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房
氨在常溫下是一種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有強堿性,降溫加壓可變成液體。氨極易溶于水,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可溶解700倍體積氨氣,其水溶液又稱氨水。氨的用途廣泛,主要用于生產硫胺、硝銨、碳酸氫銨、尿素等化肥,氨水可直接用作農業(yè)肥料,還可用于制堿、制藥、鞣皮、塑料、樹脂、染料、炸藥、合成纖維等生產原料,也在制冷、石油精煉和煉鋼等領域使用。職業(yè)性急性氨中毒是我國法定職業(yè)病之一,2015年4月21日,我國頒布了GBZ14-2015《職業(yè)性急性氨中毒的診斷》,并于2015年11月1日實施。該標準規(guī)定了職業(yè)性急性氨中毒的診斷原則、診斷分級及處理原則。
職業(yè)性急性氨中毒的診斷
急性氨中毒多由容器爆炸、管道斷裂、閥門失靈、運輸事故等各種意外原因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道黏膜刺激和灼傷,重者有肺部炎性損害表現。低濃度的氨氣對眼和潮濕的皮膚能迅速產生刺激作用,潮濕的皮膚或眼睛接觸高濃度氨氣會引起嚴重化學燒傷;高濃度氨氣對眼睛有強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燒傷,導致明顯炎癥并可發(fā)生水腫、角膜混濁和虹膜發(fā)炎。長期接觸低濃度氨氣,會有慢性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癥狀。
目前我國氨中毒只有急性中毒診斷標準。根據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氨氣的職業(yè)史,以急性呼吸系統(tǒng)損害為主的臨床表現和胸部X射線影像學檢查為主要依據,結合血氣分析及現場職業(yè)衛(wèi)生學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類似疾病后,方可診斷是否是職業(yè)性急性氨中毒。
有短時間接觸氨氣的職業(yè)史,出現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嗆咳、流淚、流涕、咽干等,肺部無陽性體征,胸部X射線檢查無異常發(fā)現,48 h內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按接觸反應診斷。接觸反應不屬中毒診斷。
輕度中毒。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①咳嗽咳痰、咽痛、聲音嘶啞、胸悶,肺部出現干性啰音,胸部X射線檢查顯示肺紋理增強,符合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表現。②I~II度喉阻塞。
中度中毒。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①劇烈咳嗽、呼吸頻速、輕度發(fā)紺,肺部出現干、濕啰音;胸部X射線檢查顯示肺野內出現邊緣模糊伴散在斑片狀滲出浸潤陰影,符合支氣管肺炎表現。②咳嗽、氣急、呼吸困難較嚴重,兩肺呼吸音減低,胸部X射線檢查顯示肺門陰影增寬、兩肺散在小點狀陰影和網狀陰影,肺野透明度減低,常可見水平裂增厚,影像圖像符合間質性肺水腫表現;血氣分析常呈輕度至中度低氧血癥。③有壞死脫落的支氣管黏膜咳出伴有呼吸困難、三凹癥(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出現明顯凹)。④III度喉阻塞。
重度中毒。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①劇烈咳嗽、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痰伴明顯呼吸困難、發(fā)紺,雙肺廣泛濕啰音;胸部X射線檢查顯示兩肺野有大小不等邊緣模糊的斑片狀或云絮狀陰影,有的可融合成大片狀或蝶狀陰影,符合肺泡性肺水腫表現,血氣分析常呈重度低氧血癥。②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③IV度喉阻塞。④并發(fā)較重氣胸或縱隔氣腫。⑤窒息。
急性氨中毒的預防
生產、使用、儲存、運輸氨的容器、管道應密閉并有足夠強度,應建立并執(zhí)行設備檢查維修制度,防止作業(yè)過程“跑、冒、滴、漏”發(fā)生。氨的生產、使用車間,應有良好的通風設施、應急撤離通道、合格的防爆滅火器材、現場急救用品、泄漏應急處置工具;現場應安裝氨氣監(jiān)測儀,設置沖洗噴淋設備和必要的泄險區(qū)。禁止使用產生火花的設備或工具,車間地面應平整防滑,易于沖洗清掃,可能產生積液的地面應做防滲透處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統(tǒng),其廢水納入工業(yè)廢水處理系統(tǒng)。氨要遠離火種、熱源,避免與氧化劑、酸類、堿類接觸。
液氨罐應儲于陰涼通風場所,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液氨罐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液氨鋼瓶及附件損壞,不可與其他物品混儲混運;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開關應設在倉外;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儲區(qū)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設置與儲罐匹配的噴(水)霧設施。
液氨運輸、裝卸應嚴格按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法規(guī)進行,運輸人員不少于2人,要有危化品運輸資格并用專用車輛運輸,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與密封,運輸過程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其他物品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置設備,途中應防暴曬,應按規(guī)定路線行駛,不許在人口稠密地停留。
個人防護措施。工作時應選用耐腐蝕工作服、防堿手套、眼鏡、膠鞋,根據作業(yè)場所檢測結果佩戴全面罩或半面罩防毒口罩;防毒口罩應定期檢查以防失效。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進食、飲水,工作完畢應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
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管理措施。企業(yè)應做好員工上崗前、在崗期間健康檢查,及時發(fā)現職業(yè)禁忌證者和疑似職業(yè)病患者,并妥善安置。應加強液氨生產、使用、儲存、運輸過程的職業(yè)衛(wèi)生管理,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建立液氨及濃氨水容器、職業(yè)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yè)病防護用品維護檢修制度,并嚴格貫徹執(zhí)行。應定期檢測作業(yè)場所氨氣濃度,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均應正確理解氨的安全技術說明書,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安技部門主管領導和主管人員應參加安全生產監(jiān)管部門組織的職業(yè)衛(wèi)生知識培訓并考試合格,工人三級培訓中應培訓職業(yè)病防治知識,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方法,掌握應急處置和個人防護措施、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保養(yǎng)方法。
應急救援措施。企業(yè)應制定氨中毒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定期組織救援演練,確保事故應急救援及時有效。氨氣少量泄漏時,應撤退區(qū)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或接觸氨的液體或氣體,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應急處理人員進入高濃度氨氣場所應佩戴隔離式空氣呼吸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僅在確保安全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氨氣大量泄漏時,應疏散場所內所有無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處置人員應穿上全封閉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后,用噴霧水流對泄漏區(qū)域進行稀釋,通過水槍的稀釋使現場氨氣散去,并利用無火花工具對泄漏點進行封堵。同時應撥打“119”報警及通知當地安監(jiān)、環(huán)保部門,如有疑似人員中毒應立即呼叫“120”并現場施救。在中毒事故現場,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出污染區(qū)至空氣新鮮處,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動清水或涼開水沖洗至少15 min,皮膚污染時應立即脫去污染衣著。中毒患者如無呼吸、脈搏,應就地進行心肺復蘇至“120”救治醫(yī)生到達,并防止其呼吸道不要被舌頭或異物阻塞。
編輯 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