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
摘 要:作為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永遠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文章從企業文化的內涵和結構出發,分析知識經濟時代下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與不足,提出了建設企業文化的原則,著重從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四方面闡述了國有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企業文化 物質層 行為層 制度層 精神層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b)-0166-03
在知識經濟時代,競爭優勢、效益優勢和發展優勢是優秀的企業文化所表現出來的三大優勢特征。三流的企業靠經驗管理,二流的企業靠科學管理,一流的企業靠文化管理,企業的核心競爭就是企業文化。
1 企業文化的內涵與結構
企業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觀,它是通過樹立企業所追求和倡導的價值觀,引導員工自覺踐行企業的標準核心價值觀,從而達到統一員工思想,實現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同時也是企業管理層實現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業文化從結構上劃分,由外置內分為四個層次,即: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企業文化的四個層次是相互聯系,共同促進和提高的。物質層是企業文化表面的外在形式,是行為層、制度層和精神層的物質基礎;行為層是企業文化的行為表現特點,是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的外在行為;制度層則約束和規范著物質層、行為層和精神層的建設;精神層是形成物質層、行為層和制度層的思想基礎,也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1]
1.1 物質層
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根基,它是企業文化的表層部分,也是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衍生的物質文化,體現了企業發展物質層面的主要核心內容,具體包括了企業發展的氛圍和企業的發展環境。
1.2 行為層
行為層是企業文化中的實踐環節,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對企業文化理念進行實施并且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從實施的對象上細分,可以將其分為管理層的行為和員工層的行為。管理層的行為,主要是指企業文化的設計者和制定者層次對企業文化的實施,其中重要的環節是高層對企業文化的上層設計,企業文化的走向和具體落實。員工層的行為,是指普通員工在企業文化作用的影響下開展工作的環節,作為企業文化作用的對象普通職工是企業的主要力量,重點實施的環節在于員工層。
1.3 制度層
制度層作為企業文化的支架聯系著企業文化上下層,通過制度的規定,能夠將企業文化的精神層內容固化,為行為層提供參考,同時也為企業文化的物質層提供了依附。制度層是企業的精神依托,企業文化需要具體的載體來實現,主要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企業風俗3個方面。
1.4 精神層
作為核心的精神層是企業文化的骨干和靈魂,它是企業上下各個層次共同信守的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宗旨、企業愿景、企業精神和企業倫理等。其中,企業的核心目標是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體現著企業的發展愿景,同時也是員工工作的最好動力來源,它構成了企業文化的建設標準。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經營理念的提煉和升華,也是企業目標指導下具體實施企業發展策略的基本信念,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的精神支撐,能指引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決策制定。企業宗旨,是指企業在建設發展中體現出來的自身價值及其本身對社會的承諾和承擔的義務。企業精神,是企業發展中,對員工精神風貌的匯總和總結,也是企業經營中的行為方式、傳統習慣、觀念意識中積極因素的具體總結。[2]
2 知識經濟時代下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國有企業在多年的文化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成果,促進了單位的發展,但在新時期的特點下,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也還存在些問題。
2.1 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擔當精神
大型國有企業員工受20世紀的國字號招牌影響,有部分員工缺乏擔當精神,鐵飯碗金字招牌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科技和知識人才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面對紛繁復雜的多元社會,如何在新時期更好留住人才,實現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國有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在企業的發展和建設中,建設并弘揚好企業文化,并將文化的無形力量傳遞給所有的員工,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的長遠發展相結合、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的內在制度相融合、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的具體規劃相契合,關注員工的自身價值,融入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力求實現企業發展與員工個人價值實現的“雙贏”局面,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企業文化的新發展和新突破。
