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
摘要:國產動畫《熊出沒》在敘事建構上以生態思想貫穿始終,但也表現了敘事上的諸多不足,這大大消解了其生態敘事的影像效果和內涵傳遞。正反兩面的敘事得失為我國動畫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重要經驗。
關鍵詞:熊出沒;生態敘事;內涵
近年來,國產動畫《熊出沒》常常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影視娛樂焦點,《熊出沒》動畫是指《熊出沒》動畫電視系列片、動畫電影《熊出沒之奪寶奇兵》、《熊出沒之雪嶺熊風》、劇場版動畫《熊出沒之叢林總動員》等系列動畫作品。其作品憑借新穎獨特的主題設計、幽默風趣的故事不僅吸引了兒童觀眾,也使得家長成人們趨之若鶩,在國內刮起了一股火熱的“熊之風”。《熊出沒》動畫之所以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動畫市場中脫穎而出,不僅在于其創作一改以往國產動畫定位低幼、表層化敘事的缺陷,努力尋求創作上的突破,打造小孩愛看、大人也喜歡的“合家歡”式動畫模式,更在于其影像敘事中蘊含的深刻環保和生態意識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一、《熊出沒》動畫生態敘事內涵之表現
(一)歌頌自然生態美,呼呼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
生態學的核心基礎是生態自然觀,在影視作品中,生態敘事常常借助生態影像的唯美畫面展示,展現自然生態美感,使觀眾獲得沉浸式的審美體驗與心靈的救贖。美國動畫史詩巨制《阿凡達》創造了雄起壯美的潘多拉星球,展現了生物多樣性與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熊出沒》動畫電影中,創作者也借助于最新的3D動畫技術的運用,向我們全方位呈現了四季森林的生態美景,展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態奇觀,高聳的大樹、沐浴陽光的雨露、快樂的小動物家園、遠處層層山巒疊翠,近處陣陣清風吹拂、片片林草相依,讓人陶醉于綠色的樹林之中,此外,創作者還借助音效保真與色彩視覺處理技術,逼真描繪了大自然的聲音美、色彩美:各種鳥語花香,淙淙水流,林濤呼嘯,沙沙作響,構成了復雜萬端的自然音響; 春的翠、夏的綠、秋的黃、冬的白交相輝映,組織一幅幅美妙的大自然畫卷。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際關系的逐漸淡漠,精神壓力日益增大,物質欲望極度膨脹給時下的人們生活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精神困境之墻。這種美妙自然生態的描寫與謳歌也呼喚著當代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極易引起觀眾的精神共鳴,從而從深層次激發人們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意識。
(二)對人類欲望的批判
深度生態觀念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平衡,而且是包含人在其中的自我意識的清醒,是人類想要重回安然狀態的渴望的外化[1]。對人類無節制的人化自然行為的聲討和批判常常成為動畫生態敘事的表現策略,在動畫《熊出沒》中,創作者也深刻揭示了人類自私的本性與物質欲望極度膨脹的現象。動畫中,主人公光頭強剛到森林,就顯露出他貪婪本性:面對成片高大的樹林喜出望外:“不錯,不錯,這里樹林好茂密呀,砍了一定能賣個好錢。”繼而哈哈大笑:“這片森林都是我的了,發財了,發財了。”充分暴露出人類把自然視為自己任意索取和掠奪的資源,征服自然的野心和膨脹的貪欲。他貪婪的揮舞電鋸瘋狂砍樹,不僅把小動物們嚇得魂飛魄散,還引發森林的熊熊大火。影片中的李老板雖然從未出現,但他總是催光頭強交貨,被光頭強稱為“催命鬼”。可見他是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至上的集中代表,他與光頭強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影片中的熊兄弟是自然之子,代表著自然生態美,也代表著人類的本真狀態。他們不畏強暴,聯合森林里的朋友一次又一次打敗了光頭強,捍衛森林家園的安寧[2]。這對以光頭強為代表的人類是極大的諷刺和批判。
二、《熊出沒》動畫生態敘事內涵之不足
動畫作品《熊出沒》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呈現了對人類對環境破壞的現實關切與自我救贖意識,作為國產動畫中的票房桂冠,可謂是誠心滿滿之作。但其在講述一個生態保護故事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敘事上的諸多不足,主要表現有:
(一)創作者敘事倫理的錯位減弱了生態敘事的效果
從《熊出沒》動畫主題表面來看,影片中的熊大、熊二是森林的守護者,以正面形象自居,光頭強代表反面的破壞者,作品圍繞“砍樹與森林保護”為敘事核心控訴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但細細探究,卻發現影片的敘事建構依然是人類的中心視角,影片中的光頭強被塑造成一個看似破壞森林,但卻異常討喜的可愛角色,他勤勞、上進、善良,其砍樹也似乎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讓觀眾對之頗為同情。而影片中的熊大熊二卻被塑造成處處刁難、搬弄是非、好吃懶做的森林混混形象,這種創作者主觀敘事倫理上的錯位會使得觀眾形成道德倫理上的迷頓,從而極大的減弱了影片生態保護意識傳播的影像效果。
(二)過分暴力與娛樂敘事消解了生態敘事深度
在娛樂性與產業化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影視動畫關注的核心以票房和收益為主,為了極大的吸引住觀眾的關注度,與同類動畫影片展開競爭,不少動畫作品中融入并充斥著大量暴力元素與娛樂化、奇觀化的視覺訴求。《熊出沒》中,這一點也表現尤為明顯,熊大、熊二、光頭強之間解決矛盾沖突的唯一辦法就是采用極端的暴力行為,各種槍擊、沖撞、炸彈爆炸隨處可見,各種臟話、不文明行為時有出現,暴力性的武斗方式雖然將矛盾敘事推到了極致,在短期內,能夠調動和抓住觀眾的眼球,但是作為生態主題性動畫而言,這種方式卻不可取,更與生態精神的本質相違背,從而進一步消解了影片的生態敘事力度。
參考文獻:
[1]吳佩君.影視美學的藝術救贖—基于生態文化學的視角[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01).
[2]田曉.動畫片《熊出沒》的生態美學精神[J].電影文學,2014(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