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產業是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政府大力推進的重點產業,其市場極其廣闊。徐州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的建成,為安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快速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全產業關系國民經濟大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十二五”期間,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91.89萬億元,全國財政收入為64.29萬億元,中央財政收入30.14萬億元。“十二五”期間生產安全死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達4 651億元。“十二五”期間死亡事故總直接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國財政收入、中央財政收入分別為0.16%、0.72%、1.54%。
安全產業是政府大力推進的重點產業。安全科技產業園也是江蘇省確定的“十三五”重大產業支撐平臺。特別是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的深入實施,安全產業已成為國家重點推動、企業積極跟進的藍海產業。
安全產業市場極其廣闊。2010年國家首次提出安全產業概念,將其納入重點支持的戰略產業,出臺政策進行扶持。目前,發達國家安全產業產值約占GDP的8%,而我國安全產業占比還不到1.5%。
徐州安全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安全產業是江蘇省徐州市高新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徐州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是徐州高新區安全產業的重要載體。
徐州高新區安全產業起步于2005年,由中國礦業大學一批教授利用礦山安全前沿技術與徐州高新區產業基礎開啟的。2010年,徐州國家高新區依托其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產業發展優勢、科技創新優勢、市場需求優勢,建設了徐州安全科技產業園,力求通過安全科技創新集聚、安全科技產業集聚、安全服務機構集聚,將徐州打造成為安全科技研發和國際安全技術交流中心、安全裝備制造中心、安全技術與裝備交易中心、安全監管大數據中心。
產業園總占地面積1 000 m2。經過近年來的加速發展,園區已入住安全科技企業150多家,集聚安全科技研發機構20多家,2015年實現安全產業產值300多億,承擔國家及省市科技項目百余項。2016年8月被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信部批準為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徐州安全科技產業初步構建了涵蓋礦山安全、消防安全、危化品安全、交通安全、公共應急安全等方面的裝備制造與系統集成產業鏈條;形成了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安全科技研發中心、企業工程技術中心相互補充的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了集產業發展聯盟、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產業發展基金、小額擔保公司、新三板掛牌及上市促進機構等產業發展服務體系。打造了“一個孵化器”“一個加速器”“一個產業基地”的安全產業發展架構,集創新孵化、加速成長、企業承載于一體,為安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快速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產業園的建設發展,一開始便堅持政府推動、高校院所參與、產業化引領。力求通過協同創新,達到擁有一個專業規劃、引進一批高端人才、搭建一批創新平臺、集聚一批創新企業、開發一批應用技術、培育一個戰略產業的良好格局。
發展瓶頸及突破路徑
缺少頂層設計、政策支持
徐州高新區安全科技產業起步于2005年,而2010年國家方首次提出安全產業概念。5年來國家政策的缺乏給安全產業發展帶來不小的制約。
發揮自身優勢,搶占安全產業發展先機,爭取政策支持。徐州是我國交通樞紐、裝備制造基地和煤炭工業基地,擁有發展安全產業的良好區位優勢、扎實產業基礎,同時中國礦業大學位居徐州市,擁有優秀的安全科技創新環境。徐州高新區結合產業轉型需要,積極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率先舉起了安全產業發展大旗。
推動安全產業頂層設計,獲得國家部委關注支持。徐州高新區主要負責人連續3年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了多個關于推動安全產業發展的建議,得到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信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的肯定和支持,并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組建了課題組,積極盤點基層實踐、研討安全產業政策體系,編撰出版了《2015中國礦山物聯網發展報告》,目前正在著手2016年礦山物聯網白皮書的編撰工作。牽頭組建了中國礦山物聯網協同創新聯盟,引領徐工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進軍了安全產業領域。開展了礦山安全頂層設計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土地發展空間受限、資金匱乏
新增建設用地難、征地成本高、存量用地稀缺、農業用地轉工業用地指標少、土地利用率低等因素制約著園區的發展。
為破解土地制約瓶頸,徐州高新區舉全區之力調整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利用江蘇省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機遇,向上級國土部門爭取園區農業用地轉工業用地指標,通過多種方式為產業園園區整合了1 000 m2建設用地。園區建設高標準多層廠房,并探索廠房產權分割,為企業輕量化生產、投融資提供了便利。
安全產業發展之初急需大量資金投入。安全科技產業還是一個新興產業,發展之初產業普遍規模小、經濟效益低,但資金需求量極大。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債券和產業基金為安全科技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后盾。為破解資金瓶頸,徐州高新區成立了安全科技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專司資金的運作籌集工作,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批準發行安全科技企業債券,發行的13億元企業債券主要用于安全科技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聯合徐州國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信部和中國平安集團、國開泰富基金管理公司發起的1 000億元中國安全產業投資基金,爭取在徐州設立安全產業投資子基金,為園區安全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科技創新環境薄弱
徐州高新區雖然有十余所高校,但依然缺少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為此,高新區積極推進安全科技協同創新,營造良好的安全產業發展環境。先后與中國礦業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組建了“5+1協同創新聯盟”,與教育部聯合推進了“藍火計劃”,承辦召開了5屆中國安全科技產業協同創新推進會,該會議已成為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安全產業創新會議,徐州也被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為這個會議的永久會址。特別是在2015年的會議上,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安全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率先推動了安全產業國際合作。
政府單方面建設管理,難以激發市場活力
政府單方面建設管理園區既增加政府負擔又難以激發市場活力。因此需要創新管理模式,激發產業活力。徐州高新區與江蘇中業慧谷集團采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的市場化運作方式,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市場化效應。徐州高新區協同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為園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源支持,為園區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產業基金、辦事優先卡、一站式服務等多方扶持。中業慧谷集團擁有豐富的園區運營經驗,通過整合完整產業鏈條,實現企業之間資源互補、共享與協作,由企業集聚帶動產業集群,最終構建完整的企業生態系統。
安全科技技術與產品交易缺乏市場平臺
有的科研人員有技術,但是找不到合作企業;有的企業有市場、有產品,但是找不到更好的技術,造成信息資源的不對等,技術人才的浪費。為此,徐州高新區搭建資金與交易平臺,保障產業發展。融合國內外136所高校,60多所科研機構,418家檢測機構資源,打造了中國安全科技成果交易網,為國內外安全科技成果評估、知識產權交易、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交流提供綜合性服務,實現了安全裝備與技術線上線下相呼應的格局。
安全產業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產業園匯聚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綜合實力強、業內領先的安全科技企業,研發并生產各種安全科技產品,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保障安全生產、員工安全。
如:徐州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YHC礦井提升自動換繩設備完全替代進口設備,被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列入了安全技術應用“四個一批”項目。
徐工登高平臺消防車等產品相繼出口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基斯坦、越南、肯尼亞、烏干達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國內唯一一家超高米數消防車批量銷往海外的企業,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得到了廣泛認可和高度贊許。
徐州中礦大華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近年來專注礦山通訊與自動化控制產品開發,成為了集礦山設備感知、人員感知、環境感知于一體的智慧礦山技術集成供應商,特別是新研制的礦山安全物聯網系統,大大提高了礦井礦工安全系數,被國務院推薦為煤礦安全強制性推廣產品。
微普安全科技生產的微普緊急泄漏處理系列產品,曾應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要求,參與治理過大連183 km2海上溢油事件,這是全球首次大規模應用生物修復技術治理海上溢油污染并取得顯著效果。
編輯 趙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