2.2 文化建設中缺乏創新精神和發展意識
國有企業管理體制長期以來的發展使得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吃大鍋飯,平均分配,無法打破框架的現有模式進行創新,擔心新的理念與新的思想對自己的現有生活和工作節奏造成沖擊,很多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沒有發展的意識,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著雷同,不同的企業文化建設之間存在著相互模仿、千篇一律的現象。這容易導致文化建設過程中共性有余、個性不足的問題出現,制約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2.3 對文化的內涵缺乏正確認識
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員工廣泛認同的基礎上統一思想和行為,并深刻認識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涵,使之外化于員工的行為方向,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踐行這種認同,進而實現整個企業價值觀的高度統一,實現企業的戰略規劃。
一方面是部分員工企業文化簡單的等同于企業文體活動。甚至很多國有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都認為,企業文化建設無非就是搞幾次內容豐富、活動多彩的文體活動,將企業文化功能簡單地看成是口頭標語,或是多舉辦幾場比賽,多搞幾次競賽、文藝演出和上黨課等。事實上,文體活動的開展只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種手段和途徑,它與企業文化是表和里的關系。通過組織集體活動,可以提升集體的凝聚力,增強員工歸屬感,但缺乏企業文化內涵只是一味舉辦集體活動,則無法實現根本目標;另一方面是將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政治思想工作。部分員工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是宣傳部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給企業文化帶上了“枯燥、乏味、灌輸”的帽子,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一種固步自封、停留在表面喊喊口號做做文章,這種想法在基層員工中尤其普遍。由于部分中層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內涵理解不深刻,經常將二者混為一談,給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
3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3.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企業的發展中,人是企業發展的重心和主力,堅持人本主義精神,重視人的價值和意義,充分利用人的能動向,作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動力源泉。在企業文化建設和宣傳推廣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員工的價值,不斷提高員工的個人素質,通過職業技能培訓等形式,不斷提升公司整體的員工素質,同時,關注員工的精神狀態,注意保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把員工塑造成企業的“主人”,提高其現代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重視員工個人的愿望和發展,對員工的個人愿景和需求進行正確評價并合理的引導,在尊重員工個人愿望的基礎上,對員工的愿望進行引導和整合,使之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吻合,不斷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3.2 堅持創新發展的原則
創新發展是每個企業的共同選擇,企業文化中的創新是企業進步的精神財富,更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企業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應當緊緊圍繞我國社會發展的最新趨勢,通過不斷努力,將單位企業文化與我國的國家文化、國民文化、社會文化相契合,實現借力助力,共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激發企業和員工的內在發展潛力,實現企業的長久持續穩定發展與進步。[3]
3.3 堅持廣泛參與的原則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參與,更離不開不同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團結協作。因此,在企業文化的制定中就不只需要展現企業管理者的智慧和價值,還需要進一步發動廣大的企業員工,特別是一線企業員工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只有將企業員工的企業歸屬感、認同感激發,才能保證在廣大企業員工的共同參與下,實現企業與員工價值的融合與統一,達到雙贏。另一個角度來看,廣泛參與的原則實際上是鼓勵企業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從而實現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做到員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這進一步提高了員工的“主人翁”地位,為實現員工與企業的成長,融洽公司內部氣氛,提高工作效率和實現單位發展戰略目標,都具有積極的價值。
4 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4.1 物質層方面加大資金投入
