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益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214000
心理護理在改善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心理狀態及提高撤機成功率中的作用
唐益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2140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改善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心理狀態及提高撤機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將11例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撤機失敗的原因并采取心理護理措施。結果:在接受心理護理后,本組11例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的心理狀態均有明顯好轉,最終成功完成撤機。結論:在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中采取恰當的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盡快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之順利撤機。
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恍睦碜o理;心理狀態;撤機成功率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復雜多變,人工呼吸機的使用也很頻繁。機械通氣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渡過急性呼吸衰竭這一難關,在適當時機撤離機械通氣,靠患者自然呼吸來維持適當水平的呼吸功能,而非取而代之[1]。在臨床工作中,常有符合撤機標準但屢次撤機失敗的患者。其中心理因素是發生呼吸機依賴的主要原因之一[2]。有研究者在呼吸科ICU進行過為期1年的觀察,10例COPD患者中4例符合撤機的生理條件,而根據情感因素,考慮存在撤機障礙[3],顯示撤機與心理因素有關。另有研究發現患者非常感謝撤機中ICU護土提供的信息,而這有助于促進患者自身權利和信心的恢復,表明護土在提供信息、減少患者不良情緒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我們通過分析11例符合撤機標準而撤機失敗的ICU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從而提高了撤機成功率,現報告如下。
本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齡最大為90歲,最小12歲,分別是全麻術后3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呼吸功能衰竭4例,重癥肌無力2例,2例為其他原因,均為呼吸功能障礙需要進行機械通氣,通氣時間1~ 10 d。
機械通氣患者的心理問題由環境因素的改變、不良的生理體驗以及缺乏感情支持等因素引起;不同的患者可由其中的一條或多條共同形成患者的心理問題。
①緊張、恐懼、焦慮心理 由于 ICU 特殊的治療環境,如儀器設備多,監護儀的應用等,易產生急躁、恐懼等情緒。而清醒的氣管插管患者由于以往大多沒有此類經歷,由此所帶來的不舒適比未插管患者感覺更加強烈。
②抑郁、孤獨心理 因病情危重及氣管插管帶來不適,且因交談和活動受限,患者多產生強烈的抵抗心理,又感覺很無奈,因此常感到抑郁。另外機械通氣患者通常在監護室進行治療,遠離親友,容易產生孤獨感。
③煩躁與憤怒:撤機失敗帶來的心理打擊;疾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氣管內吸痰帶來的不能忍受的疼痛。患者常出現煩躁和憤怒,表現為情緒煩躁,躁動不安;用牙齒和牙床咬磨管壁、搖晃頭部、改變體位試圖脫管。
④消極與絕望:在 ICU 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因為醫院要求不得親人陪伴,同時擔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等因素,常產生悲觀的情緒。對各種治療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療,產 生悲觀厭世、無望感。
①告訴患者機械通氣不是長久之計,自主呼吸是可以做到的,鼓勵其嘗試撤機,并經常提及周圍一些成功脫機并離開 ICU的患者,燃起其對疾病恢復的渴望。
②對這類有退化性行為的患者,我們經常給予被動的四肢運動,并鼓勵其進行主動運動,因為這在鍛煉呼吸肌的同時可以喚起患者對自主能力的渴望,同時鼓勵患者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③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與協作,從而讓家屬對患者進行鼓勵,以增加其信心和勇氣。心理護理后再次評估不愿意撤機的患者由心理護理前的5.9%下降至0%,1次撤機成功率為100%。
①告知患者撤機失敗的不可避免性,而并非完全取決于醫務人員的能力。
②在撤機時暫時加大氧流量,鼓勵其努力進行自主呼吸。心理護理后再次評估,擔心醫務人員能力的患者由心理護理前的17.6%下降至11.7%。2例仍存在此心理狀態的患者分別為有2次和3次撤機失敗經歷的胸外傷患者。前者在繼續撤機中1次成功,分析原因與其“因撤機不成功而失去信心”和“怕撤機后不能呼吸”的心理狀態改善而對撤機具有足夠的信心有關。后者我們通過與患者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取得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而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可減少不確定因素,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從而使該患者在第2次繼續撤機中成功。
在接受心理護理后,本組11例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的心理狀態均有明顯好轉,最終成功完成撤機。
呼吸機是機械通氣的工具,有支持呼吸和循環的功能,它是進行人工呼吸,防治與搶救呼吸衰竭的有力工具,可極大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4]。但清醒患者由于使用呼吸機時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會表現出煩躁不安、焦慮、恐懼或抑郁。而焦慮、緊張、恐懼可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患者出現汗腺分泌增加、心率加快、壓升高,呼吸急促等癥狀。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可引發人機對抗現象,致使有效通氣量進一步減少[5],且自主呼吸增強,呼吸作功明顯增加,機體耗氧量增加,導致患者缺氧情況加重。所以,對此類患者在做好一般護理及人工氣道護理的同時,還要做好心理護理,通過認真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加強護士的言行技巧訓練,加強溝通交流,減少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促進疾病的良性轉歸。
本研究中,在接受心理護理后,本組11例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的心理狀態均有明顯好轉,最終成功完成撤機。提示:在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中采取恰當的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盡快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之順利撤機。
[1]羅麗.心理護理在改善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患者心理與撤機中的作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03(6): 109-110.
[2]白晶.機械通氣患者撤機時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9):304-305.
[3]龔紅霞,李紅霞.ICU機械通氣患者撤機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7):345-345.
[4]郝秀菊,解彥格.心理護理干預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后期撤機困難患者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34(11): 1470-1472.
[5]周小玲.重癥機械通氣患者成功撤機的護理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1):109-110.
R473.5
A
1672-5018(2017)03-156-01