份到11月份的的192篇文章為基礎,使用Bicomb2軟件進行關鍵詞共詞分析,從而揭示心理學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研究發現,心理健康、共情、神經基礎、社會網絡、親社會行為、創傷后應激障礙、決策、情緒、記憶、認知是心理學研究的熱點。中國心理學研究將向著多元化、實用化、本土化的趨勢發展。
關鍵詞:心理學研究;關鍵詞共詞分析;心理科學進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心理學研究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從基礎心理學到應用心理學,各個領域的研究主題不斷推陳出新。分析心理學研究熱點,有助于看清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某一特定時期,學者所關注的心理現象和問題,同時也可以折射出該時期人們的心態、價值取向及心理問題等等,從而明晰當前心理學發展的脈絡。
一、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 資料來源
首先,查找資料。進入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文獻來源定為“心理科學進展”,發表年度定為2016年,共查閱到文獻資料 192篇,查閱時間為 2016年 12月7日。其次,對文獻進行取舍。將采稿通知、致謝、會議信息等不符合要求的 22 篇文獻刪除,共得到有效文獻 170篇。
(二) 研究工具
Bicomb2共詞分析軟件由中國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系崔雷教授和沈陽市弘盛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可對數據庫中的書目信息進行快速讀取、準確提取字段并歸類存儲、統計,并生成書目數據的共現矩陣,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全面、準確、權威的基礎數據。這種科學計量方法具有較好的客觀性,彌補了傳統內容分析方法依賴研究者個人主觀經驗來取舍材料,結果可能帶有主觀喜好和錯誤歸類的缺陷。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采用 Bicomb2共詞分析軟件分別對2016年192篇文獻進行關鍵詞分析,刪除一些與心理學研究無關的的關鍵詞,得出出現頻次高的的關鍵詞。其中,神經機制、心理健康、創傷后應激障礙、共情、神經基礎、社會網絡、親社會行為、疼痛恐懼、領導有效性、風險決策、情緒、應激、消退、邊界條件、群際關系都是出現頻次表較高的關鍵詞。以某些關鍵字為搜索條件對170篇文獻標題進行查找,其中有關認知、情緒、決策、神經機制、記憶、心理健康的標題分別出現17次,11次,10次、9次、6次、4次,他們是出現最多的詞語。由此可見,2016年心理學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元分析、心理發展與教育、計量評價研究、應用心理學、心理與行為研究等領域。
元分析是一種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文獻綜述方法。它能對具有共同目的的一系列獨立研究進行統計整合,從而得到總結性的統計結論。《心理學科學進展》作為心理學的核心刊物之一,在期刊的欄目設置中專門設有元分析這一板塊。2016年發表的9篇元分析的文獻分別是通道效應的元分析;失眠的的自助式認知行為治療元分析;中國公安機關警察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對企業運營結果影響的元分析;員工建言行為的人口統計特征元分析;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表揚對兒童內在動機影響的元分析;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焦慮障礙的認知偏向矯正元分析。由此可見,元分析在心理學各個領域都有涉及。
由于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和無損傷技術手段的出現,認知成為心理學中最為炙手可熱的研究主題。研究者們主要關注了以下三個方面 :語言認知;情緒與認知;具身認知。鏡像神經元的發現為心智具身提供了神經生物學的證據。情緒歷來也是心理學研究的熱點。研究者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特殊研究對象的情緒,比如對孤獨癥譜系障礙者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研究;第二是對特殊情緒的研究,比如焦慮情緒對獎賞學習的影響,道德情緒的作用機制,他人財富情緒,情緒障礙及其干預;第三是對情緒的功能作用的的研究,比如催產素對情緒識別的影響及其機制,情緒表達抑制功能的文化差異,情緒自動化加工的證據與爭議等。由于情緒涉及的范疇是多層次的,其中任何一個層次都可以成為個體進行調節的對象,所以情緒調節也是一個復雜的多樣性系統。不同情緒均會伴隨有相應的生理反應,而這些生理反應是與個體的身體健康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還有研究表明,情緒調節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所以,對情緒的研究是對完善理論和實踐的雙重需要。
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有學者研究團隊決策中的共享信息偏差的,也有研究心理不安全狀態下決策者的風險偏好,還有研究應激對風險和社會決策的影響,也有研究風險決策的神經機制。跨期決策也是最近的研究熱點。跨期決策是對不同時間點的損益做出權衡和選擇的過程,是貫穿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普遍而重要的決策。
記憶是實驗心理學的永恒主題。有研究者從實驗和多角度理論揭示記憶提取練習促進學習機制,有研究表明學習后睡眠有利于記憶的鞏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記憶材料的類型、記憶編碼的過程以及學習和睡眠的間隔時間等都會對其后的記憶鞏固產生影響, 相應的大腦激活和睡眠指標差別很大。發展新的腦功能探測的動態分析技術,這些新技術勢必將直接有利于解決認知神經科學、心理學和信息學相關領域科學問題;另一方面對闡明睡眠依賴記憶鞏固的神經機制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并有可能為治療學習記憶障礙提供全新的思路。
把青少年作為被試來研究表明了社會對下一代的高度關注。這種關注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進一步研究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正視和解決青少年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如心理障礙、網絡成癮、社會適應不良等。中國自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核心家庭大規模出現,獨生子女數量劇增,父母將所有的熱情和希望都傾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這一方面導致了當今的兒童養育方式同傳統社會有重要的區別,另一方面也使得兒童早期教育和引導逐漸成為社會熱門話題,于是引起了心理學界對該領域的關注。現在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對于一直以自我為中心的讀生子女也將面臨著形形色色的心理困惑或心理沖擊,從而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另外,由于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國家將來的命運,因此,國家研究基金對此也有較大的投入,這從側面反映出國家對下一代成長的重視。
三、國內心理學研究的趨勢
對心理學研究熱點與趨勢的分析,必須要同時考慮內外部推動力量:從學科內部而言,心理學研究自身的發展特點和西方心理學研究主流對中國心理學界的影響 ;從學科外部的影響因素而言,包括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國家的政策或激勵導向及各級各類研究基金的支持等。所以,國內心理學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研究多元化,研究視域與主題不斷擴展;研究實用化 ,與日常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研究本土化 ,研究的人文取向顯著。
研究者日益意識到,將心理學植根于中國人的文化土壤之上,采用能切實符合我國民眾的心理與行為概念、理論及方法是刻不容緩的。以我國的社會歷史文化為依托,以本民族、本文化的問題為中心,以西方心理學的合理成分為參照,進行中國人自己的心理實驗研究,編制符合中國國情的心理量表,研究中國人歷史文化培育出的人格與行為規律等,使心理學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部分,滿足中國社會對心理學的切實需要,是繁榮我國心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黃文強,楊沙沙,于萍.風險決策的神經機制:基于嚙齒類動物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16(3).
[2] 范偉.鐘毅平.傅小蘭.自我控制對欺騙的影響[J]. 心理科學進展,2016(7).
[3]王曼,黃敏兒,謝永標.情緒復雜性對精神癥狀的影響途徑及干預技術[J].心理科學進展,2016(1).
[4]王軼楠.自尊的神經生理基礎[J]. 心理科學進展,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