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基礎和柱石,是企業文化建立的根本,它是企業文化的表層部分,為企業文化的其他高層建筑提供著物質基礎,是企業發展中必須具備的物質條件。從企業文化的物質層中往往能看出企業的工作作風、經營思想、審美意識和管理哲學。它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企業的產品和環境。就企業的產品而言,物質層面的企業文化強調執行和投入,企業的產品是企業文化的承載體,通過企業的產品建設,對物質文化建設有著促進和推動的作用。就企業的環境而言,物質層面的企業環境注重企業文化氛圍的渲染和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氛圍和最終目標。在企業文化環境的構建中,需要重點從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出發,優化企業文化的氛圍。[4]
物質層的企業文化建設除了要從行為、制度和精神文化入手之外,還必須不斷加強企業物質文化的營造。而著力點,正是企業文化的投入與執行兩個方面。
重點加強媒介宣傳渠道,例如:可以網站、宣傳冊、公眾號、平面和電視廣告和社會公益宣傳活動等不同的方式,大力進行企業文化宣傳,將企業文化的內涵和理念宣傳給社會與公眾,不斷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服務的美譽度,提高企業在公眾心中的認知程度,吸引并留住更多優秀人才。在日常的管理中不斷規范員工行為禮儀,要求員工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以此來不斷提高公司的管理服務水平,在社會公眾面前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并建立人文關懷機制,不斷增強單位內部凝聚力,增強員工的工作熱情。
4.2 行為層方面注重貫徹落實
行為層是企業文化中的貫徹實踐環節,在企業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
在企業文化的行為層面要注重落實和貫徹相關的制度和精神,把握企業文化發展的大方向和具體細節。不難發現,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好的規劃與設計固然重要,但是失去了具體的落實環節,很可能將企業文化的建設流于形式,使企業文化的建設失去了實踐的支撐,變得虛無飄渺而遙不可及。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發展中應當加強對執行力的要求和重視,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觀念和思想,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企業的發展,如果失去了沒有堅強的執行力作為后盾,那么再好的企業文化和發展理念都只會流于紙面、淪為空談。因此,企業的企業文化中,一定要強化企業的執行力。
另一方面,企業文化的發展實施中,必須加強對行為層的關注,強調行為對企業文化理念貫徹的重要價值,崇尚實干,是國內外大型單位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在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普遍重視來自上層的指示和命令,忽視了對企業內在精神品質和企業員工內在動力的激發。從這個方面來看,企業文化的建立,不僅僅需要來自上層的指示和命令,更需要企業文化的主管部門和具體負責人,通過具體的調研和實踐活動,發掘企業內在的文化品質,以及來自企業員工的具體訴求,將企業文化的建立于企業的發展經營活動緊密結合,將企業文化的建立于企業員工的愿望和追求完美契合,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文化的建立才是真正務實的。因此,良好的企業文化包括對成果的落實,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中,失去了對效果的檢驗和成果的落實等內容,則是不完整、不成熟的企業文化,也就無法知道成功的企業發展實踐。
4.3 制度層方面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層企業文化更加強調用制度對企業發展和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進行規制,并通過完善制度來不斷深化企業的體制改革進程,包括基本組織制度、人事制度、財務制度、管理制度、激勵制度、考核制度等,要結合企業的特點建立適宜的制度,融入文化元素,促進單位發展。
4.4 精神層方面關注人本精神
企業文化的精神層是企業文化的骨干,作為一種主觀要素很強的價值標準,精神對于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宗旨、企業愿景、企業精神和企業倫理等,是企業上下各個層次共同信守的價值標準、基本信念、精神風貌及職業道德。它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為企業文化的物質層和制度層提供了精神內核。
企業文化精神層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是間接且深遠的,直接影響著一個群體和一個階層。加強企業文化中精神層的內涵和深度,是提升企業文化層次最根本、最根源的內容。在工作生活中不斷灌輸企業愿景與歷史使命,使之與員工自身的思想、觀念相結合,并成為員工的精神內核,用企業文化的精神,去鼓勵員工建立個人目標,在工作中樹立榮譽感和使命感,并重視團隊精神,達到文化與行為的相統一,實現企業愿景與員工個人目標雙贏的局面。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發展的企業文化需要時刻把握時代的脈搏,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知識經濟所帶來的挑戰,國有企業在瞬息萬變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的文化理念,從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下功夫,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用新穎獨具魅力的文化推動企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施瓊.關于國有行業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報,2015(3):5-9.
[2] 朱成全.企業文化概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3] 伍鐵林,閆振華.現代企業文化研究[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4] 方家豪.企業文化一現代企業的精神支柱[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