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玲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廣東省惠州 516002
早產兒護理問題與對策
陳偉玲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廣東省惠州 516002
早產兒是指胎齡小于37周的活產嬰兒,胎齡越小,對護理工作要求就越高。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早產兒的生存質量。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工作,保證護理服務水平,及時有效解決各種護理問題 ,對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有一定的作用。我院新生兒科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早產兒76例,通過對早產兒在護理上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將早產兒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新生兒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住的早產兒76例進行臨床護理。76例患兒基本情況為,胎齡27+2——35+5周,平均34+2周。男43例,女33例。體重706-2349g,平均1854g。住院時間3-68天(包括放棄治療),平均35.1天。合并NRDS 4例,NEC 3例,BPD 2例,死亡16例,放棄治療5例,自動出院19例,單胎69例,雙胎7例。
造成體溫過低的原因是早產兒的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易散熱,加之棕色脂肪少,產熱少致體溫過低,體溫調節能力差,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皮下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大,融點高,寒冷時易于凝固,這種低體溫容易出現酸中毒、硬腫癥等并發癥,所以對剛出生的早產兒一定要注意保暖,給患兒擦干全身,室溫環境要在 24~28 ℃,濕度保持在55%~60%之間,對出生體重<1500g者,可用箱溫保暖,保持箱內溫度在 30~36 ℃,根據患兒體重調節保暖箱溫度,體重越輕,月齡越小,箱內溫度就越高,患兒體溫穩定后抱出暖箱。要注意隨時調整暖箱溫度,低于或高于正常體溫應每次調高或降低箱溫0.5℃~1.0℃,復測至正常后,每4h測1次。護士在進行治療及護理時盡可能在箱內集中進行,避免打開箱大門,防止對流致熱量丟失。對出生體重>2000g者,要采用袋鼠式保暖,就是將早產兒放在母親身旁保暖,維持體溫 35 ~37 ℃。要給早產兒頭部戴上帽子,以降低耗氧和散熱量。護士要向患兒母親講解父母保暖的重要性,通過這種母嬰接觸,滿足了母嬰依戀的需要,有利于早產兒神經及精神發育,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建立,鼓勵患兒母親參與護理和增強自己照顧孩子的信心。
由于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表現為呼吸淺快而不規則,常出現呼吸暫停、哭聲小、口周青紫等。咳嗽和吞咽反射較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引起梗阻,發生肺不張或肺炎。要注意嚴密觀察早產兒的呼吸頻率、節律,特別注意吃奶后有無缺氧發生,必要時在哺乳前后要給予吸氧數分鐘。早產兒出生后應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間斷低流量面罩給氧,要根據血氧飽和度或血氣監測結果調整氧氣吸入的濃度,應注意氧濃度不宜過高,持續時間不易過長,一般血氧飽和度不宜高于95%,以防出現氧中毒、視網膜剝落失明等。對于呼吸暫停的早產兒,要給予嚴密觀察,將患兒頭部放在中線位置,頸部姿勢自然,以減少上呼吸道梗阻,每30分鐘更換一次體位,注意頸部不要過度彎曲,發生呼吸暫停時應立即清理呼吸道,使用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先用物理刺激方法進行拍打足底,如癥狀不能緩解,可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行呼吸氣囊正壓給氧,同時實施正確的翻身拍背、有效吸痰,促進廢液排出。
由于早產兒消化功能較弱,多種消化酶分泌不足,膽酸分泌較少,不能將脂肪乳化,對脂肪吸收能力差。要根據胎齡、出生時的體重及狀況決定是否可以實行早吸吮,并于生后2-4h內開始正式喂奶,應以母乳喂養為宜。每次母乳喂養量要少,從 1-2ml開始逐漸增加,1-2小時喂一次。早產兒胃容量較小,有吸吮力差及吞咽功能不良者,賁門括約肌發育不良,幽門擴約肌發育較好,應在生后2-4小時開始喂糖水,試喂1-2次無嘔吐者,6-8小時后再改喂奶。喂養后宜取右側臥位,防止誤吸導致窒息。并注意觀察有無青紫、溢乳和嘔吐現象發生。對應用鼻祠喂養的,每次喂奶前應回抽鼻飼管看有無潴留及殘留物的性狀、顏色、腸鳴音情況,對于有腹脹癥狀的早產兒要給予靜脈營養支持療法治療必要時靜脈補充營養液。要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日晨起測體重1次,并記錄以便分析調整營養的補充。
由于早產兒免疫功能不健全,對感染的抵抗力較弱,臍部為開放性傷口,細菌容易繁殖,并進入血液發生感染。因此預防早產兒感染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部護理,保持臍部皮膚清潔、干燥。保證一人一物一消毒,暖箱內的水每日更換,每周進行徹底終末消毒,箱內外每天用碘伏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拭干凈,每日病室內紫外線照射30分鐘,每天一次。護理人員應著清潔工作服、口罩及帽子,接觸早產兒前后要清潔洗手,做好保護性隔離的措施。護理人員要做好物品、器械、空氣、地面和手的消毒工作。任何操作都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防止交叉感染。對于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兒要分別置于隔離間,專人護理,用物分別放置,及時做好用物消毒隔離工作。
早產兒胎齡越小,體重越輕,其生命就愈加的脆弱,需要醫護人員耐心、細心地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異常問題。護理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高超的專業技術水平,要有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和搶救技術,能及時發現早產兒的病情變化,如發現體溫不正常,面部或全身皮膚青紫或蒼白,呼吸不規則等異常情況時,要及時通知醫生給予對癥處理及搶救準備工作。
通過對我院收治的76例早產兒的護理,及時發現早產兒的各種護理問題并給予正確的治療及護理,對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和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早產兒加強保暖措施,維持正常呼吸,給予充足的營養,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等一系列護理措施的實施,減少了早產兒并發癥的發生,促進了早產兒的早日康復。
[1]楊提強,易著文.實用兒科學.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71.
R473.5
A
1672-5018(2017)03-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